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语言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教你分辨写作语言中的三类隐性错误

编者按写作中,我们有时候因为用语不规范会出现“隐性错误”。所谓“隐性错误”,指的是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的错误,且错误多出现在语义表达、语言形式等方面。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文章就是重点分析“置换型、赘余型和量名型”三类隐性错误。| 语言
编者按写作中,我们有时候因为用语不规范会出现“隐性错误”。所谓“隐性错误”,指的是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的错误,且错误多出现在语义表达、语言形式等方面。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文章就是重点分析“置换型、赘余型和量名型”三类隐性错误。|语言运用中,词语运用是个重要方面;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是对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词语选用不当,同样会直接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隐性错误。本文拟分析以下几种:(一)置换型有些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发展变化等,有其特定的主体,是不能任意更换的。否则,误换了行为动作特定的发出者(即主体),就会造成违背常理的语义错误,以及语法错误。因为它是由置换主体造成的,并且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似是而非性,所以,可称做置换型隐性错误。例如:①法国诞生世界上最大的足球。②爱立信诞生首部声控接听手机。③他带领下岗职工,摸市场,学技术,开发新产品,实行股份制,在短短的时间里,诞生了以高钙馒头、包子为主打产品的华王快餐有限责任公司。④……在他们那里,要诞生出真正高素质的领导中国读书潮流的权威性评论似乎总有点凿枘不入。⑤中国足球队今天凌晨1时15分回到北京。教练、队员虽然一个个都面带笑容,但人们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疲倦。⑥孟维琪恢复工职,主要是与他姑姑回国访问时对更高的上级转达了他对侄子的关心……分不开。⑦天堂河农场的劳教人员观看了影片后,不少人引起了沉痛的思考,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例①②③④中,动词“诞生”的主体被置换。“诞生”,意为出生,其主体只能是出生者自己。在造句中,表主体的词语主要做主语,有时做定语;“诞生”又是个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但可代表时间、处所的补语。如:“王小明诞生于1985年。”“王小明”是主体,在句中充当主语;“于1985年”是介词词组,做时间补语。如果说成(A)“1985年诞生了王小明”,那么,本来的主体“王小明”就由主语错变为宾语,表明“诞生”的主体已被错误地置换。如果再说成(B)“妈妈1985年诞生了王小明”,其主体的错换就更加明显。以上(A)(B)两侧的主要错误有三:一是错换主体,造成了违背客观实际和违背常理的语义逻辑错误;二是误用词类,将不及物动词“诞生”误用为及物动词;三是造成了主谓关系不调〔如(B)例中的“妈妈”与“诞生”〕及谓宾关系不调〔如(A)(B)两例中的“诞生”与“王小明”〕的语法错误。这里的四个病例,其错误的模式与性质与(A)(B)相同。例①“诞生”的主体只能是“足球”,可是被“法国”错换,也由主语被错为宾语;错误的模式与性质与(B)同。例②“诞生”的主体本应是“声控接听手机”,可是被“爱立信”错换,也由主语误变为宾语;错误模式与性质同于(B)。例③是个长复句,众分句有共同的主语,即“他”。现在把句子加以简缩,那就是:“他……诞生了……华王快餐有限责任公司。”其错误的模式与性质也同于(B)。例④“诞生”的主体本是“权威性评论”,应做句子的主语,却被错置为宾语,形成了与(A)相同的模式,错误性质亦与之相同。这类错误的改法有二:一是将误为宾语的主体词语调至主语位置上,做主语;二是将谓语“诞生”改为其他合适的动新闻讲座词。如例①可改为“世界上最大的足球诞生于法国”,或将“诞生”改为“生产了”。例②可改为“首部声控接听手机诞生于爱立信”,或将“诞生”改为“开发出了”。例③可将“诞生了……公司”改为:“就使以高钙……公司诞生了”,或将“诞生”改为“创建”。例④可将“诞生”改为“撰写”。例⑤“疲倦”的是“他们”,对“疲倦”能够感觉到”的也是“他们”;“他们”是“疲倦”的主体,也是“感觉到”的主体。而该例却将“他们”误换为“人们”,就于理不通了。可将“感觉到他们的疲倦”改为“看到他们疲倦的样子”。例⑥“孟维琪……关心”一句很别扭,其错误是将谓语动词“转达”的主体错误地替换了。“转达”的主体,是为语言交际双方转递信息的第三者;譬如甲、乙、丙三人,甲有事要告诉乙,但不是自己直接去告诉乙,而是请丙代自己去告诉。对于丙来说,这种代人传递信息的行为动作就是“转达”,“转达”的主体自然是“丙”。如果甲将信息亲自告诉乙,还称做“转达”,那就造成了错换主体,于理不合,语义不通的错误。该例显示的就是这种错误:在“他姑姑……关心”中,“转达”之后的代词“他”,指的就是“他姑姑”。于是,句子就成了:“他姑姑回国访问时对更高的上级转达了他姑姑对侄子的关心”。“他姑姑”就错误置换了“转达”的主体,句意错变为:“他姑姑”自己直接向更高的上级转达他自己对侄子的关心。显然,这是违背常理的,语义也是不通的。可将“转达了他”改为“表明了自己”,将“更高的”前边的“对”改为“向”。例⑦谓语动词“引起”的主体本应是“影片”,即“影片”“引起了不少人沉痛的思考”,病例却将它误换为“不少人”,这就颠倒了主客体,句意也不通了。可将“引起”改为“陷入”。(二)赘余型超出句意表达的需要,多用无需使用的词语,不仅造成语言形式上词语赘余的弊病,而且使句意分化而造成语义上违背常理的错误,这即是赘余型隐性错误。