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一代人,一代车:迷惘世代

外形设计和设计研究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最近刚刚启动了一系列电动车造型设计战略制定的工作。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一帮老头老太太就问当时在场的一个95后她关于电动汽车的看法是什么。 她的回答扭转了我对这个项目的整个思路:“电
原标题:一代人,一代车:迷惘世代外形设计和设计研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最近刚刚启动了一系列电动车造型设计战略制定的工作。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一帮老头老太太就问当时在场的一个95后她关于电动汽车的看法是什么。她的回答扭转了我对这个项目的整个思路:“电动车……不就是车吗?”对于我们这样成长在化石燃料世代,饱受内燃机思维荼毒的遗老来说,我们需要为电动车专门去制定一套“战略”,将它和ICE车区分开来。但是,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真的有这样的必要吗?对于2020年以后投产的汽车来说,不论它是电动还是内燃机驱动,它的目标消费者讲师所谓的“Z世代”,它们的审美偏好不仅会影响到电动车的造型设计风格,同样也会影响到那个时代的燃油车。如果将这样的目光放大到整个世纪,我们会看到,汽车的造型设计的演进似乎与代际的演进有这某种关联,而在汽车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也就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根据目前的一般方法,目前仍然在世的人可以根据出生年代划分成这几代:1、迷惘世代2、大兵世代3、沉默世代4、婴儿潮世代5、X世代6、千禧世代7、Z世代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回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探寻如今大多已离世、在世的也已是风烛残年的“迷惘世代”面对的汽车,以及汽车背后的生活方式。他们因何迷惘海明威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旅居巴黎,在那里,他是旅法美国作家GentrudeStein[1874-1946]的沙龙的常客。后来,在海明威记录这段经历的回忆录AMovableFeast当中,他记录了Stein和他讲的一个故事。Stein有一次车坏了,送到修理厂去修理,修理工手艺很臭,Stein便向修理厂老板抱怨这件事。修理厂老板说:“这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与战争之前的那批人相比更笨,更不容易培训。”并且,修理厂老板指着那位年轻的修理工说他们就是“迷惘的一代”。碰巧,修理厂老板和Stein是同代人,而当时的海明威和那个年轻的修理工是一代人。Stein对海明威说:“这就是你,和你们这一代人,你们这些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这里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更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次6500万人参战、1600万人死亡、1700亿美元估计损失的战争是任何人都从未见过的。一战爆发后,海明威不顾父亲的反对,辞去了《堪萨斯星报》的记者一职,加入美军红十字救援队。尽管红十字的危险性比前线部队低得多,海明威却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恐怖。到达意大利的第一天,米兰军火库发生爆炸,无数伤员和死尸运往海明威所在的战地医院。他在向堪萨斯星报的信里写道:“这座弹药库的爆炸是我生平第一次接受火的洗礼。我们把伤患带进来,跟在堪萨斯综合医院的情形一样。”对于死亡,他也不在乎。他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当中写道:“死亡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不久以后,他真的和死亡擦身而过。1918年,在运送补给品的过程中,他被迫机炮击中,在腿中永久留下了一块弹片,随后又被扫射的机枪射中。在这样的危险中,他还是将一名意大利伤兵带到了安全地带,也因此获得了意大利颁发的银制勇敢勋章。战后,海明威在美国短暂逗留,又回到了欧洲,前往巴黎,并在这里遇到了Stein,也在她的影响下,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也就在这里,他成了Stein眼中“迷惘一代”的代表。1921年,沃伦▪哈定当选美国总统。他提出的竞选口号非常让人神往——回归常态(ReturntoNomalcy)。似乎要将美国带回19世纪末的GoodOldDays当中去。然而可能吗?我们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今天再回顾历史,当然可以得到答案:绝无可能。