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异乡人后来的我们,异乡人的北京

作者:黎荔 很多人说,刘若英电影《后来的我们》是拍给青春的,为了纪念青春里那个爱而不得的人。但我看到的,却是一对北漂的年轻人,在生活的艰难中,丢了你,丢了我,“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北京是个繁华的城市,繁华到一天基本没有时间
原标题:后来的我们,异乡人的北京作者:黎荔很多人说,刘若英电影《后来的我们》是拍给青春的,为了纪念青春里那个爱而不得的人。但我看到的,却是一对北漂的年轻人,在生活的艰难中,丢了你,丢了我,“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北京是个繁华的城市,繁华到一天基本没有时间,繁华到当我们互相忙起来就无法兼顾。从一无所有到城市扎根,从10平米地下室,再到130的三室一厅,可到最后,身边的人,却不再是那个陪你一起走过幽暗岁月的人。这就是北京爱情故事。后来,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后来,有些人不在了,可还是会敲打你窗,曲终人散尽,情节还在哽咽喉咙。北京,我也曾来过,生活过,后来又离开,一步三回头地,和北京挥手说再见。多少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也像我这样一无所有却有满怀期待,一咬牙一跺脚跳上一辆绿皮火车奔向了北京,到最后大部分都被生活淹没。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跨过地铁、公交、广场的人山人海,奋身跃入万千生命汇成的热气蒸腾,无论是风花雪月或者为了生计奔波,为了很高的房价,你都得日日和生活短兵相接,被大城之炼丹炉销骨毁形。事实上,这座北纬39度极度干燥极度缺水的巨大城市是如此无情。友谊不是没有,只是如此稀薄。爱情,也不是没有,总归是那么脆弱。“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许巍《曾经的你》歌词里描述的,仿佛就是年少轻狂时的我们。那个时代的我们在北京求学求职,在动荡辗转中长大成熟,或是因为置身这个大城的某种迷失,或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总有那么一个痛点被这首歌感同身受地描述了出来。我挤过那个年代的老式绿皮火车,买过那个年代的春运黄牛票,在哐啷哐啷的火车上席地而坐吃过泡面。在北京那些年,在每年春运的“灾难”中,一遍又一遍踏上回家的路。拖着大包小提的行李,听着一声一声的火车汽笛,拥挤在气味复杂混浊的车厢里,从北京到家,26个小时火车,硬座,再搭乘长途大巴,在尘土飞扬的路上颠沛五六小时,方能到家。可无论如何艰难,还是要踏上回家之路。因为,返乡的念头根植于春节合家团圆的习俗传统之中,根植于最珍贵的回忆与情感之中。为了生存,我们早早成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寻找梦想。为了梦想,我们无休止地学习、工作,不断付出与牺牲,在城市里暂时安顿下来,甚至得以扎根。每个城市都充满了欲望,而北京的欲望饱满闪亮,富有梦想的特质。行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看看这个呼啸前行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忙,忙着生,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忙着油盐柴米。这是一个改造你的城市,也是一个被你改造的城市。北京尽情地伸展身躯,给你改造它的权力。同时,它以可怕的胃口,鲸口大开,囫囵进食,让火车站吞吐的如蚁人流,汇合成这个城市,永恒的根骨和栋梁。北京,在这个我融不进去的大城,我始终记得我是一个异乡人,灵魂的噪音只有在故土才能得到过滤和平息。一年终了,回到故乡,才是获得安宁的最好机会。于是,一年又一年春运,我来到火车站,排队排成冰棍,挤车挤成照片,支撑我的是返乡的希望,是去年走时父母对我说的“早点回来,平安回来”。但是春节一过,我又立即跳上车奔赴爱恨交织的北京。故乡,只是和父母偶尔相聚的地方,是一年一度或几度的乡愁旅馆。故乡再美的山水、再乡愁再环保的食物、再浓的亲情,都挡不住我们匆匆奔跑在异乡的脚步。一次次离开北京,一次次回到北京,在南北纵贯的京广线上,火车于深夜里穿越中国的连绵山河。熄灯后的车厢只有“哐当哐当”的声音,我坐在窗边,掀起窗帘的一角,灯火在极其逼近的地方繁华流丽着,却一闪而逝。