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疯子》旧县拍纪录片的都是“疯子”?纪录片背后拍摄者的出路在哪里?

刘强东“性侵案”一出,网友便议论纷纷,然而在我们八卦同时是否会注意到,这次众多西方媒体报道惊人的一致?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刘强东”,带你一同看看好好的企业家,到底得罪了谁?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作者:郑婷 有人花300
原标题:拍纪录片的都是“疯子”?纪录片背后拍摄者的出路在哪里?刘强东“性侵案”一出,网友便议论纷纷,然而在我们八卦同时是否会注意到,这次众多西方媒体报道惊人的一致?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刘强东”,带你一同看看好好的企业家,到底得罪了谁?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作者:郑婷有人花3000万拍摄一部爱情片,回报近20亿票房。有人投资3亿拍摄电视剧,回报150亿播放量。有人辞掉高薪工作,有人卖两套房,只是为了把心中的执念拍摄成纪录片,而纪录片恰恰是一种耗时耗力且回报非常低的影片。这些人可以说是一群“疯子”。一、拍纪录片的都是“疯子”?对于很多影视导演来说,拍纪录片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纪录片拍出来结果都一样,没人看。但是总有那么几个“疯子”想去做不被别人看好的事情。八月份,一向低调的朴树曾为一部叫做《大三儿》的纪录片两次发微博宣传,他对自己的歌曲推广都没有这么精心,其中有一条写到:“不是早上就是特晚想包个场请朋友看都不好意思张嘴,不抱怨院线经理也不容易.....尽微薄之力,希望你扛到周末。”《大三儿》就是佟晟嘉的纪录片作品。佟晟嘉——辞职也要拍。很早就有给大三儿拍纪录片的愿望。他在纪录片公司给领导报了几次选题,结果都遭到了忽略。的确,大三儿不是个受人关注的人物,他生下来就是侏儒。佟晟嘉拍摄《大三儿》有他自己的理由,“我拍了那么多的人,一直忙着为那些带有标签的生命感动。而且我家人我身边的朋友都不知道我在干嘛,他们甚至都不了解我,说明我跟他们沟通特别少,那我就想为什么我不拍一个普通的生命。”后来,佟晟嘉辞去工作,创立了工作室,才把《大三儿》提上日程。排片少,时间不合适应该是所有拍摄者拍纪录片都面对的问题。《零零后》——10年跟踪拍摄。《零零后》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历时10年完成的一部纪录片,涉及00后一代个性与制度、应试与素质、留守与留学、青春期与亲子关系、独生子女与二胎政策等不同的教育话题。纪录片拍了10年,他还说,拍摄期间换了很多摄影师,10年全部贡献在这部纪录片上。《重返·狼群》——制片人和导演卖了两套房子。《重返·狼群》是一部镜头堪称粗糙的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很多夜间镜头颗粒感重到刺目,声音收录得也不是很精致,也没有什么科普狼群的知识或者类似诗朗诵的旁白,或者强有力的音乐用来煽情。当初,发行方光线影业对这部纪录片并不看好,认为这部纪录电影可能不赚钱,就当做公益。制片人李微漪和导演称,为了摄制该片卖了两套成都的房子。此外,类似纪录片的波折层出不穷!小成本的独立纪录片《寻找手艺》曾被13家电视台拒绝;作为中国第一部自然类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首映排片占比仅为1.9%.....无论拍摄如何辛苦,艰难,无论最后有多人会去关注,这些人都不在乎,他只在乎他想做成这件事情!拍纪录片的人都是疯子?没错!他们耗费了时间和青春,赔上所有家当,一次次被电视台拒绝,排片少的可怜,时间还都是凌晨半夜.....只为了拍出那部不被看好的被称为纪录片的东西!然而,正是有这些“疯子”的执着,我们才可以看到社会底层最真实的生活,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我们生活的土地,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二、这些“疯子”干了哪些“荒唐事”?这些“疯子”所创作的纪录片都是宝贵的财富。1、揭露社会真实纪录片使个体成为主角,纪录片的创作者从群体模式中分离出来,题材由宏大变得具体真实,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的家庭成为影片的主题,居高临下的审视变得平等真实。央视纪录频道全额投资的《零零后》经过10年跟踪拍,将一群“00后”孩子的变化、成长在镜头中真实展现。该片把对“00后”这一代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引发社会对新生代的思考。《生门》不回避冲突,直面医患矛盾,呈现了“医患关系”“全民医保”“难产早产”等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也令观众感受到默默流动的温暖人性和满满的正能量。《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是一部全景式纪录中国农民生活、情感的纪录片。以朴实的镜头语言将黑土地上发生的土地改革为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原生态地展现。《极地》运用电影般诗意的叙事语言,把镜头聚焦到藏区的藏民身上,捕捉21个藏区的日常故事,展现了西藏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2、继承和传播非遗文化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像一条悠久的长河,几千年风雨烟尘就倒影在这条长河之中,非遗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如今正在被边缘化,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开始被人们遗忘,无数珍稀罕见的技艺伴随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以非遗为题材的纪录片,不仅是对特定文化现象的客观记录,对即将消失文化的传承,而且发挥着对于传统文化再认识的功能,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通道。而正是这些“疯子”的执着将把这些即将带入尘土里的非遗传承了下来。2018年1月1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告别了冗长枯燥的历史背景介绍,以纪录片以文物为主角,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风,走起“亲民”路线,把文物拍出了烟火气,播出后立即掀起文化遗产热。近几年,《舌尖上的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国》等纪录片,介绍烹饪、制茶、中医制药、文物修复等传统手工艺,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和关注。