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_患者_麻醉_min

作者:古麻今醉 张森兵1,2 安池冰1 周婷2 张亚妮2 张郃1 阎文军3  1咸宁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咸宁 4371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

作者:古麻今醉

张森兵1,2 安池冰1 周婷2 张亚妮2 张郃1 阎文军3 

1咸宁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咸宁 4371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3(04):380-38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607‑0077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233)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观察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绪量值的影响,为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5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10例,年龄18~40岁,BMI 18.0~24.0 kg/m2,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70例):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P组)。排除标准:丙泊酚及相关研究药物过敏、严重心肺功能疾患、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其他气道管理困难、长期接受镇痛及镇静催眠药治疗。

1.2麻醉方法

患者常规禁食6 h、禁饮4 h,无术前用药。入室后连续监测ECG、心率、MAP、SpO2,鼻导管吸氧(3~5 L/min,FiO2 33%~41%),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并于术前2 min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1 μg/kg。R组给予瑞马唑仑0.2 mg/kg,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RP组给予瑞马唑仑0.1 mg/kg+丙泊酚1 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发生情况(以肢体活动影响手术为标准),R组每次追加瑞马唑仑0.05 mg/kg,P组和RP组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当患者意识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1分时开始手术。术中患者若发生呼吸抑制(SpO2<90%)则给予轻托下颌或面罩加压辅助通气;若发生低血压(MAP

1.3观测指标

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完成1.5 min(T1)、诱导完成3.5 min(T2)、手术结束(T3)时的MAP、心率、SpO2,记录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从诱导完成到呼叫能睁眼)及不良反应(术中体动、注射痛、低血压、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术中知晓、过敏)发生情况。另由一名对麻醉给药情况未知的观察员于术前15 min和术后45 min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定患者的正负性情绪量值(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正性或负性情感体验越多,情绪表达程度越强烈)。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者年龄、体重、BMI、妊娠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P组、RP组苏醒时间短于R组(P<0.05)。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各时点MAP、心率、SpO2比较

T1时R组、RP组MAP、心率、SpO2高于P组(P<0.05);T0、T2、T3时3组患者MAP、心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R组和RP组低血压、呼吸抑制、注射痛发生率低于P组(P<0.05)。R组术中体动发生率高于P组和RP组(P<0.05)。3组患者术中知晓、过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3组患者术前术后正负性情绪量值比较

3组患者术后45 min负性情绪量值均低于术前15 min(P<0.05),术后45 min正性情绪量值高于术前15 min(P<0.05);RP组术后45 min正性情绪量值高于R组和P组(P<0.05)。见表4。

3讨论

Zhang等在宫腔镜检查中发现,瑞马唑仑镇静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较丙泊酚组明显延长。而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接受瑞马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丙泊酚‑舒芬太尼组明显缩短。这些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在等效作用强度下,瑞马唑仑镇静持续时间较丙泊酚长,但二者复合使用时,瑞马唑仑可显著降低注射痛发生率,丙泊酚也能对瑞马唑仑的镇静效果起到增强作用,使患者体动发生率更低。由于本研究在镇静诱导前给予了一定量的舒芬太尼,部分患者镇痛效果较好,表现为手术操作完成前就已苏醒但未睁眼、说话或出现体动等反应,因而术中知晓率偏高。此外,本研究中RP组患者术后45 min的正性情绪量值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提示复合用药能对患者术后情绪起到积极作用,这可能与瑞马唑仑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受体,发挥调节睡眠和抗焦虑作用,并产生类似咪达唑仑的顺行性遗忘和深度镇静作用,同亚催眠剂量下丙泊酚损害记忆提取、发挥遗忘作用的叠加效应有关。

在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尽管本研究中3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组偏高,RP组最低,提示瑞马唑仑可能在抑制术后恶心呕吐方面的作用较弱,但与丙泊酚复合后可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鉴于丙泊酚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较为明确,且人工流产术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与妊娠反应及舒芬太尼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复合用药是否比单用丙泊酚对术后恶心呕吐的抑制作用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揭示。

本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小样本、单中心、非双盲且药物配伍比例单一的研究中,未能匹配不同年龄段、BMI差异、既往有无人工流产术及阴道分娩史患者的最适药物复合比例。其次,本研究未专门收集患者和术者的麻醉满意度评价,但从结果中不难看出,RP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低、苏醒迅速,对术中操作干扰和手术间周转率影响小,更符合术者的满意度要求;而在患者层面,RP组注射痛、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正性情绪量值高,更符合患者的满意度要求。最后,有关诱导后宫颈松弛度的差异,以及复合其他镇痛药参与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将在进一步的扩大性研究中加以观察和证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快捷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请关注古麻今醉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vOQ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