透过车窗,火车在径直驶向无尽的黑暗,仿佛驶向人生的漫漫长路。那是多么年轻而仓皇的岁月啊!把自己抛掷无数次天涯与海角,被城市肮脏混乱的出口入口一次次地吞吐。努力地扇动翅膀,不知到底要飞向什么方向?在大起大落、交错纵横的时代背景转换中,一代人的成长、生活都与异乡如此暧昧地纠结在一起。我们不是在异乡,就是在通往异乡的道路上!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每个细小微粒的自主运动,共同汇成了时代的洪流。我离开北京的那一年,是非典肆虐、空城缟素的那一年。那一年的春天,北京没有沙尘暴,却阳春三月飞雪连天。风卷着大片的雪花哗哗地从窗前急速地掠过,是那样凛冽而不祥的风景。我离开北京的那一年,北大农园曾经突发爆炸。我没有通知父亲一声,把老父惊得魂飞魄散。实在没想到现代资讯那么发达,瞒都瞒不过。他不知道,十八岁出门远行,我就暗暗发誓,无论经历什么事,受多大的苦,都绝不告诉我的父亲。人长大,的确有些行为要背着家人。比如更衣,爱情,受伤,无端的悲欣交集,甚至更多,更多。我离开北京的那一年,分赠各种东西,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带着一种千金散尽的决绝。好像以后的生活不值一过似的,不想为自己留下什么东西,只想清清净净地离开这个城市,轻轻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当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我离这个城市到底有多远。走的时候,我的结论仍然是,太远。因为当你置身于这个城市,你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你所有的开心悲伤思念和爱,都会那么轻易的就被淹没,被这个3000万人口的大城吞吐到骨肉无存。后来,虽然不在北京了,可依然还在异乡。要不负这一生,太难了。这段旅程非常寂寞,而且漫长。记得最后离开北京的夜行火车上,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漆黑,是我喜欢的夜的深邃,隐藏着无法洞穿的秘密,像笼罩我的命运。我记得北京留给我的印记,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每一阵风,每一束光,曾经在某个时刻,在我的青春年华的勇敢探索中,轻轻环绕,颤栗,欣喜。那些在北京城奔跑蹦跳的往昔,仿佛做梦,却格外用力、投入。曾以为把有些往事深深埋藏,就永远不会再出现,可是,一颗种子,埋得越深,就越会长成参天大树。在异乡打拼的经历,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不知其中的孤独。身在异乡的两个孤独灵魂,于命运的转盘上相遇,很容易互相拥抱取暖。谁说在一座城市,呆满十年,这人就属于这座城市了,就是这座城市的人了?不是这样的,即便时间足够长,心若无依,走在哪里,住在哪里,跟谁在一起,都只是“异乡人”,永远不会成为安心有家的“土著”。还有更多的人,最终走散在异乡的风雪里,再分别成为了功成名就的“异乡人”,在各自的未来渐行渐远,世界却不再是绚丽的颜色。能有多少的各自幸福呢?总会有一个人,在做着那个原来属于两个人的梦,在耿耿于怀地回望着,那一句被门挡住的誓言,那一串被雪覆盖的再见。我们都是异乡人。这种“异乡”体验不仅与城市化的进程有关,而且与精神层面的归依有关。我们这一代人中大多数都在出生地之外生活和工作,动荡飘零里长大,如何让所有的人快乐,如何过上十全十美的生活?后来才发现,世界那么空旷,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没有找到。没有找到的那些人,常常喃喃自语着,爱真是孤独啊,好像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原野上。《承诺在北风刮过之后》过完冬季再见一面等爱降落在雪消云散之时藤影荷声的留恋翻飞的火蝴蝶打湿了翅膀不栖南枝的女子暗夜中逆风飞扬奔向谁的怀中她说一生一刹光亮纵使一刹一生创伤渴望爱的不可能宁愿撕裂十里稻香的回归之路临风散发笑看常情常态岁岁荣枯的野草每日醒在纷争的异乡刀子破水的锋锐与隐痛燃一盏灯等他归来守在一个花开之上推开向晚的窗前面是罔罔可现呼之欲来的风与雪背后是熟睡如婴儿的爱你还不曾落下一滴泪吗一滴北风烈烈背后隐藏的那个春天要越过多少茫茫旷野不息追寻——一首很多年很多年前的旧诗,忘记了为什么而写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zNzX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