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昕简历刘哲昕爱心助学的故事:用善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用善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刘哲昕爱心助学的故事 “阿丽米热·阿布德热依木,放假了有没有帮家里做家务?作业可不能落下,叔叔就要来南疆了,到时见面了我可要检查。” “刘叔叔放心吧,你到的时候我去接,你可以住在我们家,我现在都学会做饭了,
原标题:刘哲昕爱心助学的故事:用善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用善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刘哲昕爱心助学的故事“阿丽米热·阿布德热依木,放假了有没有帮家里做家务?作业可不能落下,叔叔就要来南疆了,到时见面了我可要检查。”“刘叔叔放心吧,你到的时候我去接,你可以住在我们家,我现在都学会做饭了,我要做抓饭给你吃。”不久前的一天,三师红旗农场六年级学生阿丽米热·阿布德热依木和一直资助她读书的“刘叔叔”又通了一次电话。聊学习成绩好不好、聊工作忙不忙、聊晚饭吃了什么……一通电话流露出的情感仿佛是一家人一样,越平常的话语,蕴含着越真挚的情感。刘哲昕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主任。自2017年3月起,红旗农场30名维吾尔族孩子就有了这位“刘叔叔”。也是打这一天起,在“刘叔叔”的资助下,他们的学习再无后顾之忧。每年暑假的第一天就是刘哲昕新疆之行的第一天。今年7月21日,刘哲昕再次启程奔赴新疆,这20多天的行程他安排得满满当当:到麦盖提县、伽师县、英吉沙县走村入户看望结对的孩子们;到伊宁市带高考结束的孩子们出门走一走、看一看……“有信仰的生活,有生活的信仰”,刘哲昕在微信里这样写道。刘哲昕的信仰和生活都是具体的,从2005年开始,刘哲昕通过希望工程、对口帮扶等各种途径,长期结对资助贫困少年儿童,如今,星星之火已在灾区、藏区、山区、南疆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渐渐燎原。10年间,他倾尽全力帮助困难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成长成才,常年免费送教到中西部,累计捐款捐物超过80万元,这些钱都是他从工资和稿酬里省下来的。虽然相隔千里,但刘哲昕坚持每年都去看望孩子们。“给钱,只写一两封信,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了,资助应该是眼神对眼神、心灵对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家人,对他们,我只有爱,而只有爱,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他们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勇气。”刘哲昕说。与孩子们相见是刘哲昕每年最期待和最珍惜的时光,和孩子们相处是刘哲昕最快乐的时光。把个头小的孩子扛在肩上、活泼的在前面带路,哪怕是去田间散步、走家串户,孩子们的笑声都环绕在刘哲昕身旁。因为喜欢看孩子们的笑脸,喜欢听孩子们的“豪言壮语”,每年不远万里看望孩子们,已经成为刘哲昕的生活方式。每次离别时,他总是依依不舍,拍拍这个肩膀、敲敲那个脑袋。临行前,刘哲昕一再叮嘱身边兵团的孩子们:“要记住自己是一个兵团人,是这支稳定新疆的战略力量的接班人,下次来,我要看到你们的进步,答应刘叔叔的一定要做到哦。”红旗农场中学六年级老师阿依古丽班里有4个接受刘哲昕资助的孩子。对于刘哲昕给孩子们的帮助,她有自己的理解:“刘哲昕爱心团队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每学期的生活费、学费,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些孩子心中播撒下了团结的种子。当有一天他们长大成人,会记得那些帮助过他们的叔叔阿姨,会感恩好心人远隔万水千山仍旧惦记少数民族兄弟冷暖的情怀。点点滴滴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社会就会更加团结与和谐。”正如阿依古丽所说,爱心可以发酵、更可以扩散。在刘哲昕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凝聚到他的身边。2014年3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机关党委决定成立以刘哲昕名字命名的刘哲昕爱心团队,越来越多的同事、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都加入进来。经过4年时间,刘哲昕爱心团队发展成一个拥有8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资助了800多名孩子,年资助总额200万元。“公益是一种态度,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重在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能够影响到身边人,希望能让善行汇聚成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刘哲昕说。编辑:陈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G41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