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新时代 纪录片

“人生三之一在床上度过。”睡眠是人生的大事,是清醒的前提。 然而,不知何时起,“好好睡上一觉”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中国人睡眠质量及科普报告》显示,全国38.2%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近3亿中国人受失
原标题:"失眠时代",这部纪录片揭开3亿国人"失眠"背后的真相“人生三之一在床上度过。”睡眠是人生的大事,是清醒的前提。然而,不知何时起,“好好睡上一觉”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中国人睡眠质量及科普报告》显示,全国38.2%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近3亿中国人受失眠困扰。不管是你的“晚睡拖延症”,还是那些辗转反侧的无眠之夜。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失眠”斗争过。“缺觉,睡不着”,这似乎快成了一个时代的病症。最近有一部国产纪录片就聚焦了被失眠困扰的普通人,追溯了那些失眠背后的时代印记,它就是中国首部睡眠记录片——《追眠记》这部纪录片由东方卫视首播,播出的时间档为晚间十点,在25-45岁人群收视率中排名第一;豆瓣评分目前为8.1;B站点击量超18万,评分更是高达9.2。失眠纪录片的受欢迎,侧面印证了国人缺觉的不争事实。那么哪些人在失眠?又为什么会失眠?楼主这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1.翟曼婷和方正宇,18岁,高三考生他们就读于河南省的一所重点高中,在这个高考人口突破八十万的省份,每个考生脑中的弦在最后冲刺的这段时间几乎都是紧绷着的。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对于像翟曼婷和方正宇这样的考生,早晨5点出头起床,晚上挑灯夜读,学习时间不少于12个小时成了常态。翟曼婷的三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每晚都很焦虑,头疼睡不着,怎么办,怎么办?”方正宇,两次考试都没睡好。第一次是因为室友打呼噜影响了自己睡觉,导致考试没考好。第二次有了阴影,担心睡不好,更没法好好睡。2.忻雨,24岁,抑郁症患者她曾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的一所重点高校,是父亲和全村人的骄傲。然而,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倍感压力。大二那年,她被确诊为中重度抑郁症。睡觉对于忻雨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一件事。不吃安眠药,她可以整晚不睡。吃了安眠药,身体又像被立刻掏空,更是一种折磨。忻雨现在一个人租住在上海郊区的小房间,艰难的生活着。为了治病,她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款,甚至有同学把学费借给了她。她试图去工作过,但是经常性的精神崩溃导致她最多只能坚持两个月。她也曾想寻求父亲帮忙,但父亲收废品供她上了大学,已经竭尽全力了。所有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在无数个夜晚像巨兽一样压的忻雨喘不过气。3.秦师傅和孙师傅,货车司机每次拉货,他们都是日夜兼程,睡不了几个小时。这趟送货是从山东威海到浙江余姚,四天三夜,2500公里,总计睡眠10小时。像秦师傅这样的大货司机在中国还有3000多万。一年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日子,他们能睡在不动的床上。4.韩佳,90后,新手妈妈自从孩子出生后,她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白天她要陪孩子、做家务,到了晚上,孩子隔几个小时的哭闹让她几近崩溃。往往是刚把孩子哄睡着,自己却彻底醒了。产后第一年,她患了严重的产后抑郁。长期的失眠让她有次忍不住打了孩子,但是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这位90后的妈妈和丈夫都是“沪漂”,她也想着以后出去可以继续工作,因此晚上她还会在孩子睡着的空隙抽出时间来看看书,准备之后的会计考试。如果说以上这些人的失眠是因为学业、疾病、生计、家庭所迫,不敢睡,那么下面这些人的失眠则是更多因为责任,梦想和自律,不想睡。5.张磊,儿童医院医生他每天要看将近100个病人,每周有将近20台手术。夜班的时间是从第一天早上8点到第二天晚上8点,时刻都处在工作状态中。休息时间对于张磊来说是奢侈,因为一旦call机响起,他必须立刻跑去解决问题。纪录片中还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医务人员以高达39.9%和56.9%的比例,成为最常失眠和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最高的职业。除了医护人员,媒体从业者以及互联网从业者也是失眠的高发人群。6.张成,35岁,某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相比那些迫于无奈的失眠,张成对于睡眠似乎有自己的理解:“人活着总得留下点什么,不然这辈子白过了。死后自会长眠。”创业以来,张成为了节省上下班时间一直住在公司,每天三点半到四点左右开始入睡,早上八点半左右起床。眼睛熬成了熊猫眼,但是内心却仍然憋着一股劲,不想被甩下互联网创业的快车。7.马小闲,网络女主播和张成一样,网络女主播马小闲也是一个“不想睡”的人。她白天做游戏解说,晚上追游戏转播。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也知道熬夜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每一位失眠者都有自己的无奈,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挣扎。从这一副失眠的“浮世绘”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社会整体的“缺觉”,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迈入了一个“失眠时代”。纪录片还提到,来自德国的摄影师贝尔恩德·哈格曼在中国工作了七年,2002年至2009年,他拍摄了大量普通中国人在公共空间里打瞌睡的照片。为此,他专门建了一个网站发布这些照片,名字就叫“沉睡的中国人”。哈格曼说:这些在水泥地上、三轮车上、花坛边、健身器上、甚至卡车底下睡觉的人们,是中国得以复兴的原因。人们常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容古人的作息;今天,我们却只能调侃:“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急速发展的中国将每个人都绑在了它前进的齿轮上,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跟得上如此快的脚步。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失眠症是时疫性疾病。最初集体失眠的当地人非但不恐慌,竟然还觉得快活!“因为那时马贡多有许多活要干,时间不够用。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他们为此想尽了一切办法”。如今的“失眠症”也似时疫一般,你以为它是个体的落差、压力、责任、拼搏造成的生理现象,其实它与整个时代的经济活动、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引发的集体焦虑脱不开干系。《追眠记》通过一张张面孔尖锐的指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隐疾,但是失眠者该如何摆脱这一切呢?纪录片似乎没有提到。纪录片的意义也仅限于提出问题,真正的解决问题还要整个社会机制和每个个体共同努力。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失眠的人来说,如果数羊、吃褪黑素、喝红酒对你已经没有用,楼主建议,不如试试作家王蒙为窦文涛给出的治失眠良策:躺在床上,告诉自己,你已经睡着了。你以为你醒着,其实,你是在做梦呢~(爱奇艺有的看)责任编辑: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MoYr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