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一波浪潮谈营销:护肤界,是时候掀起一波“国货之光”了

真正的国潮,还多久?
论营销,海外护肤品总是能受到更多的青睐和信任,在接触和使用护肤品阶段,我个人更偏向于看各大论坛博主发的文章,推荐,然后被种草。说到国货,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没有那么fashion,没有那么安全,也没有那么靠谱。尤其是他的颜值不高,价格不高,用起来更不放心。而我觉得,目前国内的用户群体似乎对于国外/国内产品存在着一点的“认知”偏见。何谓认知偏见,且听下面分解。1.印象偏见国内人民对于“国产”风格包装和“国外”风格包装存在一种感觉上的偏见,如图左,个人觉得大宝在包装设计上并没有多么“不美”,传统的国货包装,色调整体暖色调,在寒冷冬天能产生一种\"温暖滋润“的感受。如今的国货护肤品牌,为了能够让用户接受,认可,多参照的是国外如图右的包装风格,而笔者却觉得不是大部分都觉得“美”才是“美”,任何一种被大部分群体接受的美都存在营销成分,例如营销者对这种包装的“包装”,海外产品自带的“包装”属性,用户群对“国货”的一种认知偏见,海外产品的营销手段和策略等。■ ■■■■2.价格偏见很多人对于护肤品的认知是:价格太低的护肤产品不敢尝试,因为“烂脸”的损失太大,尝试不得。所以护肤产品更多的用户倾向于买贵一点的买知名品牌,就使得一些“新兴品牌”或者说不懂营销的“国货品牌”得不到太多青睐。就如百雀羚的营销推广,即使获得了大量的曝光,可我还是不会轻易去买百雀羚。护肤品营销=产品好+成分党/PGC+一定时期的铺垫和曝光+背书+包装=知名/好用在护肤品牌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就我从用户角度而言,一个新品牌做到知名,是很不容易了,而从营销角度而言,个人更希望有一些有实力,重用户体验,懂营销的国货护肤品不断涌入市场,因为好的产品,不一定要在国外,好的包装,也并不一定要“全英文”,只是整个行业的视觉审美暂时被这股风气影响而已了。■ ■■■■3.营销偏见关于营销,国外和国内产品似乎也存在着一些偏见。大家对这种全英文包装的产品似乎都有着一种“偏差”的好感,而对一些国货品牌,其实“包装”也很可爱,却存在着“偏差”的误解。用过一些博主推荐的超级好用的身体乳,知名品牌,仿佛也没有好用到哪里去,油腻还不好闻;尝试过一些新的国货品牌,体验和性价比真的超赞。关于产品,似乎国内的一些产品在用户体验和性价比上也更应有话语权,只是在营销策略上,应该更讲究方法论,不急于求成,重用户体验,一个好的产品,才能慢慢成为品牌,自带“免费流量”。只是擅长做营销的往往大多是海外产品,所以才使得“国货风”来的慢和晚一点了~不过,总会来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B9Xq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