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评书网纵有评书千万章,人间再无单田芳!再无下回分解!

2018年9月11日3点30分,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 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是懵的, 那个收音机里嘶哑又独特的声音,走了…… 那个陪伴了无数青葱岁月的声音,走了…… 《三侠五义》《隋唐演
原标题:纵有评书千万章,人间再无单田芳!再无下回分解!2018年9月11日3点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是懵的,那个收音机里嘶哑又独特的声音,走了……那个陪伴了无数青葱岁月的声音,走了……《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剑》《水浒外传》……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故事,才发现,记忆中的单田芳,早就深深刻在了耳朵里,刻在了心上,一时间,泪流满面,从这日起——纵有评书千万章,人间再无单田芳!▲单田芳评书《白眉大侠》第一回01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在中国,单田芳和他的评书家喻户晓,有句俗语说,“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他的声音特别,评书讲的精彩,从艺时间又长,在他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有录音记录的评书就已超过100部,据说每天有超过1亿人在听他所讲述的传奇,这其中,包括了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不少年轻人,是在家里长辈的影响下,听着单田芳的评书长大的。在电视和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守在小小的收音机旁,听传奇人物,英雄故事,光怪陆离,又妙趣横生,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咱们言归正传!”“踢踏踢踏”的骑马声、刀戟之间的撞击声、无一不是单田芳的口技,有时候听得入迷,有时候不禁叫好,最舍不得听到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谁曾想,这么多年过去,到如今,却再无下回分解!02坎坷少年,乱世求生1934年12月17日,单田芳出生在营口的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耳濡目染,从小便随父母奔波演出,十三四岁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单田芳的父亲和家人1953年,单田芳19岁,他深知“三教九流”的苦,曲艺人的心酸,他想考大学,当医生,考入了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但生了一场大病,父亲还入狱了,母亲又和父亲离婚,断绝关系,身体有恙、家中变故、凡此种种,只能退学,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他转而拜李庆海为师,开始了另一种人生,从此人间少了个医生,却多了个评书大师!03拜师学艺,初露锋芒学成之后,为了早日登台,他便在家中勤学苦练,每天对着镜子说书,由妻子把关。▲单田芳和师傅李庆海1956年正月初一,单田芳第一次登台,那是下午三点多,本来就有点紧张,上台看到下面坐了那么多人,不由得两眼发花,但他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他把醒木啪的一拍,朗诵一首上场诗,接着说起了《大明英烈》,因为没有舞台经验,他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按照规定,每说30分钟就休息一会儿,可他一口气说了两个小时,没有停顿,虽是数九隆冬,但他浑身上下都是汗,越说越快,越说越起劲儿。这时,茶社经历来到书台前,提醒他:“单先生跑这过书瘾来,你看看几点钟了?”一句话把单田芳敲醒了,观众也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的对大家说:“对不起,对不起,今天就说到这吧,如果您愿意听,我明儿个接着讲。”第一次登台,他挣了四块两毛钱,从这一天起,单田芳真正走进了评书的世界,一天比一天顺利,一天比一天讲的好,一天比一天观众多。04命运弄人,几经波折很快,单田芳成了鞍山评书界的红人,1958年,曲艺团走上正轨,单田芳也由准演员,变成了正式演员。但命运总是捉弄有才华的人,1966年,文革爆发,平时有点出风头的他,成为众矢之的,成了批判对象,很快便被下放农村,开始了与土为伴的日子。▲单田芳早年在鞍山广播电台录音的留影后来,他实在熬不住,便逃了,像个逃犯,四海为家,四处漂泊,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多,终于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当时单田芳不太敢相信,“平反昭雪”的词,古书里常有,现如今居然真的存在。