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靠一支笔就能赶走上百万日军?鲁迅先生忍不住说了几句...

很多人都有一种印象,认为“民国大师如云”,随口就能叫出民国大师的名字,而要问如今中国的大师有些谁,张口结舌地说不出来,不禁哀叹中国文化沦丧,并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梦回民国。 1 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 民国大师这么多,还被日本侵略了十
原标题:靠一支笔就能赶走上百万日军?鲁迅先生忍不住说了几句...很多人都有一种印象,认为“民国大师如云”,随口就能叫出民国大师的名字,而要问如今中国的大师有些谁,张口结舌地说不出来,不禁哀叹中国文化沦丧,并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梦回民国。1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民国大师这么多,还被日本侵略了十几年,我们能叫得出多少那时候的日本大师吗?可能一个都不能,但是你叫不出来不等于没有。虽然我也叫不上名字,但日本当时研发飞机发动机的科学家,放在民国算不算大师?当时研制航母和战列舰的工程师,放在民国算不算大师?别说这些高科技了,就算是研制拖拉机水泵的日本人、炼钢造铁的日本人放在民国也是大师。别说这些重工业了,就算是会制造火柴化肥,在民国都算侯德榜级别的大师了。日本有如此多的大师,所以才侵略了民国十几年,不知道那时候“如云”的民国大师,打退了多少日本兵?说好的“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呢?此时大师们在哪里?你叫不出名字,也不等于就没有大师。当今中国研制航母、战斗机的,研制载人航天器的,研制超级计算机和量子通讯卫星的,你们能叫得出他们名字吗?并不能,但不等于这些人的水平不是大师级别。别提这些科研先锋了,放眼中国现在的人才市场,有多少985/211毕业的精英,有多少常青藤海归,有多少教授博士?你不仅叫不出他们名字,有时候他们还可能在当保安,开肉铺,种大棚,或者在美国刷盘子,然而以他们的知识水平,放在民国,可以完爆一票的大师。譬如说陈寅恪的魏晋研究就被几位当代学者完败之;甲骨文就更别提了,民国学者加起来认出的甲骨文都不如当代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一人;在清史方面,曾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的阎崇年的学术成果也超过民国某两位大师—这二人不会满语,阎崇年可是能读得懂老满文档的人……所以说,时代不同,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任何“民国之后无大师”或者“民国学者就是群渣”的说法都是偏激的。2不是大师太多,而是大师太少鲁迅曾经在《答有恒先生》中说: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以当时中国90%以上文盲人口,再考虑当时落后的纸质传播方式,鲁迅大师的读者数量和质量很可能比不上当今中国漫山遍野的小V作家,如果不是新中国把鲁迅的文章登在教科书里,并在14亿人中普及了教育,会有多少人认识鲁迅呢?其他的民国大师也是同理。没有新中国,根本没多少人认识他们。思想大师云集的《新青年》杂志,发行量最大时也才每期一万六千多份,请自行比较。民国时期刚从封建蒙昧之中走出,在新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方面,几乎全要靠外国引进,民国的大师往往是率先翻译、整理和传播,而不是原创研发这些科学的人。即便是这样的人在中国人里也是极少数,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确实是先驱和大师,但无法与今天比较。就好像王者荣耀刚开服后率先练到铂金可谓是“顶尖玩家”,但几个月后满服务器都是铂金时就没什么稀奇了。所以说时代不同,对大师的认定标准也就不同。所以按照现代标准来看,民国并无大师。3民国是失败者的乌托邦我使用“失败者”并不是想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可能都是失败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民国饥荒频繁,有病无药医,一家人拼命生孩子,五六个孩子中能活下一个长大成人就算很不错了,想想晚清到民国半个世纪人口没有增长多少,人都哪去了?而如今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至少全国温饱无忧。而从自命不凡的角度看,中国“理当”在解放后马上就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极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科技军事文化各方各面完爆世界,福利优厚可以懒在家里过一辈子。从这个角度看,当今中国在一些人心里确实是非常失败的。“失败的现状”,使得这些国人开始像阿Q一样怀念起祖上来,比如夜不闭户的唐朝,或者大师如云的民国。忽视掉唐朝和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疾苦贫农,城市商圈的“夜不闭户”和少数精英内部的“大师如云”就被放大了,好像当时的国家处处皆如此似的。现在不少关注“民国大师”的人关心的其实不是大师们的学术成果、思想境界,而是他们的逸闻趣事,譬如王国维留小辫子、辜鸿铭喜欢小脚妹、金岳霖给梁思成戴绿帽之类的,跟关注当下的娱乐八卦如出一辙。在这种对乌托邦的幻想活动中,这些国人可以暂时从“现实失败的中国”中跳脱出来,跳脱久了,民国片看多了,乌托邦就变成了现实,民国粉就如此诞生了。其实他们要真穿越回民国,能活着在街边要饭,或者居然还有儿女活着可以拿来卖,别觉得惨,真的已经算很幸运了。如果穿越到民国,比较大的可能是这样的结果4光靠文艺是活不下去的无论什么行业的精英和翘楚,都值得喝彩和尊敬,但神化就不必了。民国所谓的大师,绝大多数都属于文艺工作者(民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不到10%,学工程的为11%,只有3%学习农业,其余都为文科),吹捧的多了,似乎给人感觉画画雕刻得好就是大师,焊接车工做的好就是工程师,文章书法写得好就是大师,电脑程序写得好就是屌丝。没有人叫周杰伦、刘德华“大师”,没有人叫赵本山、郭德纲“大师”的,陈道明、张丰毅更没有人叫他们大师,但是他们娱乐过的人群,创造的社会价值,并不比民国的哪个大师少。文艺行业归根结底是娱乐业,人民温饱程度越高,工业化程度越好,这个第三产业才越有实际价值。当生活阔绰的上流官老爷看着大书法家的杰作,赞叹着“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时,不知道在那些饱受外敌入侵和屠杀的人民,更想要的是毛笔还是枪。他们所要的,只是一种自我标榜,只是通过这一种无病呻吟与感慨叹世,来达到标榜自己的目的。这种“大师”,充其量只是权贵阶级的玩物罢了。对民国大师的崇拜,其实就是对阶级社会里权贵的崇拜,表面上感觉自己民主自由,其实骨子里早就跪下去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LQjdp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