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秋收旅游两不误,稻花香里说丰年

金色的麦浪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尽管早已将自己田地流转出去,但家住大洼区王家街道石庙子村的村民刘立兰,依然爱到田里转转,感受这份秋季的丰腴。她说,自己和老伴岁数大了,将土地流转出去,他们不但有流转费还省了心,然后还能出去打工,再赚一份钱。农户生
原标题:秋收旅游两不误,稻花香里说丰年金色的麦浪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尽管早已将自己田地流转出去,但家住大洼区王家街道石庙子村的村民刘立兰,依然爱到田里转转,感受这份秋季的丰腴。她说,自己和老伴岁数大了,将土地流转出去,他们不但有流转费还省了心,然后还能出去打工,再赚一份钱。农户生活的变化,正是认养农业带来的。三年来,我市“认养农业”发展日趋壮大,采取“互联网+认养农业”模式,打造生态认养基地。因为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认养农业很是“吃香”,也让不少村民都转变了观念,愿意将土地“托管认养”。这样,他们不但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农忙时节还可到“托管认养”的土地上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或开办农家乐,搞多种经营,实现几份收入。从过去单一的“土里刨食”,到现在乡村旅游、认养农业等特色业态的兴旺;从过去垃圾围村,到现在的生态宜居;从过去的“空心村”,到现在的富裕安定,我市的乡村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蝶变。互联网让农业焕发青春在石庙子村村口的认养农业示范基地,沿着木栈道能近距离触摸到水稻,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从翠绿到金黄,这意味着每块土地的“庄主”马上就能吃到新鲜纯正的盘锦大米了。石庙子村全村2100亩土地全部被认养,实现了水稻、河蟹、泥鳅鱼、生态稔埂“一地四收”,人均增收1500元。村民刘立兰家的20几亩地也早已流转出去,她说认养农业不但改变了农户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刘立兰和老伴岁数一年比一年大,以前就靠种地生活,这份体力活让夫妻二人身体越来越吃不消。随着乡村面貌的改变,认养农业的兴起,他们果断将土地流转出去。刘立兰说:“以往我们自己种地,也需要雇人,每天照看田地,精力越来越不好,总怕挨了累收成还差。如今流转出去,省心不说,还有收入。我们两口子还有时间去打零工赚生活费,咋不乐意!”认养农业是目前健康生活的一种新选择,“认养”就是通过政府“搭桥”,把农民流转的土地,运用企业运作的方式,让城里人做“庄主”,让农民做服务,打造城村互赢新模式。盘锦认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洼认养农业总部基地)副总经理孔令远介绍说,成立于2015年的总部基地,是全国首家通过认养方式经营以盘锦“蟹田大米”为代表的系列农产品的国有企业。从春种到秋收,基地通过“互联网+认养农业”大数据云平台中的追溯系统,使客户通过手机终端平台随时查看相关信息,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零”环节直供。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大洼区的认养农业已经日臻成熟,目前有个人认养、集团认养、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等对外营销模式。孔令远说,稻田种植采用的是生态种植方式,生物制剂、紫光灯杀虫灯技术,360度全球眼可视化监控系统,手机APP终端实现24小时可视化、无死角观看自家地里的植保和生长情况。加工好的稻米低温低氧仓储,月月按需打磨,全年12次免费配送。今年最令人欣喜的是,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也有了公司的认养农业客户,至此,大洼认养农业客户已遍布全国各地。大多数客户都曾到认养基地实地考察过,正是因为景色宜人、耕作精良等因素选择在这里认养土地,口碑便一点点建立起来。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了客户前来一探究竟,充分释放出美丽村、特色村的资源优势,将认养客户转化成游客,将游客转化成认养客户,推动了乡村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亩三分地种啥都是宝“这些外地客户吃得放心,咱当地百姓受益更多。”正在田间劳作的石庙子村村民于坤笑着说,自己这10多亩地正位于村口最显眼的位置,估计平日来村里的游客都曾见证过这一片水稻的长势。望着眼前优美如画的乡村景色,于坤说:“这几年乡村建设上来了,咱这柏油路、路灯、自来水、环卫啥都全了。你们城里人节假日都往咱农村跑,旅游完了顺手就买咱的农产品,如今村里搞河蟹、碱地柿子土特产经营的多了去了。有些脑袋活络的还自己开了网店,经营民宿,来钱道儿是越来越多了。”据石庙子村副主任张林琳介绍,石庙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于2016年成立了盘锦稻作乡村旅游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格局。通过旅游公司的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餐饮、民宿、娱乐、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仅民宿产业集群,便辐射带动70余人就业。在此基础上,旅游公司注册了“石庙子”商标品牌,将大米、河蟹、蔬菜等村内土特产品和草编苇编等手工艺品统一包装销售,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实现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石庙子村还着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果树采摘和蔬菜种植体验村。村民刘立兰说:“村里给家家户户发了李子、桃树、樱桃等果树,一到收获季,大家就可按市价出售。园子里的西红柿、青椒等农家菜更是供不应求,村民又多了一份收入。有时候游客走进农家院子,我们都让大家免费品尝,自己家种的东西施的都是农家肥,绿色无污染,大家吃的放心。”盘活农村的优势资源,让农民都富裕起来,才能支撑盘锦美丽宜居乡村的长效稳定发展。村民赵娜家中小孩还不满两岁,无法外出打工,便应聘到民宿。她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年轻人找工作也不用直往城里奔了,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来源:辽河晚报28241572812002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YBPl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