后来,他恢复公职,迁回城市,重返舞台,那一年,他已经44岁了。05重回舞台,初心不改44岁再重新捡起事业,并不容易,再赶上电台和电视台兴起,要求更加严格,起初面对镜头和麦克,空无一人,十分不适,后来,他注意到录音棚有透明的大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录音员,还有俩监听和一个主任,单田芳便把他们当成观众,看他们的反应,即使调整节奏和内容,效果非常不错。直到1994年,单田芳退休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评书,甚至录的更勤了。他趁着天还没亮就起床看书,看一遍闭上眼睛,想想这故事怎么回事,哪里是重点哪里该删掉,心里有数,便开始录。2007年,已经73岁的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随后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过起了平凡而普通的生活。虽然他已不在江湖多年,江湖仍有他的评书,仍有他的传说,青草漫漫,经久不衰。▲2012年,单田芳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左一)▲单田芳讲张作霖06此生所憾,一人而已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单田芳早已看透了人间百态,“顺其自然不强求”成了他的习惯,若说人生有遗憾,恐怕只有一人,那就只有自己的结发妻子,王全桂。谈起自己的婚姻,单田芳毫不隐讳,他曾在公众场合坦率地表示:“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结婚也是凑合。我接受她,一句话,就是为了报恩。”▲单田芳与爱人王全桂、女儿及三个妹妹两人的开始并不浪漫,当时父亲入狱,母亲改嫁,19岁的单田芳困惑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时,一个年轻女子出现了,这个姑娘年长8岁,正是王全桂,1954年10月,两人结婚,家中生活全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维持,后来的岁月,也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从未改变,尤其是单田芳下放那几年,妻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给他最大的帮助和安慰。▲单田芳的全家福少年夫妻老来伴,1992年,正当单田芳事业如日中天时,妻子却因病离开了人世,这成了单田芳此生最大的遗憾。而今天,单田芳与他的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相遇了吧!07说过那么多英雄,他就是我们的英雄从《三国》《隋唐》《大明英烈》,一直说到红色经典,书里有这么多英雄,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单田芳曾这样说道:“这一辈子下来,我崇拜的是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扶困济危雪中送炭,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你就是英雄。”一辈子太长,少有人倾尽一生,只做一件事——单田芳做到了。他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千家万户,把英雄的模样描绘给芸芸众生,正义、勇敢、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精神抖擞、绝不怕输的时代精神,不过是以诙谐幽默、老少皆宜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直至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是被一生所求的评书事业萦绕,看书、背书、指导后辈,他行动不便,依靠轮椅行走,也要回到老家,教授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上评书课,没有任何学费,也没有任何利益,只是不想让这份艺术,后继无人。这样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就是我们的英雄!天堂多个说书人,人间再无单田芳!单田芳老师一路走好!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编辑延伸阅读:单田芳走了,我很怀念他作者:红佛出塞来源:侠客岛下班路上,手机一震,是推送的新闻。标题:“评书大师单田芳病逝享年84岁”。“诶呀,单田芳过世了”,身旁的两个女乘客也在看手机。“小时候总听他的评书。”“啊,我爷爷现在在家还天天听呢。”单田芳走了,而多少人的记忆里,将永远难忘他的声音?时代20年前,我是个小学生。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爸妈管得严,平日连电视都不让看,说看电视累眼睛。白天课间最大的娱乐是读《故事会》,晚上睡前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广播。