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国家公园坦桑之旅(二)夜宿荒野之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影像

今天是坦桑之行的第二天,乘车前往坦桑尼亚的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开始进入草原后的第一天野生动物之旅。阿鲁沙到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有两个办法,第一,驱车,距离大约130公里;第二,乘坐沿海航空,往返阿鲁沙和马尼拉雅湖之间的航班,在塔兰吉雷简易跑道降落
原标题:坦桑之旅(二)夜宿荒野之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影像今天是坦桑之行的第二天,乘车前往坦桑尼亚的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开始进入草原后的第一天野生动物之旅。阿鲁沙到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有两个办法,第一,驱车,距离大约130公里;第二,乘坐沿海航空,往返阿鲁沙和马尼拉雅湖之间的航班,在塔兰吉雷简易跑道降落,费用120美元。这种丰田越野车在草原上数量最多,它是由类似老款的丰田L80车改装的,除了驾驶舱有两个位置外,车厢里还有座位6个,一般做6-8人。车的装备每个车都不太一样,好一点车装有大功率无线车台对讲系统,这种无线对讲系统对于在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上,车与车之间的动物信息的快速及时准确的交换以及前方路况的预告,都非常重要。【关于路况气候和马赛儿童】▲6月下旬,阿鲁沙刚刚进入旱季,气候十分舒适,当地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气温26度,最低气温14度,虽然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略有凉意,但当我们驱车上路的时候温度已经上升到15度,呵呵,比起此时北京的30多度的高温,这里简直就是天堂。进入草原前路况也不错,一水的柏油路。▲今天的目的地是塔兰吉雷国家公园,距离阿鲁沙的距离是120公里,公路虽然有些起伏,但路况很好,柏油路两旁也是风景如画。路过村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在草地上放牧的孩子,不少男孩子都是黑色的长袍,脸上涂有白色的符号,问了一下司导尤达,他告诉我们,脸上的符号是成人礼的意思。马赛人有种风俗,当男孩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人便把他们轰出部落到野外自己生存,三个月后孩子还活着,回到部落进行割礼仪式,证明这些马赛男孩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马赛男人。4、【塔兰吉雷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到达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需要在门口办理手续,上午我们到达国家公园门口,发现这里已经停放了很多越野车,司导去办理入园手续,游客们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我看到几个非洲朋友在一起聊天,像是一家子。▲塔兰吉雷国家公园,位于阿鲁沙以西130公里处,是继鲁阿哈、塞伦盖蒂、米库米、卡塔维和姆科马齐之后第六大保护区,它的东南部是东非大裂谷之下的广阔的马赛平原,一条终年不干的塔兰吉雷河贯穿其中,沼泽地全年都呈现淡绿色,塔兰吉雷汇集了550种鸟类,是世界所有保护区中拥有鸟类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塔兰吉雷最著名的动物是大象,猴面包树是这里标志性植物。在旱季时,大量动物从曼雅拉湖迁徙至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塔兰吉雷是园内动物们唯一的饮水来源。▲我们进入以大象闻名的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首先看到的不是大象,而是成群结队的斑马。▲两只正在水边嬉戏的斑马▲斑马奔跑起来,腾空很高,速度很快,身手矫健。▲这是斑马群里一直斑马baby,老远我就看到了它,左腿上部一大块伤口,漂亮的花纹皮已经被撕掉,露出血淋淋的肉,可能是迁徙过程中被狮子或豹子等肉食动物袭击过,在东非大草原的第一天就看到了这血腥的场面,让人感叹,说实话,在没来坦桑尼亚之前,绝对无法想象生命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如此强大。▲那只受伤的baby,紧紧的依偎在妈妈身前,从母体中汲取营养,并得到妈妈的呵护,温馨的场面又让我动容。据介绍,斑马一般经过11~13个月的孕育,小马驹出生了,随后一直跟着母亲形影不离,6个月后断奶。▲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里,看到了体型最大的动物大象。顺便说一句,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是全世界大象数量最多公园。