修行好好好吃饭,没那么难吧

最近,孤单君在知乎上面看到有一个有意思的提问,“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 其中有个回答亮了,“小的时候因为闹别扭不吃饭,结果爸妈照吃他们的,他们不管不顾爱吃不吃。直到大半夜的时候,我饿得受不了,在冰箱拿出又冰又硬的面包抱
最近,孤单君在知乎上面看到有一个有意思的提问,“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其中有个回答亮了,“小的时候因为闹别扭不吃饭,结果爸妈照吃他们的,他们不管不顾爱吃不吃。直到大半夜的时候,我饿得受不了,在冰箱拿出又冰又硬的面包抱着来啃。”估计这种遭遇,大部分80、90后,是深有同感啊。但是,这种对待孩子的办法,80、90后的妈妈,肯定不舍得对待00、10后的孩子。我的朋友老余当了妈妈之后,简直是整天为了女儿忙前忙后的,但是小孩嘛,总是不爱吃饭,每次一到饭点,女儿总会闹别扭。有人说每个不爱吃饭的孩子背后,我们都需要反思自己的喂养问题,也都是孩子给我们善意的提醒,让我们去思考自己是否哪里做得不够好?在简·尼尔森博士在《正面管教》中说到,用“和善”和“坚定”两个父母对待孩子的维度,把家庭的教养模式分为四类:娇纵型、强权型、忽视型和民主型。和善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温和、接纳的态度,而坚定指的是规则和界限、在行为上坚定。我们老一辈的父母,由于文化和耐心的欠缺,高度坚定、和善不足,往往就是强权型和忽视型的。于是,就会出现,一开始说的那种孩子不吃饭,父母不管不顾的场景。而到经历过这待遇的年轻一代父母,大多不会这样对待孩子,就希望能把自己童年时不被满足的自由和民主,统统都还给自己的孩子。还会表现得和善过多,坚定不足。每到吃饭的时候,总需要父母追着孩子来喂饭,但吃饭本应该是人类的本能,为何孩子会这么抗拒呢?这是骄纵型的教养模式。在这种教养下,孩子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要满足,经常发脾气。于是,就成为了“熊孩子”总要父母迁就。总拒绝吃饭,这就是其中一个表现。面对着各位饭渣小朋友,如何喂饭总是困扰人类社会所有家长的大难题。当所有文明的招式用完了,孩子还是天天嚷着不想吃饭,最后就只能用一些粗暴的手段来强迫孩子吃,但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讨厌吃饭!其实,吃饭本应该是人类的天性,可大家为什么需要这么花力气去让这些小食客张开嘴呢?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用更巧妙的办法来引导小食客们张开嘴,不一定要软磨硬泡地追孩子喂饭。当确认孩子不是元素的缺失而挑食,那我们就要寻找原因了。其实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叫做“费希纳定律”的心理作用,听着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得寸进尺”。就是,当同一个刺激点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才产生差别感觉,说得直白些,就是孩子长期吃差不多的饭菜,就会产生厌恶心理,还会产生抗拒排斥。所以,每一顿食物如果长期不变,最终都会被孩子厌倦。所以,如果大家总是做差不多的饭菜给孩子吃,那孩子自然就不喜欢吃饭了。但其实每个不吃饭的孩子,总有个不够心思的妈妈,如果能够偶然变着法子做不同的美食给孩子,那孩子自然就不会不吃饭了!今天就教大家做这道凉拌花蛤,酸酸甜甜,总能勾起孩子的胃口。吃完这一顿,下一顿吃什么?那就继续关注《孤单美食》跟孤单君学做菜吧。材料:香油,生抽,花蛤,蒜,香菜,盐-step1-蒜切成蒜泥,香菜切碎备用;-step2-烧开一锅水,倒入花蛤,放少许盐,等壳完全张开的捞出;-step3-加少许盐,放入生抽、香油、香菜,搅拌均匀;-step4-用保鲜膜将花蛤封好,放入冰箱;-step5-1个小时后即可取出食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q40L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