3、拓展知识、记录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自然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以中国独有的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和川金丝猴三类国宝级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以交叉剪辑的方式讲述了它们各自在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经历。类似于《我们诞生在中国》一样的纪录片还有很多。以影像媒介纪实方式,对自然环境进行观察、记录,进而进行艺术性的描述和表达。在客观地表现真实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同时,实现了我们对生存环境和大自然中的种种关怀和探索。当然,“疯子”的作用还远远不止我们提到的这些,他们的意义,他们的贡献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这些“疯子”真的疯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只是有着常人没有的执着和信念,有一般人没有的梦想和责任。即使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依然坚定目标顽强不息,用实际和行动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他们觉得有意义和正确的事情。一直以来纪录片都饱受“不赚钱”、“耗时间”、“市场不看好”“生存空间窄”等诸多困难,拍摄者们也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所以也有一部分人选择退缩。那么作为培育人类心灵良药、传播文化的使者,为文化社会做贡献的这一类人,我们该如何给他们一个立足之地?三、如何给想拍纪录片这一类人一个生存空间?1、产业化是前提真实影像提案大会顾问、木子合成影视公司艺术总监李成才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纪录片需要两条腿走路。”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必须要扶持纪录片,这是责任;另外,纪录片也必须走向市场,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对拍摄纪录片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他们需要得到支持,需要背后有人帮他们把纪录片推向市场,就像《大三儿》,仅仅像朴树这样一个人宣传还远远不够。需要人才队伍建设,让纪录片拍摄团队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2、活用政策政策对于拍纪录片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只是通过自己薄弱的力量为纪录片宣传。3月28日,为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加快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播映工作的通知》。在此之前国家广电局也设立了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发展专项资金。这一系列措施从政策层面上为纪录片的大繁荣,大发展“保驾护航”所以要依靠政策,做到活学活用。3、“纪实+”的尝试目前国内纪录片朝着两个极端发展,即高品质和碎片化。高品质是指内容精良,在手机上或者网上无法体验到的精美作品,碎片化则是倾向于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对视频的需求,包括监视器中拍摄的真实影像、个人社交化的生活视频等。纪实类作品可以独立成体系,但要实现资金流的循环却很难,这就需要有跨界思维。如果将视野开放,纪录片有很多机会,比如,“纪实+品牌”的纪录片《汽车百年》,其是一部以汽车发展史为线索的汽车历史纪录片,涉及奔驰、奥迪等品牌,以品牌赞助的方式获取收益不失为一种方式;“纪实+新技术”,这体现在直播领域;“纪实+产业”,将内容嵌入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产生效益,比如旅游类、美食类、健身类纪实节目;“纪实+电子商务”等。与品牌的结合,充分利用技术,实现纪录片价值的最大化。4、动用社会力量无论怎么说怎么做,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没有资金就难以运转,资金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应该考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纪录片的拍摄和发行。寻求社会赞助,共同探索多种盈利模式,构筑完善的价值产业链。让背后的拍摄者看到纪录片的希望和未来,同时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士。纪录片是文化产品,具备社会公共属性。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纪录片年度总投资额接近35亿元。其中,电视纪录片投资额约27亿元,政府机构投资额约5亿元,民营机构投资额约3亿元。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量国内省级以上电视机构制作纪录片约2.2万小时,较2015年的1.9万小时增长15.8%。纪录电影票房1.98亿元。“纯”纪录电影票房持续走高。中国电影纪录片第一人甘露曾经说,“如果要做一个纪录片导演,就需要你的功力,你的敏感度,你的感受力或者是你的一种修为。”关于修为,甘露觉得最重要,也是自己多年来很刻意去保持的一件事就是“心态”。她还说,“见天地,见众生,最后你还是要见你自己。这点跟纪录片很像,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在记录别人,其实也在反观自己,这就是像在修行。我在这个中间感受到了一些东西,觉得纪录片像一个桥梁,它会把很多东西相连一起,就在那一刻,我觉得要把电影纪录片一直做下去。”参考来源:广电时评、国际纪录片网、光电独家、《经济》杂志、聪慧网、简族推广:马文骁文化产业新闻:终于盼来你了,文化产业新闻专注文创行业动态,爆款原创文广受好评,你还观望不加入?让我们一起见证由“小白”到“老司机”的蜕变,不做内容搬运工,只做内容生产者!微信关注“文化产业新闻”投稿,让你的文章上头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0lPQ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