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的定义复燃至“沸点”的年代剧,定义有何新变化?

新时期的年代剧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回升至第二个创作与播出的“高峰”,并在概念上产生新变化:发生在清末至改革开放时期,含有谍战、革命战争、时代变化、民国等元素的作品统称为年代剧。故事时间线进一步延长、题材范围也进一步扩张。 来源
原标题:复燃至“沸点”的年代剧,定义有何新变化?新时期的年代剧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回升至第二个创作与播出的“高峰”,并在概念上产生新变化:发生在清末至改革开放时期,含有谍战、革命战争、时代变化、民国等元素的作品统称为年代剧。故事时间线进一步延长、题材范围也进一步扩张。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文/王涵纵观2019年剧集赛程上半场,有个关键特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年代剧重新加热到“沸点”。随着古装题材受限、“小正大”现实主义大旗高举,以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特大历史节点的到来,兼具年代感和现实温度的年代剧成为创作风向,涌现了《大江大河》《老中医》《芝麻胡同》《有个地方叫马兰》《筑梦情缘》等优秀作品,总体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且在今年此类题材待播作品的不完全统计中,将有40余部作品登上荧屏,占据总体量的30%左右。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创作范围不断拓宽和纵深,年代剧的概念似乎愈加模糊。借着这波播出与创作热潮,本文将在重新定义年代剧的基础上梳理此类剧集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一些发展沉痼,以供参考。梳理发展史,定义新概念二次巅峰后走向何方?1980年,以民国年间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上海帮会内的人物情仇以及许文强与冯程程之间爱恨情仇的《上海滩》一炮而红,由此电视剧市场出现了“年代剧”的概念,并引出了最初的定义:描述清末至新中国成立那段时期的剧集作品,与民国剧、革命历史剧等作品发生的年代时期相近。随后年代剧愈加发展壮大,遂与都市情感剧、古装剧呈“三足鼎立”之势。并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进入黄金时代,涌现了《大宅门》《金粉世家》《京华烟云》《乔家大院》等优秀经典作品,至今仍被广泛记忆。物极必反。由于此类题材受众广泛、基础深厚,众人跟风创作、“热钱”涌进之下必然会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所以在2010年之后,呈现跌落之势,优质作品数量大幅度“缩水”,并在2015年左右跌至谷底。一方面是质量降低的自身原因。一系列以年代为背景板,谈着现代“玛丽苏”的无脑爱情偶像剧或戏说历史、胡乱拼凑的“主观自创年代剧”相继出现,备受观众诟病也逐渐被市场所抛弃。另一方面则是飞速发展的其他剧集抢占市场份额。以古装剧、青春剧为代表的其他类型剧集精品与热点频出,夹击之下的年代剧更显萎靡之势。否极泰来。于市场来说,年代剧由于发生时代的特殊性以及鲜明的人物故事讲述,虽然在作品洪流中存在“杂质”,但观众的需求一直不减。观众审美不断提高,市场也回归冷静,愈加重视精品化创作,不再一味地风花雪月、“霸道总裁/军阀大帅爱上我”,而是在剧情中、在精神内核上注入时代发展理念和正向价值观念,赋予更新更深的内涵,并更多地以小人物视角讲述时代变迁。从而重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例如《最后一张签证》《平凡的世界》《爱情的边疆》等等。近两年由于处于特殊且重大的历史节点,并且广电总局倡导“小正大”的创作理念,年代剧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回升至第二个创作与播出的“高峰”。当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年代剧在新时期也有了新的概念变化,那就是在原有时期基础上,还加入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故事时间线进一步延长。至此,发生在清末至改革开放时期,含有谍战、革命战争、时代巨变、民国等元素的作品统称为年代剧,例如《天衣无缝》《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等。对于接下来此类剧集的发展走向,创作出《老中医》《平凡的世界》《爱人同志》《爱情的边疆》等众多优质年代剧作品的毛卫宁导演直言预测:“年代剧将会继续向前发展。一方面是剧集制作水准提高,另一方面现在创作运用到的此类时期优质素材只是冰山一角,更多人物和故事还有待挖掘,并且随后还会出现更多其他的重大历史节点,角度也会更多样。”“命题作文”下如何做到新突破?通俗来讲,年代剧的最高境界就是记录一个时代的苦难与温情,让人忘记“主旋律”与“高大全”,在彰显岁月变迁的同时也带给观众直击心底的力量。根据2019年已播的年代剧信息统计来看,虽然年代感十足、故事取材各有侧重,但播出声量没有形成现象级,口碑也只有四部作品达到豆瓣评分的及格线。再看待播剧,根据已有的剧情小样和物料来讲,相似背景下的相似人物较多,同质化问题仍旧存在,能否从不同角度讲述好故事,还要打个问号。与此同时,在发展历程梳理清晰后,其新时期的创作方向和标准同样需要重新定义。本文总结出以下需要规避的沉痼和新问题:拒绝脱离时代、混淆视听的“伪年代剧”从故事讲述来说,众多打着“年代”幌子的作品出现在剧集市场上,“挂羊头卖狗肉”地打出偶像牌、青春牌,混淆时代、模糊不清的讲述不但损害着观众对此类剧集的好感也侵蚀着行业发展的正向风气。并不是故事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就叫年代剧,真正的年代剧应在借鉴中国传统文艺叙事精华的基础之上描摹世态刻画人性,从而使背景的时代感和人物的传奇性与戏剧性相交织,对家国情怀、中华美学神韵的忠诚再现。另一方面,服化道的制作也要在前期筹备中进行大量的案头工作,不仅要符合时代特征还要展现环境变化与人物特性,同时也是能否让观众在开篇入戏的先决要素。拒绝千篇一律,绷紧“辨识度”的弦儿在同时代的“命题作文”下,就需要年代题材作品在深入时代环境、还原岁月变化的同时,不停留在表面或照本宣科,在选材、切入点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讲述既有识别度也有时代价值、现实意义的故事。例如已播的作品中,《老中医》以人物成长变化为视角展现中医发展历程;《筑梦情缘》则是以青年建筑师面对困难与质疑,坚守匠心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革新与发展;以北平沁芳居酱菜铺为背景讲述情感故事的《芝麻胡同》;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故宫文物保护工作的《国宝奇旅》等,都是从时代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讲述。拒绝把人物装进“套子”里时代影响人,人也创造着时代;时代在变化,人类的感情也在变化,人物塑造是无穷尽的源头活水。具体来讲,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以小见大”创作手法成为近期年代作品的主要思路。那么只有“立住”人物才能贴切的展现波澜壮阔的民族命运与时代变迁。虽然同一时代下,影响着同一批人物,但在人物群像描绘之下,不能被题材和背景所束缚,套路化的“高大全”同样没有吸引力。时代齿轮扭转之下的人物命运变化以及情感变化是与观众建立现实链接的关键点,凭借真挚情感立住的人物才能让观众真正感动,也真正相信那群人、那些事所留下的痕迹。总的来说,年代剧不是简单人工做旧,而是能让我们看到在那段历史中人性的试炼与蜕变,真正做到时代照映人物,人物推动时代,而不是纯粹迎合和消费。从而让观众感受到创作者对时代、对历史的尊重以及被故事中无法言说的历史所打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aNRW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