听广播得兼顾全家人的口味,流行金曲榜爸妈不爱听,都市情感集爸妈不让听,老少皆宜的,评书最佳。每晚两集,一集半小时,晚上9点躺床上听,10点正好睡觉。一部评书300多集,一播就是小半年。从前日子慢,一天天听过去,也就听遍了三侠五义、西游水浒。袁阔成、田连元、刘兰芳我也都爱,但最爱听,还是单田芳——他的声音太特别了,只要听过一句,就让人再也挪不开步。沙哑的烟嗓,声音是扁着出来的,一点儿东北口音,说起书来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要比做实物,就像是用久了的粗棉布,既触感柔软又能摸到它的纹路;又像是炖在汤里的老豆腐,既津津入味又韧而不松。上世纪90年代的综艺节目里,多少人热衷于模仿这个声音。但鹦鹉学舌,学不到看家本事。单田芳生在曲艺世家,自他外祖父以下,父母、叔伯、舅舅都是曲艺行当中人。他自己讲,家里“三亲六故都是说书的”。单田芳从记事起就混在书场,耳濡目染,七八岁就能表演,十三四时已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22岁首次登台,说的第一部书就是《大明英烈》。功夫长在身上就是一辈子。无论本子如何,单田芳的“说”总是情绪连贯、字字流畅,每个停顿都是妥帖的,故事像从嘴里自行生长出来一般自然。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什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想起这些贯口,我耳边挥之不去的永远是单田芳“云遮月”式的声音。苦乐让他非凡的,却是从苦难中来。“文革”期间,单田芳受到冲击。有人说他的嗓子是被人用绳子勒坏的,单田芳自己在节目中说是当时一股火涌上来,嗓子肿了才哑的。说起遭受过的磨难,他云淡风轻,只开玩笑说自己原本嗓音高亢的“像孙楠”。1970年,单田芳被下放到农村,他一边抡着锄头干农活,一边想着背书。定场诗怎么说,秦琼怎么开的脸,怎么发配北平府。时间太充足了,充足到容他背完了《隋唐演义》。1979年,单田芳重返书坛。从此,《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隋唐演义》等经典作品传进了千家万户。有记录保存的单田芳作品有百余部。有统计说他的听众有2亿,还有说法更多,称是近7亿。不管数字多少,“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说法绝不夸张。现在打开某广播类APP,他的《白眉大侠》播放量是3.2亿。单田芳身上既有着老艺人的质朴,又愿意积极拥抱时代。他觉得旧时候的江湖艺人太欠缺文化,自己不能这样,便到东北大学函授学习历史。“你说到一个词句典故,要知道它的出处才行,必须讲出所以然,这就需要去历史里钻研。我一开始说的都是传统书,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隋唐演义》,我都必须查查历史上是怎么回事情,看我们都把这些历史加工到一个什么程度,弄明白哪些是虚构加工,哪些是史实。”他从茶馆说到电台,从电台又说到了电视台,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也出过自传《言归正传》。有趣的是,他把这个自传也讲成了一部评书。他说自己从艺以来,说了百十部评书,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唯独还没说过自己,现在想让观众听一回“单田芳说单田芳”。他说自己的自传,一是讲出自己的所遭所遇,告诉人们幸福来之不易,二是要说“君子无德怨自修”,不要怨天尤人。那年,他76岁。老去印象里的单田芳从来就是位老人家,但其实这位老人家时髦的很。他用微博,会网购,还看韩剧。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是迈克尔·杰克逊,“他很了不起,他歌唱得好,舞蹈动作也特别娴熟”。然而,时髦的老人也是老人,“评书”也久被看作是“老人家”的艺术。自2007年单田芳宣布收山后,外界采访他时,聊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看待评书艺术的没落”。他最担忧的是评书后继无人。他批评年轻评书演员都是各顾各,宛如一盘散沙;另一方面的现实是评书演员的青黄不接,很少有年轻人想要来学讲评书,更多的是想当明星。而今,评书四大家里,袁阔成、单田芳相继辞世,田连元77岁了,刘兰芳74岁了。受众是艺术的土壤。但现在,我们拥有的娱乐样态已经越来越丰富。追部电视剧2倍速都嫌慢,超过3分钟的短视频就没人愿意看,又还有多少人愿意听完300集的评书呢?我自己没再听评书,也几乎有10年了。很多东西都会断代,人们也许不希望一门艺术就这么没落了,然而谁也挡不住时代的筛选。不过,在群里聊起单田芳时,我岛某资深岛叔突然说,“我儿子刚听完他讲的一部书”。也许,被“80后”“90后”遗忘了的快乐会被“10后”重新拾起?怀念有网友曾在单田芳的微博上问他,他讲过千百个英雄,哪个是自己最喜爱的人物呢?单老的回答是:房书安。这不是个伟光正的英雄,他的名号是“细脖大头鬼”,是《白眉大侠》里一个受人喜爱的丑角。诙谐,胆小,但重情重义。我确实发自内心地觉得,单老真可爱。我会永远怀念他。文/红拂出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0L4z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