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畏施大畏:绘画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责任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湖州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华艺术宫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原标题:施大畏:绘画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责任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湖州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华艺术宫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施大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喜好,他不喜欢画虫草花鸟,不追求绘画的闲情逸致,而是醉心于从恢宏的历史和神话中寻觅人类不断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轨迹。施大畏说,他是一个英雄崇拜主义者。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只要能够体现永不服输的英雄气质,就会让他心生敬意。他最喜欢的音乐是马勒撼人心魄的交响乐,最欣赏的文学人物是海明威名著《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渔夫。施大畏曾在一篇随笔里写道:“在与大自然苦斗中,渔夫最后只带回一幅鱼骨和残破的断桨,然而他还是胜利者,他的精神力量超越了所有的一切,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却又不乏悲壮……在艺海的探秘中,到头来或许只能得到一付‘鱼骨’,但却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在无际的旷野中继续寻找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这种感觉最好不过……”施大畏的中国历史和神话题材作品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取材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一类表现中国现当代历史某个特定时期、特定事件,还有一类是中国神话系列。这些作品在外在形式上都是大场面、大尺幅,沉重厚实,以宽银幕和纪念碑式的气势包围、俯瞰、摇撼乃至净化着观者的灵魂。施大畏的不少历史神话题材大画的母题是悲壮的,苦难的,宏阔的,且大都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追索。几乎每幅作品都有着占据画面突出部分,或成为视觉中心的主要人物。施大畏在这些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上,既看到了人性可悲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崇高的一面。因此,他创造性地以黑白两色作为这些作品的主色调。他认为只有黑与白才能承载如此严肃、如此深重、如此峻峭的内容。即便用到了其他色彩,他也从不用其极,而是减弱了明度后出现在画面之上。黑与白作为色彩的两极,其本身所包含的大量象征性意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色彩。对施大畏来说,绘画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责任;探索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使命;成绩不是一种赞美,而是一种鞭策。他是绘画艺术的苦行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他自己给自己的重担。不过,看似“强硬”的施大畏,其实是侠骨柔肠,内心不乏温情,甚至有些小小的脆弱。他的作品在英雄豪迈气概之外,时时散发出强烈的浪漫气息。其名作《永生皖南事变1941.1.14》刻画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让观众感受到更多的是英雄的悲情和落寞。施大畏想做的事太多,又是一个自律甚严的完美主义者,因此难免在实际操作中遭人误解,这颇令他无奈。他把他这些复杂的感受投射到其脍炙人口的系列作品《唐吉诃德》、《忒修斯》中去,颇有些夫子自道的自嘲,让人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丰满、完整的施大畏。唯大格局者大气象——施大畏手稿系列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P40w7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