或许经济可以再繁荣,但是全球大战为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所有人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对于迷惘世代来说,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由杨坤来代言——无所谓。什么都无所谓,死亡都无所谓,过一天算一天,享受当下的一切才是活着的意义。带着这样的玩世不恭,它们进入一战之后的一个浮华时期——喧嚣的20年代,史称“柯立芝繁荣”。喧嚣十年虚无主义让迷惘一代对政治、宗教都不再感兴趣,最大的信仰变成了金钱。“没错,大家都在买地。到了1925年,什么样的地皮都能卖出去,不管地方有多么偏僻,每个人都在挣着土地的钱。那些未来的业主们排着长队来买房,而他们能买到的每一平方英尺土地的价格都还在急剧上涨……”公众们都在买股票。一夜致富的神话挂在每个人的嘴边:一个在银行上班的年轻人,将他的微薄资产中的每一美元都花在了购买纳尔斯池贝机床公司的股票上,他现在一辈子都不愁没钱花了;一个寡妇在她买的肯尼科特铜业公司股票中的收益多得都能买得起一所乡村大住宅。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都在投机,都在赚钱,哪怕他根本不了解那些寄托了自己致富梦的公司是什么性质……——《浮华时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简史》,FrederickLewisAllen恶搞的是,这个时代却并不能被称为“灯红酒绿”,美国此时正在实施禁酒令——1920年起,在美国酿造、运输、销售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均属非法。禁酒令大概是美国赖以立国的清教徒精神对享乐主义的最后一次反扑——而且从今天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实在是愚不可及。合法的酒精饮料是没有了,但是非法的酒精饮料却大行其道,贩售私酒而发家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与法律对抗,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AICapone。有趣的是,为了躲避私酒探员的追查,一些私酒贩子将自己的车重度改装,他们偶尔也会凑在一起看看谁的车更快,渐渐地这项聚会就演变成了今天美国第一赛车运动——NASCAR.然而和整个社会相比,芝加哥黑手党只算是太阳表面的一粒黑子。1923年,哈定死于总统任上,继任美国总统的是卡尔文▪柯立芝,在1924年的大选当中,柯立芝连任。在政治上,他扫清了哈定的丑闻的不利影响,让民众重新信任白宫。也是因为这黄金年代出现在柯立芝的任上,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一战的洗牌。在一战前,日不落帝国看起来依然强大无比,但是战争却也让帝国损失惨重。一战之后,英国陷入了长时间的动荡。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英国不得不出台《贝尔福宣言》,承认所有自治领与英国的平等地位。而与狼狈的大英帝国相比,美国却在战争中积累巨量的物质资料——在战争初期,美国表态“中立”,同时向战参战双方贩售军火,再加上英法等国的战争贷款,再利用战后欧洲的疲软期加大对欧洲的商品输出。而随着退役军人怀揣现金回国,内需也被大大刺激。国内国外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美国迅速蹿升为第一大国。而另一方面,技术革命的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诱因。工业管理理论在这一时期成型,而它最成功的的运用我们很快会看到。收音机也在这一时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大家都开始通过电波收听音乐,爵士乐也因此走进阳光之下,因为爵士乐,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咆哮的20年代”。基础设施也在这一时期快速修建。十年间,美国的发电量猛增三倍,电话线路和下水道系统覆盖全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这一时期的美国也是毫无疑问的基建狂魔。自然而然的,汽车也就成了美国人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这也是资本的天堂十年。这也是欧美文化大发展的十年。平权运动的兴起,让女性的地位开始迅速提高。原因很有趣——由于战后大量男性劳动力的丧失,女性也走上了生产线。19世纪丰胸、束腰、夸臀的服装设计风格已经随着大战的炮火消失了。新的审美观点在今天开来都是很新潮的——中性化。剪短发、压缩胸部的瘦骨嶙峋风成为“一般审美”。1922年,法国作家VictorMarguerittre写了一本小说TheBachelorGirls(假小子),自此,这类男装大佬也被称为“假小子”。这些女性服装以今天的眼光看可能挺普通,但是在当时是相当男性化的装束,融合至今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习惯”。20年代中期,女性风潮又以另一种风格回归。主题:大长腿。超短裙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而丝袜也摆脱了之前“保暖”的功能,开始以时尚的身份重新登上舞台。舞女也在舞台上大胆露腿,1920s的“LegShow”颇为流行。