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值得作文600字作文写不出来,阅读也“没用”,这样做,孩子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你要放下阅读和学习成绩挂钩的功利心,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不再着急上火。”是尹建芬老师在《从“小”读到“大”》一书中,记录的一段文字。1杨懿升入四年级后,杨懿妈妈对孩子“写作文”这件事越来越发愁。三年级语文要求写作文以来,家里时常像“战场”
“你要放下阅读和学习成绩挂钩的功利心,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不再着急上火。”是尹建芬老师在《从“小”读到“大”》一书中,记录的一段文字。1杨懿升入四年级后,杨懿妈妈对孩子“写作文”这件事越来越发愁。三年级语文要求写作文以来,家里时常像“战场”一样,硝烟弥漫。每周一篇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都是个大难题。他要么只说“不会写”,要么直接先哭上个半小时才憋出三两行,要么干脆乱发一通脾气撕本摔笔地抗议,大有受气小媳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架势。杨懿妈妈每次连哄带吼,筋疲力尽后,不得不帮孩子拼凑出几百字,交上作业了事。次数多了,孩子习以为常,作文有妈妈代劳,就没了后顾之忧。杨懿妈妈既苦恼,又烦躁,孩子作文考试能被扣掉许多分,整体成绩自然不理想。经多方讨教,老师和朋友们都一致建议让孩子多阅读,增加语感和知识面,慢慢积累素材,以后自然就有的写了。于是乎,杨懿妈妈一股脑的买回来十几本书,督促孩子每晚读上20分钟,她帮摘抄些“好词好句”,让杨懿背诵。月考中的一篇作文,杨懿史无前例的写出了一百来字,一看,基本就是把平时那堆“好词好句”来了个生搬硬套的综合大展示。书算是白读了,连最起码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没交代清楚。那一刻,杨懿妈妈甚至觉得自己生了个木头儿子,没有脑回路。“我已经努力让他坚持阅读了,怎么就写不出东西呢?”2是啊,唐代诗人杜甫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尽了多少文章事。很多人只是看到“读书”两个字,就盲目地去做,却没从体会其中“读”的含义。跟杨懿妈妈沟通得知,孩子每天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阅读任务:写完作业后,拿出书朗读20分钟,时间一到,合上书,该干嘛干嘛去了。我问她有没有跟孩子交流过书里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呢?甚至和孩子一起分析过文章的架构或者语言的运用?她的回答是否定的。看来孩子的阅读只是停留在“看”书上,而并没有读进心里。如此阅读,有收获才怪,能提高作文水平才怪。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杨懿妈妈显然是没用对方法,认为孩子通过“浏览”群书就能自行提高写作水平,一蹴而就地提高学习成绩。“浏览”群书达不到吸收的目的。不妨先放下这颗“功利心”,理解并做到如何真正的阅读。3很多妈妈以一己之好,盲目地帮孩子选了一堆书。孩子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参与着“阅读”这件事,毫无乐趣可言。要以新课标推荐书目和孩子兴趣为导向2017年9月份开始,部编语文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也被列入了教学重点。教育部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一些书目,供大家参考。以三四年级为例,有四十本左右书籍被列入书单。家长可以参考孩子的意见,有选择性的选购选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的书,才会坚持读下去,才会做到阅读习惯的培养,才会有“吸收”可谈。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爱读书的家庭,孩子一般都比较爱读书。通过《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我们都认识了人见人爱的黄多多,除了她外表可人,性格真诚,她的“内在”气质也很吸引人。是的,她有一位爱读书的老爸,黄爸爸曾说过“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就能坚持每天看书”,他养成了抽时间就陪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的习惯。读书,是寻不得借口的一件事。当读书成了一个大人的习惯,孩子想不模仿都难,耳濡目染的力量就在于此。阅读过后,要大胆的讲出来有一种方法说,阅读要做到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口到和耳到尤为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活泼好说,每读完一篇故事或文章,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复述一下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汇总一些“心得”,不要嘲笑他们语言的单一或者幼稚,只要能表达完整就值得鼓励。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形成一种表达的习惯,并且学会和大人们不断的探讨沟通。父母可以顺势把更深层次的意思传递给孩子,孩子更能从中受益。建议利用碎片时间,开启“听书”模式如今,听书已经成了另一种阅读模式。网上有句话说的很形象,“有声的文字更有温度”。在孩子们生活或者学习的间隙,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书”,而达到汲取阅读养分的一种形式,大有可取之处。我家的小范同学,就很爱做这件事。在每天吃早饭的时候,玩玩具的时候,甚至帮我做家务的时候,把《米小圈上学记》听了一遍又一遍。听书的好处在于,可以反复听,又能兼顾其他事。如今,他能把这部米小圈每部分都清晰讲述出来,并把其中的一些知识、笑话能用到生活里,甚至还拉着我要一起写一本关于他的《小范同学上学记》。孩子在“听书”过程中得到的乐趣和收获,是我始料未及的。把阅读的积累,循环渗入到写作文当中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我们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不是以写作文为目的,但能写出好的作文是我们期待的一种成果。书读多了,自然要多下笔。“写日记”是锻炼孩子写作的一个很好方式,我曾建议杨懿妈妈鼓励孩子以“写日记”的方式,铺建他的作文之路。每周两三篇日记,从最初的一两句写起,逐渐到两三句,四五句……不限制主题,让孩子自由发挥,字数要逐渐多一些就好。孩子有了表达的想法后,再针对性的把作文要素和框架渗进去,把阅读中的好词好句用进去,慢慢学会把自己的观点放在最后作为总结语。这样坚持练习下去,说不定,写作文会变成“小事一桩”。4阅读和写作之间,必然有着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做好这两者,提高成绩也不是难事。香港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亦曾说过:“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知识的增长。”如今,很多小学生作文水平差一些,阅读量也不大。家长们意识到,这些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却没有付诸实际的方法去引导和实践。岂不知,耽误“分数”事小,影响了孩子以后的“文化资本”就成了大事。贾平凹先生在《好读书》一文中曾说到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妈妈们不妨慢慢讲给我们的孩子听,放下和成绩挂钩的功利心,好好开启孩子的阅读之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XvRK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