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女友初恋格格全文阅读忆我难忘的炕头小学(泰然格格原创)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华能伊敏煤电公司,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煤电联营的大型能源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和伊敏煤电公司。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于1
原标题:忆我难忘的炕头小学(泰然格格原创)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华能伊敏煤电公司,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煤电联营的大型能源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和伊敏煤电公司。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于1976年7月10日组建,伊敏煤电公司于1991年1月22日成立。1995年8月16日经公司化改造成立伊敏华能东电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图片来源网络1976年5月,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父亲从鸡西矿务局被抽调到了这里。两年后的七月,我们举家搬迁到这里。那一年,我八岁。当年八岁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人到中年。这里虽然是我的第二故乡,四十年的光阴已经将它深深印在我的生命里!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父辈以及我们这代人的辛勤汗水,留下了我人生旅途的每一个足迹。来伊敏的那一天,虽然已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但仍然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我们是坐火车到的哈尔滨,又从哈尔滨坐火车抵达海拉尔。家里的所有家当都由火车货箱拖运,比我们晚到了半个月。在海拉尔火车站,来接我们的是两台解放牌卡车。那时从海拉尔到伊敏矿还没有笔直平坦的公路。车子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坐在驾驶楼里,车子带起的飞扬尘土丝毫未影响我快乐的心情。从开着的窗看着那辽阔的草原,我感觉既新奇又兴奋,小小的我并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新生活,是怎样的艰苦。在这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这里我收获了爱情、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在这里我们生活、劳动,感知生活的美好;在这里我们努力工作,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我深深爱着这一片热土,深深爱着草原湛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爱着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来到伊敏后,最初的新奇感很快就消失了。艰苦的生活条件摆在眼前,在辽阔的草原上,只有八栋平房和一趟板房屹立在天地之间。八栋平房是最早的住宅,我们的家就在其中。那趟板房被叫做指挥部,是爸爸他们这些建设者工作的地方。我们的家里没水、没电,家里照明用的是那种马蹄油灯。为了省油,晚上大家都休息的很早。记得家里就一个大炕(北方寒冷,房中都是置一铺大炕。),每天晚上躺在被窝里,听哥哥姐姐给我和妹妹讲故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图片来源网络那时候我们的屋子里没有卫生间,家离公厕两趟房的距离。屋里也没有自来水,八栋房居民的饮用水都来自一口压井。哥哥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每天去打水是他的任务。有时,我也会跟在哥哥后边去看他用压井压水,然后用扁担一前一后担着两桶水,看着压在哥哥肩上的扁担被沉甸甸的水桶压弯,我在心里想,哥哥真有劲啊!那一年,哥哥十二岁。看着每天在外边疯跑的孩子们,大人们意识到,我们这些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学习是一件大事!没有学校、没有老师,怎么办?!于是,在女职工中通过文化考试,选拔录用教师。我的母亲,就是这样走上了教师岗位,成为伊敏矿的第一批教师。教师很快定好了,教室又成为新问题。当时没有条件去建校舍。职工、家属坐在一起开会,合计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决定把教室定在几位老师的家里。于是,伊敏矿第一所学校—“伊敏炕头小学”就这样成立了。因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相同年龄的孩子都不多。最后决定年龄相仿的放在一个班,一个老师带两个班。每个班学生人数不同,有六个的、有八个的,最多的班有十个孩子。上课没有桌椅,每个学生自带“桌椅”到老师家。于是,每个学生除了背个书包,左右手还要各拎一个小板凳。这两个小板凳,一个是用来坐着的,另一个放在膝盖上当桌子用。上课用的黑板呢立在炕上,学生们在地下坐板凳听课,写字用的桌子就是膝盖上的小板凳。