这突出地表现在:在具有贬义色彩词语前边滥加“不应有”、“不必要”等否定性词语所构成的语言结构上。例如:⑧他认为,消费者在购买防蛀药品时,一定要慎重,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⑨个别公共汽车在过路口等红灯时,不按规定随意停在右转线内,使后面右转车辆无法通过,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堵塞。⑩……光凭自己蛮干,有时还会造成不应有的事故。11……钱被取走,至今杳无下落,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例⑧“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中,“不必要”是滥加的超出句意表达需要的词语,是为赘余。与“不必要”相对的是“必要”,那么,就自然地会孳生分化出“必要的伤害”来。“伤害”是贬义的,它会给人造成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为什么还会是“必要”的呢?这样,不仅造成了歧解,还造成了违背常理的错误。可将“伤害”之前的“不必要”删去。例⑨“交通堵塞”都是“不必要”的,这不言自明。其前再加“不必要”加以修饰限制,就会使句意分化,而出现“必要的交通堵塞”这类有违常理的错误。可将“不必要”删去。例⑩“不应有的事故”不妥。“事故”属贬义,它会给人们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或损失,“不应有”是不言自明的。该例在其前加“不应有”加以修饰限制,就超出了句意表达的需要而成为多余的了;而且还会分化出“应有的事故”这种有违常理的歧解。可将“不应有”删去,或改为“严重”、“重大”等。例11“不应有的损失”不妥。“损失”属贬义,不应有是不言而喻的。该例却在其前再加“不应有”加以修饰限制,不仅词语多余,也造成了歧义:似乎还有“应该有的损失”。可将“不应有的”删去,或改为“严重”,或“重大”等。(三)量名型量名型,指的是在量词与名词搭配使用时,两者配合不当所造成的隐性错误。汉语的量词丰富多采,非定值量词尤其如此。在与名词搭配使用时,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定向性。即什么样的量词与什么样的名词相搭配,都是一定的,都有自己的搭配圈。二是相当性。即在数值关系上,量词与名词应大体相当。三是有自己的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等。忽视了这些特点,或是没有遵守量名搭配的基本原则,就往往造成量名型隐性错误。例如:12美丽宁静的公园,竟开进了摩托车,一位八岁的女孩被撞倒在血泊中……13……香港还有一位更为凶残、更为狡猾的悍匪,他就是叶继欢的同伙……张子强。14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贯涌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151993年9月下旬,常德市一居民……购买了一本全都是淫秽内容的书籍。16《军嫂》……同时又是对全国千千万万个好军嫂的颂扬,正如片头字幕一样:“谨以本片献给为国防建设贡献青春年华的千千万万位好军嫂们”。例121314皆用了量词“位”,皆属用错。例12用于称一个8岁的小女孩,是不恰当的。量词“位”一般用于成年人,该例用于8岁的幼女,就弄错了适用对象,同时也就造成了误将幼童当做成年人、大词而小用的隐性错误。应将“位”改为“个”。例13用于称“悍匪”是错误的。“位”是个褒义量词,具有肯定、赞许的感情色彩,常用于受尊敬的对象。该例用它称“更为凶残、更为狡猾的悍匪”,除弄错适用对象外,严重的是造成了颠倒褒贬,误贬为褒的错误。可将“位”改为“个”。例14“一位……人”不通,“位”不能直接与单个的名词“人”搭配。“位”是个个体量词,常用在具体对象上,如“一位先生”、“两位教师”等;而“人”这一名词,概括性较强,与“位”在数值关系上不相当,而且不在“位”的搭配圈之内。该例将两者硬性搭配在一起,也就造成了量名搭配不当的错误。可将“位”改为“个”。例15一本……书籍”不通。“本”是个个体量词,一般用在具体名词上。“书籍”却是个集合性名词,概括性强,两者在数值关系上不相当。因而,两者相搭配是不恰当的。可将“书籍”改为“书”。例16“千千万万位好军嫂们”不通。按照汉语的规律,名词之后加“们”,就已经表示多数,其前就不能再加数词修饰限制,也不能用量词表示。该例违背了这一规律,在名词“军嫂”后加“们”以后,其前既加了数词“千千万万”,又加了个体量词“位”,这就必然造成数与名、量与名搭配皆不当的错误。可将“军嫂”之后的“们”删去。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置换型、赘余型和量名型三类不同的隐性错误。它们有共同点,即:皆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错误多出现在语义表达上;语言形式中在词语使用不当上。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具体语言形式有别。如置换型,主要是谓语动词的主体词语被置换,被误代;赘余型,主要是滥用了超出内容表达需要的词语;量名型,则主要是数词、量词与名词搭配失当,等等。不管哪种形式,其消极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对于上述错误,避免与改正的途径主要的有二:一是要善于选择和锤炼词语。对于词语要多推敲、多斟酌;要真正地具体地弄清所用词语的性质特点、风格色彩、适用对象等。二是下笔为文时,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将所写的对象、将特定的语境等,真正弄清楚,有准确而深入的认识,以求选词造句,能与所表现的对象、所表达的内容相符合。成文之后,应再进行严格的审查,剔除错讹不当的东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RYY06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