也许是我们到的那天天气太热,在塔兰吉雷转了半天,只看到了数量不多的大象,反而不如后面我们在塞伦盖蒂看到的几十只的象群壮观。▲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里,一只大象靠在树边蹭痒痒。▲正在流口水的大象。▲大象吃饱了,喝足了,就要转移阵地,这是一头从我们车前悠闲走过的大象。▲角马是东非大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也是大迁徙队伍中的主力军,在塔兰吉雷我们第一次看到角马,竟然是温顺的卧倒在草甸上晒太阳。▲看到了长颈鹿,在一棵大树底下安静的进食。▲在看到塔兰吉雷的这只黑斑羚以前,我都会把它们叫成“羚羊”,到了这里,经过司导尤达讲解,才知道这些羚类动物有几十种,比如,瞪羚、黑斑羚、转角牛羚、水羚、犬羚等,而最常见的也是数量最多的瞪羚又分为葛氏瞪羚和汤氏瞪羚两种。▲说道瞪羚(Gazelle),简单交代一下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的构成。组成这支浩浩荡荡大迁徙队伍的动物主要有三种:角马、斑马和瞪羚,打头阵的是数十万只斑马,其后是数百万的角马作为中间主力军,瞪羚是大迁徙队伍中断后的部队,数量也有数十万只,这些食草类动物,协作配合,各司其责,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因此大迁徙也成就了一道史诗般壮观的风景,后面我会在塞伦盖蒂的游记中详细介绍我遇到的大迁徙的故事。▲在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里,我见到了这种蓝色蛋蛋(睾丸)的猴子,我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学名叫“长尾黑颚猴”,英文名:vervetmonkeys,长尾猴族群的族员數目可多达120头,由一头首领领导,猴子间会互相呼叫联系和沟通,遇到危险时亦会发声示警,所以它们的栖地附近有时会颇为嘈吵。▲在路边的一颗大树上,看见了东非狒狒,这种东非狒狒因为毛色有点像橄榄,也叫橄榄狒狒,据说,我们后面拜访的哈德扎比部落的bushmen人,穿的衣服就是用这种东非狒狒的皮制作的。▲司导尤达告诉我们,这种动物叫“疣猪”。疣猪是野猪的一类,分普通疣猪(非洲疣猪)和荒漠疣猪,因面部有疣而得名。其嘴角长有獠牙,一般用于自我保护。当疣猪的身影出现在迪士尼的经典动画作品中时,疣猪在欧美各国就家喻户晓了,《狮子王》中那个可爱搞笑的\"蓬蓬\",一直是最受金发碧眼的孩子们追捧的动画形象之一,而在意大利版狮子王中,疣猪是将军,善于指挥作战,先是与辛巴为敌,后来投降。▲猴面包树,是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里最著名的树种,造型各异,数量最多。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猢狲木或酸瓠树,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猴面包树还是植物界的老寿星之一,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猴面包树的树干很软,雨季里猴面包树树干吸收大量的水分,遇到旱季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树叶会全部掉落。所以每逢旱季缺水时,当地土著人和动物都会拨开树皮取水用。▲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里除了大象、斑马和角马等大型动物以外,还有550多种鸟类,这是我在一处水边看到的几只体型较大的鸟,查了一下,它的名字叫Greatwhitepelican白鹈鹕,学名Pelecanusonocrotalus,常成群生活,善于飞行,善于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飞行时白鹈鹕的头部向后缩,颈部弯曲靠在背部,脚向后伸,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得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S”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白鹈鹕主要以鱼类为食,觅食时从高空直扎人水中。▲这是一对儿面罩情侣鹦鹉,又称黄领牡丹鹦鹉,学名Agapomispersonatus,喙红色,眼黑色有白眼圈,头部为黑色,犹如戴上黑头罩,这也是它的英文名字(maskedlovebird)的由来。。面罩情侣鹦鹉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水边的黄嘴鹮鹳,黄嘴鹮鹳栖居在河流、湖泊及滩涂地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黄嘴鹮鹳喜欢用脚、喙在浑水中探动,以扇动双翅协助,捕捉鱼、蛙、爬行动物、甲壳类及昆虫等为食,偶食水生植物。▲这是一只德氏弯嘴犀鸟,是东非的一种热带近雀形目的犀鸟,生存在荆棘灌丛和类似的干旱生态环境内。它得名于德国探险家VonderDecken男爵(1833年至1865年)。德氏弯嘴犀鸟个头不大,50厘米。头部和腹部白色,上体黑色。长尾长弯嘴,而弯嘴上部不带冠。