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一件事的成语把做十件事的精力拿来做一件事:读书

每晚打卡已经成了习惯,宿舍一熄灯我就会半躺着床上,静悄悄的输出我的感悟。我已经打卡了十三天了,今天居然是最后一天。这次读书会,是我长这么大一来仅有的几次坚持到最后的事情。上学以来,半途而废过很多事情,辅导班、兼职、学PS、读书……我承认我存
每晚打卡已经成了习惯,宿舍一熄灯我就会半躺着床上,静悄悄的输出我的感悟。我已经打卡了十三天了,今天居然是最后一天。这次读书会,是我长这么大一来仅有的几次坚持到最后的事情。上学以来,半途而废过很多事情,辅导班、兼职、学PS、读书……我承认我存在一时热的冲动,这就是我不成大器的主要原因。从第一次打卡到现在,我家经历了很多事情。这个暑假,是我家最不顺利的一个暑假,所以厄运接踵而至,像狂风,像暴雨,像冰雹……然而,就在这一片灰暗中,我看到了一丝暖光。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更加融洽,经历了这么大事小事,我比之前更加体谅父母的心情。我相信,我家会越来越好的,我不是已经想好了学业的问题吗?今天是努力的一天,明天也要继续努力呀!以上是会友活动第二期一位书友的读书打卡。今年夏天,我们的日子过得不太踏实。疫苗安全事件还没落定,滴滴女孩遇害案件又再次上演……除了这些,我们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正如这位小伙伴在打卡笔记中所讲述的。但即使如此,TA也没有放弃在灰暗中找寻光亮,就像季羡林先生一样……和季老学专注:昨天,我看到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把买十件衣服的钱拿来买一件衣服,你的衣柜就经典了,把做十件事的精力拿来做一件事,你的事业就经典了,把凌乱的感情聚集在一个人身上,你的爱情就经典了。我总结为这么一句话:要精致不要精分。确实是这样的,我喜欢的再多,没有精通的也是白费,学无止境,一件一件学会总是没错,可人生匆匆,又有谁能做到面面俱到?季老不是专注于语言吗?“入坑”季老:高中阶段,我养成了每周买一本书的习惯。有一次买书时,无意中看到了季先生的《读书·治学·写作》一书,印在封面上的书中的片段读起来很有嚼劲,便欣然买之。在此之前,我对季先生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季先生是一位散文家”的程度。读了一篇文章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被季先生的语言魅力、思想高度、人格风骨深深打动,以至于当时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季先生的书。大一的时候购进了季先生的全集,一本一本地读下去,感触越来越深,真正的影响了我的思想和行动。让我树立起了做人必须真实的观念。有一天突然想到,会不会有与季先生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呀?搜了一下,发现了季羡林国学讲堂。看到各位老师办的各种活动,致力于宣传季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品质,我深感感动。思想是无限的生命。很多时候,我觉得季先生还活着,只要一代又一代人读季老的文章、思季老之所思,想季老之所想,追随季老的脚步,季老就将永存于世。季先生的“朋友圈”:从一个人的朋友性格与特别上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与特点,季老在德国期间的两位朋友身上可以看到季老的为人也是如此淡然。一位是中国的留学生章用,一位德国的学者哈森。前者是世家子弟却为人淡如水,不会高谈阔论,不会自我吹嘘,两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是心与心的交流,有君子之间的情谊,虽然平静如水却能够保持多年的真挚交住,甚至章用将自己的作品在即将走向生命最后的时候交给季老先生,这是何等的知己与知音。另一位哈森先生也是一名默默作学问,不问功名的学者,作为长者前辈却与一名渴望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成为了朋友,在交往中以讨论学问为主,最终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想,这样的情谊一定建立在对彼此学问的尊重与对彼此人品的认可上吧?!我们在这里相遇:这本书里记忆的时光应该是季老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的岁月有多少可以追忆与留恋的往事。在季老的故事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在那个动荡时代与那些奔放的青年相比,堪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学问书”的内敛内向的青年。这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学问界对季老的评价有所保留的原因吧。无论是热情似火还是平静如水,岁月都会毫不留情的冲刷过往,在季老的回忆中有多少往事可堪回首,有多少记忆依然心潮澎湃,有多少好友想念入骨,有多少友为思念至今。时光流逝岁月过往,当年以为能够相拥的人已经远去,以为不变的情已经消失在记忆中,回首往事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在路上行走着,如水上的浮萍轻轻地飘荡着。无论以后如何结束,至少我们相遇过,因为有生命中有过,岁月中经历过,人的一生就不会孤单。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清华人”:老师讲的论文写作并没有局限于题目,而是从研究问题的角度、视野、思路开始,在大开大合的旁征博引中引领我们开阔着学习的能力,坚定着学习的信念,告诉我们在学术研究上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开拓意识,让我想到了正在读的季老的日记与留德生活这本书,这样的精神之自由、学业之专注是清华人的传承吧。想那么多干嘛?大胆做!本以为写东西是一件很难的事,看了此书后,发现其实写文章写日记并不难,难就难在自己根本就下不了笔,太在乎文笔和逻辑了。其实只要能清楚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也足矣!而在写日记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在跟自己对话,在跟自己和解,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读了季老的日记,就能明白:他只是个大写的普通人:今天听到中科大的袁岚峰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对待一个伟大人物的正确态度,就是既不要神化,也不要丑化。”季羡林先生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嘻笑怒骂。季先生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会迷茫,会追问,会思考。正因如此,我们才说季先生是伟大的。如果季先生全知全能、无欲无求,我们还会说他是个伟大的人吗?有神论者绝不会说神是伟大的人。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我的专属笔记以上内容来自季羡林国学讲堂书友投稿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读书·会友以配对搭档,完成任务为形式的线上读书打卡活动14天的相伴336个小时的深阅读以书会知音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YjGk6A.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