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寒热的大方向,孩子生病时减少帮倒忙

展开全文23小时前 ·几年前,了了在四个月的时候,发烧之后拉肚子,去医院诊断是细菌性腹泻。因为孩子月龄小的缘故,医生给开了一些益生菌,但孩子依旧没有明显的好转。之后换了医院,检查结果一样,但是换了一种比较好的益生菌,是国外的,价格稍高。孩子
展开全文23小时前·几年前,了了在四个月的时候,发烧之后拉肚子,去医院诊断是细菌性腹泻。因为孩子月龄小的缘故,医生给开了一些益生菌,但孩子依旧没有明显的好转。之后换了医院,检查结果一样,但是换了一种比较好的益生菌,是国外的,价格稍高。孩子似乎有一点好转,但是好像又没有明显的好转。刚刚觉得有改善之后,又开始增加频率。后来咨询一些在育儿方面比较资深的妈妈,或者是医生,或者是专家,因为大家都觉得孩子精神还可以,所以大部分人都安慰我说可能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腹泻,母乳性的腹泻。他们就觉得,主要是我过于焦虑了。然后我又很脆弱,我一听这些声音,我受不了压力,我就极力想做一个不焦虑的人,哪怕是演也要演的不焦虑。家里一直对我的育儿方法有意见,怪我吃素,奶水营养不好,另一方面朋友们又觉得我太焦虑了。也就是说,一直以来,我就在证明两件事,第一吃素是没问题的,第二我是不焦虑的。所以你看,一个又焦虑,又非要吃素,还非要标榜自己其实不焦虑的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会绕路。那时候了了每天拉的次数不是很多,精神上也还可以,能吃能睡,所以就没有再处理。但是直到拉了20几天的时候,爷爷见到孩子时,发现她面色铁青,在隔壁房间和孩子的奶奶抱怨我,孩子吃的奶没有营养,孩子没有长肉。我这才把注意力拉回到了了身上,去称重,一个月孩子没有长肉。而四个月应该是长的比较快的时候。这个结果让我一下子就陷入了惶恐。当时的决定就是,无论如何,要抛开所有的声音,因为我本能地觉得,这个拉肚子肯定是需要解决的,肯定是不正常的。后来我再去药店。我问店员说,该买什么药?店员推荐益生菌,我说益生菌吃过很多种都不管用,店员又推荐吃蒙脱石散,我说也用过了,也没有用。店员又说,要不贴肚脐贴吧。我说贴过几天,没有明显好转,就没贴了。去了几家药店,大约都是这个问答方式。然后再问了一个说得上几句话的医生朋友,结果也差不多。被逼到不行的时候,才看到了杨爸的微博,判断是孩子是虚寒腹泻,因为月龄小,所以方向就是养脾胃。把所有辅食停掉,自己忌口生冷,然后自制米油代替部分母乳,没过几天,好了。后来才明白,问题在于,我们根本没有认真地去找问题的原因。一直都在大人们证明自己的对错中瞎扯淡。来看问题的重点。第一,任何药物用超过三天,尤其是小孩子常见的问题,如果没有任何好转,就要客观地重新去审视治疗方向。第二,信息量很多,细菌病毒生理性等等概念,如果都不了解,就去找一个方向性的东西。中医用来分类疾病和治疗方向的原则和西医不太一样,具体的辨证分类很多,很多朋友听到了很多脏腑,经络,八纲,表里虚实,阴阳这类的词汇,就试图想要去套用,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觉得,初学的时候,这样容易走偏。杨爸的说法是,这些词汇和概念都不用管,你就去领略其中的大方向,里面的思路,你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这个思维非常重要。寒热是可以找到处理方向的一个原则,很多问题,就是出在寒热分不清。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生病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寒热。寒热搞清楚,我们对孩子,至少不会帮倒忙。知道病是寒就知道用药应该是温或者热,知道病是热,就会知道用药应该是寒或者凉。如果是寒热夹杂,那药物肯定不会是大寒或大热。