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有必要吗&美国低头倒向C-V2X车联网将成年底最大风口 华为阿里纷纷加码智慧出行_智能化

20 年前,汽车是一个相对被动和孤立的交通工具,驾驶员需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在过往 3 到 10 年中,汽车行业就已引入了许多创新技术来减轻驾驶员负担,改善连接性并提高安全性。 而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

原标题:美国低头倒向C-V2X车联网将成年底最大风口 华为阿里纷纷加码智慧出行

20 年前,汽车是一个相对被动和孤立的交通工具,驾驶员需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在过往 3 到 10 年中,汽车行业就已引入了许多创新技术来减轻驾驶员负担,改善连接性并提高安全性。

而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逐渐普及的当下,汽车产品定位的真正变革也许不远了。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认为,汽车产业的变革类似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汽车的转变时期好比2010年智能手机的转化时期。引领车联网变革大潮的就是C-V2X。

美国正式倒向C-V2X

如果你的车子可以看到几个路口外的突发事故、并为你自动重新规划路线;如果车子可以和交通信号灯及其他车辆“对话”,由此推荐车速让你“一路绿灯”;如果车子可以“看到”你视线盲区的障碍物,主动降速或自动行驶,躲避风险。

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动驾驶,而是真正的智慧出行。实现这些“如果”的关键技术就是蜂窝车联网技术(C-V2X)。

根据福特中国的研报显示,作为一种先进的车用无线通讯技术,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简称C-V2X)可以让车辆、基础道路设施、骑行者和行人通过各自的通讯设备共享当前状态、位置以及行动意图等信息,使重要警示信息能够被准时推送。随着5G技术的普及,C-V2X技术的即时性和可靠性将大大提升,能够使车与车 (V2V)、车与行人 (V2P)、车与道路基础设施 (V2I)非常快速可靠地互联互通。

也就是说,C-V2X技术好比手机的SIM卡,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实时沟通,从而帮助车辆周边万物互联。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技术趋势的加速,车联网从汽车内部互联、车与人的交互,延伸到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车与电信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得以令 C-V2X这种前沿技术成为车联网行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而且11月18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决定5.850-5.925GHz频段的划分:将低45MHz(5.850-5.895 GHz))分配给Wi-Fi免授权设备,将高30MHz((5.895-5.925 GHz)分配给C-V2X。这意味着曾经独享75MHz频谱20年的DSRC被彻底放弃,同时也意味着C-V2X已经成为国际车联网唯一标准。

华为阿里先后加码车联网

据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市场的搭载车联网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长期预测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不断增长,至2025年接近2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75%以上,高于全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

实际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早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共识,只不过要实现过渡,不会那么容易。占据汽车销量大头的传统车企要变革,虽然拥有强大的汽车生产制造能力,但在智能化上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华为正是瞄准了这个机会。

虽然相关概念已经炒作近一年,但华为押注车联网的决心并未有丝毫放缓。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投入超过5亿美元,短期内没有考虑汽车业务的盈利问题。“我们计划到2022年初,把这些东西都装上车。”

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此前公布的数据,华为HiCar已经与超过20家车厂、150多款车进行了合作,2021年计划预装超过500万台车。另外,华为还将面向存量汽车推出车载智慧屏,实现华为HiCar的后装落地。

除了华为,滴滴与阿里也同时选择加码对车联网的投入。日前滴滴与比亚迪联合推出定制网约车,声称可18个月进行迭代。而阿里则选择继续增持斑马网络的股份。

据资料显示,斑马网络由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集团共同发起的智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致力于为汽车全行业提供智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斑马网络基于自研AliOS打造的智能汽车开放平台——斑马智行,已经搭载在荣威、名爵、新宝骏等10余个汽车品牌100多万辆智能汽车上。

有机构认为,C-V2X已成国际唯一标准,巨头集中押注下,相关上市公司估值也有望提升,特别是与巨头合作的公司。

相关标的

中科创达:公司自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专注于打造基于公司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斑马网络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在智能驾驶舱、智能出行方案等方面展均有合作。此外公司与华为及海思在物联网和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均有合作。

本报告由和信证券投资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资质,本报告为市场分析报告,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佐证。

(本内容由大趋势团队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责任编辑:大趋势000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n38X6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