设计:承上启下建筑与艺术领域的焦点则在欧洲。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开幕。这届展会直接创造了设计时尚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ArtDeco。装饰艺术运动。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老牌工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但是在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洗礼的老派匠人们看来,工业化……切……毫无美感可言——这样对手工艺的执着和工艺美术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区别就在于,在战争期间目睹了工业化几乎可以改天换地的威力之后,匠人们决定拥抱工业化,而不是像19世纪的古董们那样反对工业化。虽然从心底说,他们仍然不认为工业产品有“美感”可言,于是需要对工业产品进行“装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折中。Chrysler大厦,摩天大楼毫无疑问是现代工业的结晶,但是在这幢楼的顶上装上了复杂的坚顶。但是,ArtDeco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工业化产品的意义何在?就是压低产品的价格,从这种意义上说,工业化,就是德先生的运动。但是ArtDeco凭空在低价的工业产品上附加了一系列“装饰”,这就拉高了工业品的价格,自然而然的,市场并不是很待见这种“ArtDeco产品”。不过,即便是在ArtDeco肇始的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上,我们还是能看到新的希望。伟大的柯布西耶在这里设计了地标建筑——新精神馆。虽然仍然在立面上能看到一些装饰,但是总体看来,这是一幢充满了现代感的建筑。“现代装饰艺术就是不装饰,但我们被告知:装饰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必须的。我必须纠正这一点,艺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必须的”装饰≠艺术。工业产品可以是艺术。柯布西耶的“新精神”很快就被发扬光大,设计史走进了新的篇章——现代主义。轮上世代工业与传统的冲撞也发生在汽车领域。汽车的工业化已经行之有年,1908年,开创性的FordMotelT开售。20世纪是汽车的世纪。1996年到1999年,汽车界举办了一场历时数年的世纪汽车票选活动。最终,ModelT高居榜首。进入20年代,ModelT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占据全球汽车总产量的半壁江山。ModelT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水线制度的引进。而流水线这个概念,还是HenryFord从一家屠宰场偷师学来的。在那家屠宰场,他看到一只只生猪吊装过来,工人只需要按照培训的内容划两刀,效率奇高。很快,FoMoCo也开始采用流水线制度。这也导致了ModelT的生产速度大幅度提升。为了追求速度,HenryFord只给了ModelT一个颜色——黑色。理由:黑色油漆干燥速度最快,而且价格最为低廉。并且,HenryFord充满自信的认为,ModelT是一辆足以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的汽车。在整个PLC当中,ModelT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改进设计,甚至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汽车多余的边角料也被制作成了木炭,挂上了“Kingsford”的商标出售。最终,ModelT的定价低到了825美元,与同时期2000~3000美元起价的其他车型相比,ModelT真正的做到了平民化。极低的价格、几乎等同于其他所有车企总和的超强产能,ModelT和美国国家公路网将美国入了轮上时代。但是如同设计领域一样,这是一个手工业与批量生产碰撞最激烈的时代。除了走遍天下的ModelT,看成工艺品的汽车在这个时代也依然存在。这是属于法国汽车工业最后的辉煌。我们以后在回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汽车产业的时候,会提到四只小强——VWType1、Renault4CV、Citroen2CV、Fiat500.其中两辆都是法国制造,在二战结束之后汽车进入法国百姓家庭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也是有其代价的。法国战后重建汽车工业的Pons计划并未严格按规划执行,出现了几乎所有车企都扎堆生产好卖的廉价车型的情况。这也导致了法国战后汽车统统都是小排量廉价车。这在一战到二战之间的法国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个年代,Bugatti也不过是众多法国顶级豪华车企当中的普通一兵!惊人的BugattiType41Royale,1927年投产其实严格说来,Bugatti所在的阿尔萨斯地区,才刚刚从战败的德国划归法国之下。BugattiType41在六年间总共只生产了7台,每一辆都是EttoreBugatti亲手制造的——当然,他也亲手撞坏了最后一辆。