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兵团士兵亲历兵团改革开放40年回眸·亲历:棉田里“刨出”200万元

棉田里“刨出”200万元 ——兵团改革开放40年回眸·亲历 9月11日,七师一二五团二十连职工王会民喜滋滋地在自家棉花地里查看棉花长势。“月底这100亩棉花就能采收了,今年政策好,大概能收入10多万元。”王会民说,“今年分到了50亩身份地
原标题:兵团改革开放40年回眸·亲历:棉田里“刨出”200万元棉田里“刨出”200万元——兵团改革开放40年回眸·亲历9月11日,七师一二五团二十连职工王会民喜滋滋地在自家棉花地里查看棉花长势。“月底这100亩棉花就能采收了,今年政策好,大概能收入10多万元。”王会民说,“今年分到了50亩身份地,拿上了土地证,开心得很。”王会民的父母1956年来到兵团,王会民生在兵团、长在兵团,在55年的岁月中见证了兵团的发展与壮大。这些年,中央、兵团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王会民通过种棉花挣了200万元。王会民打开手机屏保,上面是他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去年这个时候,王会民实现了带着全家人去内地旅游的愿望,北京、上海、南京……一家人游览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内心满是欢乐、自豪。“50多年来,我和妻子第一次出新疆,第一次坐飞机,一家人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特别激动。”王会民说,今年采收完棉花后,一家人准备再去海南、云南等地旅游。忆往昔,王会民很感慨,他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美好今天。“1956年,我父母跟随部队来到七师,当时条件太艰苦了,大家住地窝子,吃玉米面馍馍,辛勤打拼,白手起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王会民说。1963年,王会民在一二五团二十连出生,因条件艰苦,连一张出生照都没有留下。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成长,王会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一顿饱饭,冬天能穿暖和些。参加工作后,王会民在五连种玉米和小麦。那时,基本上没什么农业机械,干活就靠一双手,从天不亮忙到天黑,他手上的老茧越磨越厚。改革开放后,商品日渐丰富,王会民家陆续添置了自行车、沙发、收音机等,一家人对这些“大件”很是珍惜。1979年,王会民开始在二十连承包土地,能吃苦的他种了100亩小麦,成为连队的劳动能手。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开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在改革的春风里,王会民结了婚。全国各地大踏步推进的改革让王会民思想越来越活跃,他敢想敢干,种植了100亩小麦、20亩棉花。定苗、打尖、浇水……夫妻俩甩开膀子干,从开春忙到下雪,一年收入近万元,这在当时十分令人羡慕。1990年,借国家开始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东风,王会民承包了300多亩地种小麦,当年赚了3万多元。夫妻俩高高兴兴地买了新房,从父母家搬了出来。1996年后,兵团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借助科技力量,王会民靠种植棉花有了十几万元的存款,手头宽裕起来。没过几年,一二五团统一盖楼房,喜出望外的王会民拿出存款买了楼房,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等。2005年,国家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亿元推动农机改革,王会民所在的连队第一次出现了采棉机,职工们纷纷大面积承包种植棉花。2007年,王会民的棉花地从100亩变成300亩,收入15余万元。农机改革让王会民和大批职工受益。王会民算了一笔账:以前种100亩棉花,需要劳务工忙碌一两个月,花费三四万元,如今机器采收只需4个多小时,费用减少一半。编辑:陈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G4D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