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开启!从深圳出发,6小时穿越7座城市

6个小时,穿越粤港澳大湾区7座城市。 10月28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沿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铁路”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环线”走访,切身感受了一把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为大湾区人们带来的便利。 不久前的9月23日,广
原标题: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开启!从深圳出发,6小时穿越7座城市6个小时,穿越粤港澳大湾区7座城市。10月28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沿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铁路”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环线”走访,切身感受了一把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为大湾区人们带来的便利。不久前的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来往深港的时间大大缩减。从香港西九龙到达深圳福田的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至14分钟。截至10月23日,一个月的时间里,逾160万人次经西九龙边检站出入境。深圳和香港步入“半小时生活圈”,高铁开通及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深港经济融合带来时间效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深圳正在用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的使命担当,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把湾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携手周边城市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丰富大湾区“内循环”“主动脉”互联互通实现重大进展清晨,搭乘高铁从深圳福田出发,去往香港拜访企业客户。午后,深圳南山的科技园区里,和创业者在咖啡馆谈论项目融资。傍晚,香港的合作伙伴坐高铁来到深圳,走进小酒馆,一起畅聊环球市场的轶事。这是长期往返香港与深圳两地的金融行业从业者吕冬的深港“双城记”。“1个多小时的路程,压缩到20多分钟,这个提速是质的变化。”吕冬说,高铁让香港与深圳之间几乎没有了城与城的概念,如果两地的通关能够进一步简化,两个城市之间的融合将是跨时代的。据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一个月来,该站执勤民警共查验出入境旅客逾160万人次,单日最高查验出入境旅客超8.1万人次。从开始的“尝鲜”热潮、中秋小长假,再到国庆黄金周的客流高峰考验,10月5日的单日验放量更是突破8万人次。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时空上真正融为一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无疑是首要的一关。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与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频频传来好消息。除了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深港之间的第7个陆路口岸——莲塘口岸计划于今年建成,被称为“深港东部通道”的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建成并免费通车。日前,随着梁桥桩基开钻,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条交通要道,将打通珠江口下游城市群的“任督二脉”。10月13日,深圳市政协召开的2018年市长领衔督办提案办理协商会提出,深圳将谋划深珠公铁复合通道、港珠澳大桥深圳支线、外环高速公路西延跨江等多条跨珠江口通道。深圳市交委提出,深圳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国家公路枢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门户。根据规划,深圳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深度一体化,实现深圳与湾区各城市100%轨道交通直达,构建港深莞惠“1小时通勤圈”、深莞惠河汕“3+2”经济圈“2小时交通圈”。深港做好国际“超级链接器”“知识外溢”+“政策外溢”驱动湾区创新从广深港高铁福田站出发,只要3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福田保税区,在这里,年初才开业的289数字半岛产业园里,已经吸引了数十家文化设计、金融、科技企业入驻,其中一半的企业来自香港。“深港可以发挥国际‘超级链接器’和‘产业转化器’的作用。”第一商务总裁、289数字半岛创始人王青说,香港有领先的科技研究平台及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吸引一流的国际研究平台、前沿的国际科技团队落地,与深圳背靠的中国庞大市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及资本力量结合,将形成聚合国际资源、高效科技研发转化和应用的跨区域创新链条,“深圳+香港”也将成为全球创新产品应用及销售的最佳“试验场”之一。福田保税区不远处,位于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成为继前海之后的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地区发展的一大优势是,深圳与香港在科创领域优势互补。深港双方正借助大湾区建设契机,大力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建设工作,加强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这其中,作为创新高地的深圳,势必扮演积极角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动力引擎和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汇集了大量高科技、制造型企业和互联网创新企业。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深圳的科技创新在大湾区的创新驱动中将发挥两个“外溢”作用。首先,深圳涌现出的一大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是“知识外溢”的传播者;其次,深圳在政策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为全国探索了很多经验,形成“政策外溢”效应。抓住大湾区规划建设的契机,深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步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这一个个新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功能引擎。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此前,深圳已经向东莞和惠州等地溢出了很多产业要素,包括人才、产业等等,但现在东莞和惠州的成本也在上升,开发强度比较高,土地空间越来越少。未来,深中通道等珠江两岸重要通道开通之后,深圳和珠江西岸的交通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以内,将为深圳高端产业、人才的外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记者】张光岩【作者】张光岩【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zb3G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