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刘三姐表演桂林风景美如画,这里的民俗文化刘三姐的故事你可了解?

泱泱中国大地,每个城市都有一位灵魂人物,他们代表着一方水土的区域性格、文化方向。广西桂林地区,有这样一位名人,她不仅是享誉古今的“歌仙”,也是壮族人民最为敬重爱戴的“传说”。 传说,刘三姐生于唐朝年间,素日里最爱唱歌,兴致来了以后便面对着
原标题:桂林风景美如画,这里的民俗文化刘三姐的故事你可了解?泱泱中国大地,每个城市都有一位灵魂人物,他们代表着一方水土的区域性格、文化方向。广西桂林地区,有这样一位名人,她不仅是享誉古今的“歌仙”,也是壮族人民最为敬重爱戴的“传说”。传说,刘三姐生于唐朝年间,素日里最爱唱歌,兴致来了以后便面对着漓江水放声歌唱,而且刘三姐天资聪颖,曼妙的歌声随口即来,被当地人称赞做“歌仙”。在“刘三姐大观园”就可以让游人们了解刘三姐的故事,这里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流连忘返。如果您够胆量,湖中心的金蟾对歌台是一展歌喉的好地方。跟随“三姐”的曲调,对照歌词,您也不妨唱上几句。刘三姐大观园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建的,刘三姐性格朴素、才华横溢、待人温和,人们对这位传奇女子爱戴不已,因此,民间诞生了许多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各种纪念形式层出不穷,甚至将每年的三月三定为刘三姐歌圩节。刘三姐大观园​位于桂林市区桃花江畔,距离市中心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车程,交通非常便利。在刘三姐文化长廊中不仅可以让大家知道刘三姐的故事还能了解到桂林的民风民情。桂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化载体。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这些元素在刘三姐大观园随处可见,也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窗口。“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刘三姐不仅把自己美妙的歌声传遍四方,还曾以歌为武器与当地土豪莫怀仁相斗。大观园中的莫府是莫怀仁曾经的居所,府内树荫蔽日,潺潺的桃花江绕府而过,灵气生动的踩月山傍府而立。精心雕刻的床榻依稀能辨别莫府昔日的繁华,床头摆放的衣服是莫怀仁穿过的华美服饰,活灵活现的几条巨龙盘旋左右。据说莫府的繁荣,得益于府邸处在风水宝地之故,峰山为脉,江水为气,造就了莫府阴阳和谐的地理格局。茂密的竹径穿过,一座典型的壮家干栏式茅屋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刘三姐和哥哥刘二借住的地方——阿牛家。平日里,壮族阿姨们会坐在堂屋内做些十字绣、裁剪衣服,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变得极其富有,但这些阿妈仍然保留着这些传统的手工活儿,一日也不曾停下。游客在广场上可以看到壮族的民俗表演。刘三姐大观园也是一座微型苗寨的缩影,心灵手巧的苗族阿姨们聚在一起做苗绣,缝制出来的苗族服饰精美绝伦,民族特色浓郁。成品的苗族服饰色彩明快艳丽,东方文化中的对称之美、充实之美在这方寸之间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大一小的水车在影影绰绰的水中游荡,两旁的绿树就像是还未睡醒的少女,吱呀叫响的木轮声音就像一首安眠曲,抚慰着大地万物的心灵。翻开古籍文献,几乎找不到有关“刘三姐”的描述,这是因为古时人们称她为“刘三妹”。刘三姐这个称呼大范围普及,还要得益于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部《刘三姐》的电影,在现代传播手段的作用下,“刘三姐”的名号逐渐掩盖“刘三妹”,成为文学界又一神话。来到刘三姐大观园,必不可少的就是以刘三姐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进入刘三姐演艺厅,游客可以欣赏到电影《刘三姐》的经典镜头,也能感受壮族、侗族、苗族、瑶族的民俗风情。似乎我国的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能歌善舞的绝技,桂林的少数民族也不例外。在刘三姐文化柱的四周,常常伴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人们在演员火热的舞蹈氛围中载歌载舞,释放体内潜在的活跃因子。侗寨鼓楼相当于古时的杏园,只不过杏园是以传道受业解惑为主,鼓楼则是侗寨老人教授歌曲的地方,也是民间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赞誉为“歌的海洋”,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虽然在南宁,但它的简称却是“桂”,可见桂林在广西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刘三姐大观园不仅能让游客深入了解刘三姐文化的重要作用,也能领略少数民族文化璀璨光辉的一面,堪称刘三姐文化传播的窗口。(图/文落榜进士)​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148o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