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牢狱苦李和尚一念之差,惹来牢狱之苦

李和尚一念之差,惹来牢狱之苦 陕西有个华山,中国五岳之一,几千年来香火不断,一部发生在华山的《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更是远近闻名。春夏秋冬,达官富商,至山游玩,烧香拜佛,有人常常寄宿僧庙
李和尚一念之差,惹来牢狱之苦陕西有个华山,中国五岳之一,几千年来香火不断,一部发生在华山的《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更是远近闻名。春夏秋冬,达官富商,至山游玩,烧香拜佛,有人常常寄宿僧庙。《华山寺》中僧人李和尚专管招待之职,故名“知客僧”。该寺长例,秋冬游人稀少的淡季,僧人要轮流下山募化,以维持僧众经济费用,日常开支。抗日战争期间,这年冬季,李和尚下山募化,行至山西境内一个乡镇,正是村民们吃早饭的时间,李和尚正在大街行走,冷不防被一位老妇人一把抓住,大声喊叫:“儿啊,你即来到家门口却怎么还不回家,往哪里走?”李和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说什么才好。老妇人接着又说:“难怪村里人都说你出家当了和尚,老娘我还不信,今日你终于回来偷看家中,见了老娘假装不认识,又要逃走。”李和尚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以!原来这位老妇人是这镇上一家首富,家产万贯,良田百亩,老人守寡,只有一子,读中学时就已完婚,前几年因家庭纠纷与母亲发生口角,儿子抛下年轻的妻子与老娘,离家出走,不知去向,有人传说,他儿子出家当了和尚说的有眉有眼,所以今天老人一见李和尚非说是他的儿子,因为李和尚的相貌和他的儿子一模一样,所以抓住李和尚非要他回家不可。两人正在门前争辩,从旁边又走来一位年轻漂亮的少妇,也来帮助老妇人拉李和尚回家,还有几位村人,推波助澜,将李和尚拉到老妇人家中,大家相劝和尚,你母亲老了,就该照顾,不要出门去了,无论李和尚怎么解说他不是老夫人之子,是老妇人想子心切,认错人了,众人都认为他在撒谎。后来李和尚经不起众人劝说,他又默想:这一家广有资产,豪富无比,另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妇人,如果承认是他儿子,眼下就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岂不胜过当和尚枯燥乏味的苦修生活,既然他娘俩非认我是他们的儿子不可,莫非这是前生修定的缘分,或者佛祖慈悲,要我在此地享福。于是他竟忘了当初的戒律信条,自己出家时的誓言,由此将错就错,承认是寡妇的儿子,与寡妇的儿媳成亲犯戒还俗,过上了平常人的日子。后来,老寡妇心理清楚他不是自己的儿子,为了接续后代故意要认和尚为子,逼他还俗,使得偌大的家产有人继承,也就默认。少妇错认丈夫,随然心知肚明,但为万贯家产,只要生得儿女,也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如此心里,大家相安无事,李和尚逍遥自在安享清福,足有半年。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寡妇的真儿子这天突然回家,这时他已经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团长。她当年和母亲赌气,一怒离家去重庆当兵,在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升任为团长,回家探母看妻,哪料想妻子已经和一个和尚成亲,气得脸都青了,也不顾老母解说,到县政府依“骗色诈财”之罪名将和尚告到法院,法院当然要维护军人的利益,不容李和尚申辩将他关进监狱。在牢狱之中,李和尚十分伤心,回忆当年自幼出家,在华山寺院自己已经升任为“知客僧”可谓逍遥自在,为何一时迷魅,鬼迷心窍,不听师傅们的劝解,犯戒还俗,有违宏誓大愿,即使将来出狱,今后有何颜面再见华山师友?怎么对得起师傅一凡苦心栽培,于是整日郁郁寡欢,忧郁成疾,不久便病死狱中。陈希夷老人说过:“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地上的路千条万条,横的斜的,歪的正的,平坦的崎岖的,路没有错就看人选择那条去走,平坦的大道引你走至阳关明媚的地方;如不小心,“不常思退步”歪路邪道会将你引向沼泽险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1Wkqd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