妈妈上课用的黑板,是爸爸用木板精心做成的。爸爸把几块原本粗燥不平的木板用刨子反复推磨,然后把这几块光滑平整的木板钉在一起。爸爸给木板刷上黑墨汁,一个像模像样的黑板就做好啦!黑板擦就是家里的抹布。粉笔是要省着用的,小粉笔头妈妈都舍不得扔掉,坚持用到不能再用。我是妈妈班的学生,妈妈带两个班。语文、数学、唱歌、体育都是妈妈一个人教。我还记得,早上,两个班的学生都拎着板凳来到家里,在地上两个班孩子分坐两面,并不宽敞的客厅就变得满满当当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写字的时候,胳膊肘经常碰到胳膊肘。妈妈上课是先给一个班讲,讲完的这个班开始在下面做题、写作业,妈妈又开始给那个班上课。妈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晚上都会在昏暗的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妈妈喜欢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孩子都很有耐心,经常会去学生家里家访。妈妈每一天都很忙,没有时间照看五岁的妹妹。于是,妹妹五岁就上学了。只是不是在家里,她去了另一个老师家。我那五岁的小妹妹无一例外的、每天也带着两个小板凳,趔趔趄趄的去上学。妈妈是没有时间去送她的,而我和哥哥也都要上课。那时的学习条件真的很艰苦,我们没有教科书。老师把要学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我们抄在本子上。本子都是一面用完翻过来再用背面,铅笔用到很短、短到已经握不住的时候,再套个空笔帽接着用。艰苦的条件依旧不能减少孩子们玩的热情。每天下课的时候,我们都会跑到院子里玩。女孩子跳方格、丢手绢、跳皮筋;男孩子弹玻璃球,扇啪叽。我们玩的不亦乐乎。那时候都是前后趟房住,放学了,几个孩子不是在这家写作业就是跑到那家玩。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一块平常的手绢在我们的手里也会变成小兔子;一根简单的线绳在女孩子们的手中都能翻飞出很多种形状。孩子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游戏,让简单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快乐!冬天特别寒冷,经常在零下四十多度,用现在的说法,这里就是极寒的地区!母亲总是把炕烧的热乎乎的,孩子们下课了跑到院子里打雪仗、堆雪人,回到教室就都脱掉鞋爬到暖乎乎的热炕上取暖。母亲烧的热乎乎的热炕,也是我们这些孩子多年后提起来,最暖心、最怀念的话题。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我们有了柴油发电机,终于能够用上电了!明亮的电灯带给我们很多喜悦,晚上七点至九点是送电时间。不送电的时候,依旧会用马蹄油灯照明。冬天天黑的早,煤油灯那抹闪耀的火苗也是我记忆中不能忘记的回忆。一家人围着闪烁昏暗的煤油灯,感觉那样温暖、快乐。我们在炕头小学上了两年学,大人们就给我们又建了一趟板房作教室。于是,我们从炕头小学搬到了板房里。教室虽然还是简陋,但有了桌椅。学生们不用再担心,写字的时候胳膊肘碰到一起了。而上课不用再自带“桌椅”,让我们开心的不得了。两年艰苦、简陋的学习条件,却是我们一生中不能忘怀的回忆!那两年的炕头小学,让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意志!小伙伴在一起互帮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我们从小就懂得父辈创业的艰难!同时艰苦的生活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后来越来越好的日子。如今,伊敏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楼整齐划一,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和用具一应俱全。我的中学和高中也都是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度过,但最让我怀念的,还是那两年的炕头小学!两年的炕头小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学会了在困难中不低头、不畏惧!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两年的炕头小学生活,让我们之后更加珍惜坐在明亮教室里学习的时光。我的炕头小学,是我人生中难忘的回忆!(附:图片为伊敏煤电公司电厂)声明:文章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到其他平台,请署名文章作者。作者简介:作者刘立军,笔名泰然格格。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曾在长春煤炭干部管理学院进修,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喜欢用笔抒情,寄情于文字中。作者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呼伦贝尔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呼伦贝尔日报、华能呼伦贝尔能源报、百度、搜狐网、新浪、美文阅读网、简书、美篇、明珠文学、草根文苑以及个人公众号,作品均为原创。(公众号名称为泰然格格)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4WL3d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