不过,余下来的所有6台都完美保存到了今天,每一个零件都可以顺畅运转。EttoreBugatti制造这辆车的动机非常单纯——一位英国阔太在对比了他的车和Rolls-Royce的车之后,认为还是Rolls-Royce更好。这激怒了EttoreBugatti。于是他就着手打造了这辆超越想象的顶级豪华车型,足以让当时所有的Rolls-Royce车型相形见绌。发动机排气量是大的夸张的12.7L,运转却极为平顺,Brougham车身里,不论是司机位还是乘客位,用料都达到了极致。这样的车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用“艺术品”来形容。但是这样的艺术品却在当时的法国汽车行业当中并不算独有。Delahaye、Talbot、Panhard,这些今天看起来已经很陌生的名字,他们当年都是这些艺术品的厂商。如果在20-30年代区间内找比BugattiType57更优美的汽车,那一定是出自Delahaye。Delahae175SSaoutchikRoadDelahaye135不过,将这些艺术品都归功于汽车厂商那是严重有失偏颇的。真正的艺术家隐身于幕后。Delahaye自己并不生产车身,只制造底盘和发动机,车身全部都外包给了三家车身制造商——Chapron、Pennock、Figoni&Falaschi。除了Delahaye,他们也接别的公司的业务。如Figoni&Falaschi,和Talbot的关系也颇为密切。TalbotLagoT150SS就是Figoni的作品。甚至在这一时期,Renault也专注于生产全尺寸的豪华汽车:RenaultReinastella在英国,成立于1906年的Rolls-Royce在1925年推出了一辆极为重要的车型——Phantom。这一型号断断续续撑到了今天,历经8代(当然,今天的Phantom是否是当年的Phantom的直系后代,很难说)。Rolls-RoycePhantomIJonckheereCoupe当然,在欧洲,平民车型并非没有。如Austin7hp,起价仅为150英镑,但是,这款车型并不算成功,仅仅持续了两年就停产了。但是,它的继任车型便是影响英国汽车历史进程的Austin7——同时,这也是一辆影响了德国汽车历史进程的汽车。最低售价仅为165英镑,按购买力折合今天的8700英镑左右,这个价格在英国差不多买到的也是最便宜的全新汽车。Austin7的起步比ModelT晚很多,从1922年一直生产到1939年,总产量29万辆。为什么它也影响了德国的汽车历史呢?除了在英国生产,Austin7也授权给了众多他国厂商,其中就包括BMW。BMW的首款汽车产品BMWDixi,就是一辆贴牌Austin7。法国平民车则由Citroen领衔。这家以平民车起家的厂商将平民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总体上看,在ModelT之前,汽车是属于权贵阶级的玩具,而随着ModelT的面世,汽车开始了平民化的进程。在整个20世纪的汽车进化史当中,属于迷惘世代的黄金十年是一个不为人所知,但却又极为重要的起点。20世纪之所以成为汽车的世纪,一战与二战之间这段时期极为重要。它塑造了汽车的性格——上可至顶级权贵,下可至小康之家。时至今日,都是如此。但是要寻找这一趋势下真正改变历史的厂商——恐怕并非FoMoCo,而是一家根本不为人所知的、早已消失的公司——BuddCompany。BuddCompany成立于1912年,在经历了ThyssenKrupp、MartinrealInternational等金主之后,艰难支撑到了2014年宣布破产。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EdwardG.Budd。在汽车的历史上它的伟大程度不应当低于HenryFord。他发明了沿用至今的钢板冲压车身制造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钢制铁路车身、第一个全钢冲压汽车车身,并且在1922年LanciaLambda面世之后很快开始制造全钢冲压承载式车身。他的BuddCompany正是专精于此,为Dodge提供全钢冲压车身。很快,他的技术也影响到了欧洲。WilliamsMorris——就是那个和三贱客有仇的MorrisMotors的创始人,在1926年和Budd合资成立了PressedSteelCompany——这家公司在复活的情怀XII:暴走暖男里也介绍过,是初期VolvoP1800的车身供应商。当然,PressedSteelCompany的影响力是极为巨大的。上至Rolls-Royce,下至MG,都用过PressedSteelCompany提供的车身。正是由于钢板冲压技术的发展,车身制造技术开始步入现代化。今天我们的车身正是沿用了Budd发明的技术方得以快速生产。萧条与新政一片歌舞升平的美国社会并没有平稳走完1920s的十年。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崩塌了。这并非毫无预兆,早在9月份,就有统计学家指出美国表面的繁荣无法持续,将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这一预言导致了道·琼斯指数的下跌,但是胡佛总统乐观地表示:美国经济从根本上看是健全的,股市仍然将一路攀升。但是预言的阴云却笼罩在华尔街上空不曾散去,最终在10月24日,抛售风潮爆发。经济低迷一直持续了34个月,投资——作为资本领域的基本行为,巨幅缩水。从1929年的404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47亿美元,投资的缩水导致了工业、农业的萎靡不振。