外表很像红弯嘴犀鸟,但明显的区别在于嘴的颜色和翅膀上没有覆羽斑点。孵化期通常下2-3枚白色蛋,它们用泥土、粪便和果肉混合成类似水泥的物质在树洞上糊成一面墙,仅留一个小孔,供雄鸟喂食母鸟和雏鸟,待雏鸟长大,洞穴不能容下母子时,雌鸟啄破泥墙出来,并重新糊墙,然后雌雄共同抚育幼雏。栗头丽椋鸟,是我们在坦桑尼亚见得最多的一种鸟,羽毛非常漂亮,而且与人很亲近。栗头丽椋鸟叫声非常有特点,在飞行时用相同的哀怨的语气反映在自己的鸣叫曲中,栖息在树上时则共同鸣唱,还可以听到其他的高亢的哭声、悠扬的音乐声,和响亮的噼里啪啦声和嘶嘶声。▲这种鸟名字叫“蛇鹫”,有着让人羡慕嫉妒的七分裤大长腿。据说,蛇鹫以捕捉蛇作为主食,捕食的时候,就会用它的大长腿疯狂踩踏,直到变成盘中餐为止。▲这是在塔兰吉雷河的浅滩上,看到的一种叫Marshsandpiper泽鹬的鸟。▲在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我们马不停蹄的观赏各类野生动物,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尤达告诉我们,距离今晚入住的帐篷酒店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已近到了返回时间。此时的塔兰吉雷夕阳西下,高大的猴面包树,以及远方的觅食的斑马群,金黄色的草甸,呈现出一幅醉人的大草原牧归画面。【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内的Camp帐篷酒店】▲这张照片就是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内的Camp酒店,TarangireSafariLodge,是距离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最近的帐篷酒店,在30家塔兰吉雷国家公园特色住宿中排名第12位,官方标注是2星级酒店。▲TarangireSafariLodge帐篷酒店绝对算得上豪华移动营地,以中心大堂为界,两侧分别是普通帐篷区域和贵宾区域,每间帐篷都配有40平米的帆布帐篷空间,松软的睡床,亚麻布的床单,波斯地毯,床头柜,衣柜,行李架......在寒冷的夜里还会有毛毯,羽绒被,热水袋,应有尽有。帐篷的照明是由太阳能灯提供的,卫生间的设施更是一丝不苟,梳妆台,穿衣镜,洗脸的台盆,淋浴房,抽水马桶,24小时的热水等等,这一切都是在这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上唯你独享。每个帐篷前还有一个小客厅,配有帆布躺椅和茶几,你可以在这里读书,发呆,晒太阳,或者聆听草原上各种声音组合在一起的交响曲。▲整个居住区包括中心餐厅、大堂和帐篷,从南到北建立在高高的山岭之上,并建有超大的观景平台和观景走廊,在这里可以一边喝着红酒,一边欣赏大草原的晨光暮色。▲Camp帐篷酒店的附属设施也是不错的,在大厅的旁边就是一个椭圆形的室外游泳池,池边整齐的摆放着躺椅,疲惫的旅途之苦,可以在这里得到彻底的放松。顺便说一句,6月底7月初坦桑尼亚草原的气温温差还是蛮大的,早晚一般都在10度以下,中午可以达到近30度,但雨季已经结束,旱季刚刚开始,尽管温差很大,还是感觉很舒服。▲这里是Camp酒店的公共大厅,一个直径有近40米的圆形大厅,巨大的伞形屋顶,四周都是镂空的廊柱,坐在大厅里就可以浏览草原的风光。据介绍,帐篷酒店的休息区和用餐区,都是茅草覆顶,专门设计成无实体墙风格,特别是休息室和酒吧的沙发全部由手工制作,取材自坦桑尼亚海岸搁浅的帆船桅杆。▲Camp酒店每一个客房只提供照明用电,不提供插座充电设备,客人所有的电器充电都必须在大厅充电吧台上进行,为了防止错拿别人的设备,酒店提供贴纸写好自己的名字在贴在手机上。酒店大厅有WIFI信号。▲Camp帐篷酒店的就餐区,看上去也很有情调。▲帐篷酒店的晚餐,也是西餐,自助式的,你愿意吃什么可以到菜品区挑选,饭菜是包括在行程费里的。如果想喝上一杯的话,那可要自费了,不过帐篷酒店的酒品还真不少,各式各样的都有。▲今天是第一天住帐篷酒店,晚上也没有什么其他安排了,我们点了一瓶上好的红酒,借着烛光,欣赏着草原的夜色,度过了一个美妙浪漫的草原之夜。晚上在大厅吃完晚餐,大约22:00我们回到自家的帐篷,拉上帐篷内外两层帘子,洗了个热水澡,身上涂了些防蚊液,就钻入了被窝,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很快进入了梦乡。▲次日凌晨,6点多就被清脆的鸟鸣叫醒了,简单洗漱之后,就拎着相机钻出了帐篷,首先看到帐篷前的那颗巨大的猴面包树,树梢上已经染上了一抹朝霞。晨光洒在塔兰吉雷河上,泛着诱人的蓝色。▲接近7点的时候,东方的太阳越出天边的山脊,缓缓升起,把帐篷下的山谷一点点的照亮。▲前面说了,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是全世界大象数量最多的公园,这是在距离我们的营地只有10多米远的一群大象,大约有6-7只,除了成年大象以外,还看到了大象baby,虽然大象不叫温顺,我们也不敢靠近象群,在30米开外,远远的欣赏着晨光中觅食的大象。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文章系转载,如有疑问,请后台联系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0xba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