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门窗图片来剑川,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剑川被誉为“文献名邦”、“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是集名山、名水、名城、名雕、名会、名曲、名联、名人为一体的人间乐土,素有“白族文化聚宝盆”、“白族原乡”之称。色彩斑斓而独具特色的木石手工技艺、白族歌舞、阿吒力音乐、礼仪习俗、节庆盛典、饮食服饰
原标题:来剑川,感受“非遗”独特魅力!剑川被誉为“文献名邦”、“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是集名山、名水、名城、名雕、名会、名曲、名联、名人为一体的人间乐土,素有“白族文化聚宝盆”、“白族原乡”之称。色彩斑斓而独具特色的木石手工技艺、白族歌舞、阿吒力音乐、礼仪习俗、节庆盛典、饮食服饰等灿如繁星,构成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瑰丽奇绝的石宝山,民族独有的白族调,孕育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石宝山歌会节。就在剑川县2018年石宝山歌会节暨第七届白族文化节启幕前夜(9月5日晚),剑川县阿鹏文化广场上流光溢彩,人潮涌动……为了展示中央美术学院白族服饰改良设计的成果,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剑川站)暨白族服饰改良设计成果展正在这里举行。剑川“非遗”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民间文学等类别,先后成功申报了石宝山歌会、剑川木雕、剑川白曲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梅园石雕、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白族布扎、东山打歌、霸王鞭、剑川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6个省级“非遗”项目,剑川白族儿童玩具、白族纸扎、白族泥塑等6个州级“非遗”项目,白族乡戏、白族画毡、白族刺绣等8个县级项目,有200多位传承人列入国家、省、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从遥远的海门口到鬼斧神工的唐宋石窟,从古韵遗风的天籁之音再到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古老的东山打歌、精美的布扎手工艺……剑川的民间艺术灿如繁星。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民间文学等类别。据了解,剑川先后成功申报了3个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项目、6个州级项目,8个县级项目,有208多位传承人列入国家、省、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要数布扎了,精美的布扎真的是人见人爱,就连现场记者都忍不住加入到抢购大军里!布扎是云南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已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制作工艺独特而讲究,首先选用色彩鲜艳的各色丝绸,按设计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青蒿、紫苏等香料,再用丝线精心加工刺绣。布扎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祈福纳祥、吉祥如意等寓意。布扎传承人还自豪地对记者说:“近年来,剑川布扎备受青睐,不仅媒体争相报道,就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将其作为研究项目,布扎作品还多次应邀出国展览。”此次大理州全省“非遗”联展(剑川站),除了“非遗”项目的展示外,还邀请了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楚雄、石林彝族、耿马傣族、彝族、红河海菜腔、烟盒舞、弥勒县歌舞团等歌舞类项目非遗传承人现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绚丽多姿的独特魁力——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它需要活态传承,如今,剑川举办的这次文化节,正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体现,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和弘扬,更在于促使非遗“长生不老”的活下去。充分诠释了“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采访花絮:采访中,媒体同仁们还拍下了这组引人注目的金花妹妹的照片。送给你养养眼吧!FM88.7、FM91.8记者淑萍报道关于我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lyEkd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