如同2008年那次一样,汽车工业遭到了重创。本土销量的锐减使得美国汽车厂商开始向海外——尤其是欧洲寻求机会。也就是在此期间,Ford在欧洲成立了FordofBritain和FordofGermany,今天合并成了总部位于科隆的FordofEurope,其在产品布局方面的地位甚至比迪尔伯恩的Ford总舵更为举足轻重。而GM则在继1925年收购英国车企Vauxhall之后,又在1929年收购了德国车企Opel80%的股权,并且进一步在1931年增持至全额控股。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衰退从来都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国家,而是会传染的。被感染的国家当中就有德国和日本。在经济全面下滑、幻想破灭的现实当中,民众对经济自由主义产生了怀疑,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凯恩斯主义成为了国家经济政策。与自由主义相悖,高关税带来的经济民族主义,以及更进一步的法西斯主义开始崛起,对外军事扩张被认为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战争的阴云再度笼罩世界。在罗斯福担任纽约州州长期间,他就开始尝试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遂一改胡佛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济开始缓慢地复苏。商业设计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碾压着社会的每一方面。但是如同今天一样,关于技术本身的反思从技术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20-30年代有两部电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潮。其一是1927年的德国电影Metropolis(《大都会》)。这部电影的布景取自导演FritzLang对纽约的印象。如山一样的摩天大楼、立体化的交通系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片中对大工业时代的人提出了深刻的反思——整个城市都是一座巨大的机器,在这个机器当中,工人只是零件。而另一边,资本家却过着天堂一般的生活。Frankenstein则开始怀疑“科学”本身的科学性。作为极早的科幻作品,就能开始反思“科学”本身,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Metropolis与Frankenstein的反思并没有停止30年代的技术发展的步伐。相反,进一步深入的工业化却给钢板冲压技术和注塑技术进一步进化——但是显然的,还无法达到今天的水准。有趣的是,这一技术限制却带来了一个时期的设计特征。在经济复苏的期间,厂商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可不谓绞尽脑汁。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一个概念就在这时候开始成为工业界的重要手段——设计。今天我们讨论“设计”,往往都是默认一个前提——设计是和商业绑定在一起的。但是在20世纪初,情况并非如此。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更多地是在“艺术”领域进行探索。而充满世俗精神的美国,才是将设计彻底商业化的热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了设计史上极为著名的一句话,出自极为著名的一位设计师之口:“最美妙的曲线,就是销量上升的曲线——RaymondLoewy”在欧洲,很多设计师都是以建筑师的身份跨界的。如开创了Bauhaus的WalterGropius、LudwigMiesVanderRohe,他们对设计理论与美学革新的进化贡献良多,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从专业角度进行设计,至于销售?并不是设计师应该太多关心的事情。在欧洲设计界,设计这时候更像是某种艺术运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Lessismore”,“Formsfollowfunctions”,都来自这批设计师。“销量上升的曲线”这种充满铜臭的话,应该不会从他们的口中说出。美国的设计师则出身相对草根,在从事设计工作之前,他们的职业生涯杂得很。就比如开山祖级别的RaymondLoewy,曾经是飞机设计师兼飞机销售员(卖他自己设计的飞机)。一战当中他负伤了,怀揣50块钱去了美国,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有飞机设计的背景,他在接到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设计工作之后,设计了一辆惊世骇俗的车头——S1。不知不觉间,“流线型”设计风格开始成为1930s美国设计的一个流行风潮。其原因也不难理解,飞机,在诞生30年之后,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DouglasDC-2是世界上第一款专门针对客运设计的民航飞机。