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丶一点怎么打发明标点符号

华文学校中文老师正在为外国学生演出话剧  甘博 摄华北协和女子学院图书馆   甘博 摄 教英文的老师  甘博 摄 先拿标点符号“开刀” 文学革命犹如逆水行舟,不时溅起浪花,甚至惊涛骇浪,蔚为壮观。 今天的人们用惯了标点符号,以为文言文也如此
华文学校中文老师正在为外国学生演出话剧  甘博摄华北协和女子学院图书馆  甘博摄教英文的老师  甘博摄先拿标点符号“开刀”文学革命犹如逆水行舟,不时溅起浪花,甚至惊涛骇浪,蔚为壮观。今天的人们用惯了标点符号,以为文言文也如此。其实,文言文包括明清时代的白话小说,只有简单的圈点,叫句读。标点符号使文章眉目清楚,不用标点符号,便会歧义迭出,甚至不知所云。即使像《红楼梦》这样的白话小说,如果去掉标点符号,看起来也会一片糊涂。《新青年》1918年1月开始试用新式标点。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向教育部提交《请颁行新式标点议案》,到1920年2月教育部发布训令,正式颁行新式标点,先在中、小学课本上试用。8月,上海亚东图书馆陆续出版的汪原放使用新式标点、分段编排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传》等白话小说,成为中国出版史上划时代的壮举。鲁迅说:“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鲁迅:《忆刘半农君》)。一家出版社拒绝对书稿中的标点符号付稿费,鲁迅便把一部通篇不加标点的书稿送交出版社。编辑如读天书,难以断句,只得认可标点也算字数,鲁迅才补上那些蝌蚪般的标点符号。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时,寄赠章太炎一本,封面写“太炎先生教之”,“太炎”两字旁加一黑线(人名符号)。章怒:“何物胡适之?敢在我名旁打此黑线!”看到下边,写有“胡适敬赠”,也同样有一黑线,说:“罢了,这也算抵消了!”(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补白横读竖读《水浒》相差5天“左行横拖”新阅读方式得到新派人士支持。文人张东民做了个实验发表在《新青年》上,证明读横印《水浒》比读直印快了5天。当时的实验用了两张相同的纸,抄下两段相同的时事(共185个字),每行的长短也都一样。同一个人看横排版用了35秒,看竖排版用了50秒。张东民记录道:“试看那两段文字,是很短小的,实验的结果已经有了15秒的差别;依照这比例算起来,吾们倘读一部《水浒》,若那是横行的只需十一日七小时,但若是直印的,便要费两星期又两天七小时。试思那《水浒》一书,只因横印直印不同,读者就有5天光阴差别!若照这么想来,吾们天天看报章读书籍,只因为排印不得法,不知空费了吾们多少光阴!”本报记者傅洋J004中国教育革新提早了二十年白话小说还说不上是“新文化”,但用新序、新标点包装起来的明清白话小说,却使它焕发了艺术青春,也猛烈地冲击了传统文化,更吸引了一大批知识青年走上新文化道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晚清有识之士已做过努力,终以失败告终。北京大学文科中的守旧派文人群起攻击白话文。黄侃是章太炎门生,认为除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等八部书外全是“狗屁”。大骂白话为“驴鸣狗吠”。他当面责难胡适:“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适问他为什么?黄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该叫胡适,应叫‘往哪里去’才对”。在课堂上,黄说文言文简洁,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为‘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之多,如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回’四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黄侃天天诗酒漫骂,专骂钱玄同、胡适。事隔多年之后,胡适在课堂上以官方邀他做官,他决定以不去为题,请学生用文言代拟回电。学生代拟电文最短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文确实简练,但用白话文可以写得更短:“不干了,谢谢。”五个字足够了。(张中行:《柴门清话》)《新青年》最初几卷还用文言文,陈独秀、胡适是用文言文来提倡白话文。直到1918年5月的第4卷第5号,才改用白话文。这一期,胡适的《论短篇小说》、陈独秀的《有鬼论质疑》、鲁迅的《狂人日记》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白话作品。《论短篇小说》是对“国语文学”范式的设计;《有鬼论质疑》是坚守科学,破除迷信的檄文;《狂人日记》是“话的文学”、“人的文学”的报春燕。鲁迅在《狂人日记》小说中借狂人之口控诉旧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历史上“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警告那些礼教的卫道士:“你们立即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如果说陈独秀写作政论文章发动了新文化思想革命运动,那么鲁迅的文学作品呐喊助威,使这场革命运动更加发扬光大了。《新青年》的白话文示范,终于促使北京政府发布训令,从小学国文课本试行白话文。胡适说,“这一道命令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胡适:《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明白易懂的白话文风行,有着很大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人们的思想从旧框子束缚下解脱,使文字的表达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而且使文化从少数人占有下解放出来,为更多的平民所理解接受。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重大贡献。补白胡适梅光迪“文白斗法”提倡白话文,胡适遭到一群守旧派的反对。当时的胡适摆出一副大闹天宫的猢狲做派,把旧派诗坛的“几大山头”横扫一遍,与“骚坛”势不两立。为了搅乱这潭死水,胡适写了一首一百多句的白话打油诗给守旧派中最顽固的梅光迪,并自称是生平写的最长的一首诗: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听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是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俚词鄙语,梅光迪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他讽刺胡适说:“读大作如儿时听‘莲花落’。真所谓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者,足下诚豪健哉!”然后胡适对此并不服气,继续奋笔写了不少白话诗,其中既有打油诗也有抒情作品。1980年曾经风靡两岸的台湾校园民谣《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期待花开早……”歌词就来自胡适的白话诗《希望》。本报记者傅洋J004对蔡陈胡的评价检验着中国民主进程晨起读《新青年》,“我觉得这回大领悟,将从前的全弃去了。另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实在是同‘重生’、‘更生’一样子了。”——周恩来陈独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不应该专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陈独秀:《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蔡、陈、胡三人的言论和实践,集中表现在一代新人的觉醒中。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护法”,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新文化运动有了北京大学这块坚强阵地。陈独秀以其主编的《新青年》和他的作品,成为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的精神领袖。胡适以文学改良的主张、推行白话文,倡言重估一切价值,成为文化运动的急先锋。新文化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的精神源泉,学生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启蒙的精神结晶。试看当年受到《新青年》指引,后来成为革命家、文学家、作家、学者的众多有识人士的评论吧。毛泽东:“这许多团体大半都是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影响下组织起来的。而我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杂志了,并且十分崇拜陈独秀和胡适所做的文章。他们成了我的模范,代替了我已经厌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埃德加·斯诺:《毛泽东自传》)周恩来:(读了《新青年》)“把我那从前的一切谬见打退了好多。”晨起读《新青年》,晚归复读之。于其中排孔、独身、文学革命诸主义极端的赞成。“我觉得这回大领悟,将从前的全弃去了。另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实在是同‘重生’、‘更生’一样子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朱德从1918年初开始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放弃滇军旅长的优裕生活,踏上到北京、上海、法国的寻找共产党的革命之旅。(石钟扬:《天下第一刊〈新青年〉研究》)毛泽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上讲话称: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做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这才成立了党。”(《人民日报》1981年7月16日)总之,《新青年》倡导的科学、民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真精神,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是科学、民主精神的杰出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对他们的评价、接受与反接受,正好检验着中国的民主进程和历史走向。(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华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专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vPMG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