小孩子一般不会用到偏性太大的药物。就算是寒热暂时搞不清楚,那至少要知道:如果吃了这些药几天没有用,或者吃了这些食物病情更差了,那就需要冷静反思,重新审视,做其他打算。最少最少,妈妈要在重要的时刻做决定,停止走向错误的方向。我们一起先读一段古文感受一下寒热:·一切寒证: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青水,饮食无味,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饮,二便自利,自汗肢冷,指甲青白冰冷伴小腹寒痛等。·一切热证: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怕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全无唾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但是这些能说出来的,都是表象上的寒热。实际上,没有究竟的寒,也没有究竟的热。当然我们也不能绕开表象的寒热。要去判断寒热的方向,是要看人的整体的变化和呈现。去看舌苔,大便,体温,精神,情绪,尿,喝水,胃口,出汗,脉搏,整个人的状态,综合得出的结果。舌苔表面的来说,舌苔白为寒,黄为热。如果舌苔很厚,则黄的程度代表热的程度。舌苔厚为身体里有垃圾,腻为湿,舌苔水润润的代表湿,没有舌苔和剥苔的可以观察舌体,舌体的颜色比较嘴唇更红一些代表有热(或是整体或是局部),如果血色很淡,很白,则代表有寒。正常健康时舌苔在一天之中也是变化多端的由于睡眠,吃东西,消化过程,运动的影响,身体会自动的去调节,所以孩子没病的时候不需要常常看舌苔,有可能现在看着很厚,过一会就变薄了。只有生病需要处理的时候,要起床、吃饭、喝水、运动半小时后来观察舌苔做辅助的判断。饮食一般原则下,如果一个人忽然不愿意吃饭,一般是寒的证据,因为消化能力不足了,运行能力下降了。如果是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吃饭的,也是一样的,就是这个人的体质已经形成了某种格局,但是这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忽然吃很多,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通常是中焦有邪热,就好像,火很旺,但是柴火没有了,再烧下去就要伤到物质层面了,那就要添柴火,这里说的就是食物。这个就是可以认为是局部的热证。但是这个热从哪里来,要进一步的去看。但是如果这个人一直以来都要吃很多,而且吃下去还不消化的,这个就是寒了,因为他总是填不够柴,他去运送转化柴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个是热的同时,也是虚寒。本质是虚寒。喜欢吃温热的东西很好理解,是寒。喜欢吃凉的东西是不是热?可能有热,但是整体是不是热,要整体的看。喜欢吃甜的,辣的,是寒;喜欢吃苦的东西比如苦瓜绿叶菜是热吗?可能是。也可能不一定是,但是会有局部的热。喝水口渴想喝水,而且要喝凉水才过瘾的,津液不足是肯定的。如果有热,会烧干津液,这个是可以推理出来的。口渴想喝水,但要喝热水的,也是津液不够,但是是明显的寒。口渴但不想喝水,比如喝了想吐,是身体里本身有水饮,代谢不了,没有能力代谢,这个是寒。大便如果孩子大便拉的臭,尤其是恶臭的,还有酸臭的,不管是硬还是软,还是稀,比较像夏天的垃圾,发酵了就发臭了,这个至少是局部的、中焦的热。但是我们知道冬天的垃圾不会特别臭,尤其是在东北的冬天,剩菜剩饭都冻住了,就不会臭,所以如果拉的不臭,那,甚至有一点腥,尤其是容易散,不成形的,那一定是寒。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拉的都很臭,或者一直都很酸臭,这就要考虑体质的格局了,和这个人整个的生活格局了,造成了他吃的食物一直不能很好的消化,这个就是一种虚寒,没有能力更好的消化。