机翼与机身平滑过渡、圆润的造型风格固然有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但它也影响了这个时代的“航空审美”。汽车自然也不能幸免,美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现了流线形设计汽车的开山之作——ChryslerAirflow和Tatra77。但是和几乎所有的开创者一样,Airflow和T77在市场上混得很惨。然而它们却深刻地影响到了后来者。在那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结束之后,才真正地影响世界。在流线型风格的冲击之下,曾经的箱型设计正在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果说飞机、列车、汽车还需要实打实地考虑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话,一台冰箱也设计成流线型是不是有些浮夸了?但在30年代,这样的设计并不罕见,不仅仅有冰箱,还有订书机、照相机、电话机等等,都设计成了流线型的风格。无他,这就是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在这些不会动的产品上使用“流线形设计”,仅仅就是一种提升产品吸引力、诱使消费者购买的手段。这是一种极致的商业设计。Westinghouse推出的流线型冰箱除开审美,对于制造的裨益也是有的。随着金属模压和注塑工艺的广泛使用,这种小曲率造型比较利于脱模,上图就是Westinghouse的冰箱,他们首创了单块钢板冲压成整个冰箱壳体的制造技术,极大提高了制造效率。美国的商业设计遍地开花,而汽车行业自然不会落后。早在1927年,在AlfredSloan和HarleyEarl的策划下,GM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艺术与色彩部,并且在1933年更名为造型部。汽车设计——AutomotiveDesign,终于从车身部门中脱离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建制。尽管在此之前,我们能看到很多绝美的汽车,但是那些都是车身匠人的创作。第一次有目的地、专业、全职地设计汽车的部门,从此开始。也正因为如此,HarleyEarl被所有汽车设计师奉为祖师爷。GM此举效果非常明显。在造型部门成立后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就惊艳众人:CadillacLaSalle。LaSalle的广告海报,其中将“Beauty&Style”作为最大的卖点着力宣传我想,对于HarleyEarl来说,车身上最美的曲线恐怕也是销量上升的曲线。在美国当时的设计界,商业氛围极为浓厚。最终,AlfredSloan和HarleyEarl合计出了一个臭名昭著但是却至今都市场广阔的工业策略——有计划的废止制度(PlannedObsolescence)。阴云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之后,开始渐渐复苏。但是,历史经济学告诉我们,美国复苏的原因之一就有欧洲资本的流入。欧洲还是比较惨的——不对,是更惨。德国就在其中。德国的失业情况在欧洲各国当中是最为严重的,失业人口高达600万,占欧洲总失业人口的近半数。再加上一战的战争赔款的重压,德国人不堪重负。说来恶搞,德国之所以这么惨,是因为在大萧条开始之前他们最滋润。德国和奥地利是美国援助贷款的最大接受国,但是美国一崩盘,德国和奥地利也就摔得最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人坚定的声音在德国上空响起:日耳曼民族是天选民族、优越民族,并且,他还创造了一个收容失业工人、破产小工商业者和商贩的组织,为了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而努力。AdolfHitler,曾经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之门外的落魄小画家、死里逃生的一战下士,登上了德国政治舞台。对现行资本主义极度失望的人们拥到了他的身边,构成了德国的第一大政党——纳粹党。1934年,德国总统去世,总统、总理集于一身、大权独揽的时代来了。尽管纳粹早已倒向大资本家一方,普通人的血嘛,还是要吸一吸的。KdF计划应运而生。KdF全称KraftdurchFreude,即力量源于欢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项面向工人的社会福利计划。存钱到国家建设的度假村度假、存钱购买国家统一生产的低价收音机,看起来很美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KdF-Wagen——人民汽车。接受这一委托的是彼时已崭露头角的汽车大家FerdinandPorsche。Hitler要求Porsche设计一款车,目标是让每个德国人都能开上自己的车,这是真正的人民的汽车——德语:Volkswagen。在Tatra77的影响之下,Porsche设计了KdFWagen,采用流线形设计、后置后驱、风冷发动机,完美支持了Hitler的全部要求——低价、性能过得去、非常便于维护。但是这款人民之车原本赋予它的使命,却在十多年之后才真正开始践行。80%1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bxJO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