一直以来拉的量比较大,次数也比较多,比如一天三次,这个是吸收不好的表现,吃下去的吸收的没多少,都变成糟粕了,这个是寒。如果一直拉的量少,次数也少,比如很多天拉一次,都是羊屎蛋的,这个是津液不足的表现,身体无法转化足够的津液供给给这个身体,也是能力不足,这个是虚寒。尿孩子尿量很多,比较清,可能有代谢不了的水饮,相对是偏寒的。比较黄,尿量比较少,而且一天当中所有的小便都如此,有热的时候会耗干津液,是热。小朋友三四岁之前会时不时的尿床,有人认为是虚寒。实际上,小朋友从出生到长大,他的阴和阳气是在生长的,也就是从很稚嫩的阴阳,成长到成熟的阴阳,可以自己解决身体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小孩子就是会有一点所谓的虚寒的。这个不是需要专门去处理的。但是大一点的时候,如果还尿床,或者在生病时伴随尿床,就是寒,是需要照顾的,或者注意到的。冷热和分泌物、气味怕冷就不用说了,是寒证。怕热是不是就是热证呢,可能只是有局部的热证。出汗多,而且是粘的,汗臭,是热证;出汗多,但是清稀的,没有味道是寒证。如果孩子一直出汗很多,坐在那里不动也出汗,睡下一小时后也出汗,开着空调也出汗,那不管是清的还是粘的,都是寒。人体的毛孔排汗系统只在需要的时候开放排汗,如果总是在排汗,一个是因为内部有问题,一个是这个身体它无法自由的关闭打开对外的渠道。所以是寒。孩子流清鼻涕是有寒;如果一整天都是黄的,津液不够了,局部有热的迹象。清痰是寒;黄痰的,有热的迹象,热的根源在哪里,要去找,可能是寒也可能是堵。流口水有热有寒,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流,是虚寒,因为这个身体对身体的水液控制代谢能力不足。红热,肿胀,炎症孩子不发烧的时候,手脚肚子也很烫的话,这个和脾胃有关,和积食有关,是热。头晕,有水饮往上走,头会晕,是寒。舌头嘴巴热,屁股红,嗓子红肿,疱疹,手足口,耳朵流脓,中耳炎,口疮,表现的比较剧烈的时候,更偏向于热。身体的疼痛也是一样,比较剧烈的,变化很快的,偏向于热。如果是身体的疼痛,没有伴随红肿充血的部分,发作的时候很慢,也比较轻微,就是偏向寒。腹痛,腹中有水声的,喜欢按压,喜欢暖和的地方,是寒。腹痛的时候不喜欢按压,说明这个肚子里有气滞,腹部发热,也不喜欢热敷,伴随腹胀,偏向有热。睡眠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小朋友多见的情况是吃的不舒服,有热的情况,但是不绝对。孩子撅着屁股睡觉,也是肚子不舒服,气都堆在中焦了,这个感受比较像孕后期那种感受,跪着睡,把肚子悬空,那样比较舒服。这个是有积食内热的迹象。孩子趴着睡觉,要找一个枕头贴着肚子,这是寒。如果一直趴着睡一直撅着屁股,这就是要考虑体质和长期喂养的问题,身体没有能力调整自己,这个是寒。小朋友睡觉要做噩梦,梦见很恐怖的场景,是虚寒。梦见自己很热,要踢被子,有局部的热。睡觉梦见烦躁的事情,大哭大叫,很愤怒要打人,局部的热。情绪性格上的表现我们也许不一定需要去处理,但是如果某些时候忽然有异常的表现时,其实是身体处在一种不同寻常的状态中,我们需要去注意到,把它作为一项观察的参考。孩子生病的时候烦躁,说话声音很大,喜欢攻击,行动比较快,表现的比较激烈的情绪都偏向热。胆小羞怯的,容易怕生,沉默的,行动比较迟缓,自卑,沮丧,流泪,没有安全感的,是性格使然,也是寒的表现。爱哭又爱笑,情绪的承受能力不足,是寒。最后一步就是,在整体把所有的证据摆在眼前,细细思考,哪些是为主的?哪些是假象,哪些是根本?主要的问题需要抓住,小的问题可以忽略。这几年里,观察过的孩子中,局部的热证,大多数都有一个寒的体质基础,所以在处理热的时候,我们要谨慎,不能忽略热的根本原因。关于寒热的一句话,杨爸说的:“热,很多时候是因为滞,而滞本皆因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Mg7n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