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器一直响怎么解除一消考试进行时|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都有哪些你都掌握了吗

一、 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应按本规范附录 D 采用。D.0.1 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下列部位:1 财贸金融楼的办公室、营业厅、票证库。2 电信楼、邮政楼的机房和办公室。3 商业楼、商住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和办公室。4 旅馆的客房和公共活
一、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应按本规范附录D采用。D.0.1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下列部位:1财贸金融楼的办公室、营业厅、票证库。2电信楼、邮政楼的机房和办公室。3商业楼、商住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和办公室。4旅馆的客房和公共活动用房。5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等的微波机房、计算机房、控制机房、动力机房和办公室。6广播电视楼的演播室、播音室、录音室、办公室、节目播出技术用房、道具布景房。7图书馆的书库、阅览室、办公室。8档案楼的档案室、阅览室、办公室。9办公楼的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10医院病房楼的病房、办公室、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11科研楼的办公室、资料室、贵重设备室、可燃物较多的和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室。12教学楼的电化教室、理化演示和实验室、贵重设备和仪器室。13公寓(宿舍、住宅)的卧房、书房、起居室(前厅)、厨房。14甲、乙类生产厂房及其控制室。15甲、乙、丙类物品库房。16设在地下室的丙、丁类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17堆场、堆垛、油罐等。18地下铁道的地铁站厅、行人通道和设备间,列车车厢。19体育馆、影剧院、会堂、礼堂的舞台、化妆室、道具室、放映室、观众厅、休息厅及其附设的一切娱乐场所。20陈列室、展览室、营业厅、商业餐厅、观众厅等公共活动用房。21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走道、门厅、楼梯间。22可燃物品库房、空调机房、配电室(间)、变压器室、自备发电机房、电梯机房。23净高超过2.6m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24敷设具有可延燃绝缘层和外护层电缆的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电缆配线桥架。25贵重设备间和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26电子计算机的主机房、控制室、纸库、光或磁记录材料库。27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28歌舞娱乐场所中经常有人滞留的房间和可燃物较多的房间。29高层汽车库、Ⅰ类汽车库、Ⅰ、Ⅱ类地下汽车库、机械立体汽车库、复式汽车库、采用升降梯作汽车疏散出口的汽车库(敞开车库可不设)。30污衣道前室、垃圾道前室、净高超过0.8m的具有可燃物的闷顶、商业用或公共厨房。31以可燃气为燃料的商业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厨房及燃气表房。32其他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可燃物较多的场所或燃烧后产生重大污染的场所。33需要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其他场所。二、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2感烟火灾探测器和A1、A2、B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6.2.2确定;C、D、E、F、G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根据生产企业设计说明书确定,但不应超过表6.2.2的规定。注:建筑高度不超过14m的封闭探测空间,且火灾初期会产生大量的烟时,可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3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并不应超过本规范附录E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D1~D11(含D´9)规定的范围。4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公式(6.2.2)的计算值: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S——该探测区域面积(㎡);K——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7~0.8;容纳人数为2000人~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8~0.9,容纳人数为500人~2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9~1.0,其他场所可取1.0;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三、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2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mm~600mm时,应按本规范附录F、附录G确定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数量。3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4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按本规范第6.2.2条第4款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5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四、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五、点型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六、点型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七、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点型探测器。八、点型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九、当屋顶有热屏障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6.2.9的规定。十、锯齿形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点型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2.9条的规定。十一、点型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十二、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十三、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气体能够扩散到的任何部位。十四、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计及探测器的探测视角及最大探测距离,可通过选择探测距离长、火灾报警响应时间短的火焰探测器,提高保护面积要求和报警时间要求。2探测器的探测视角内不应存在遮挡物。3应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在探测器的探测窗口。4单波段的火焰探测器不应设置在平时有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的场所。十五、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2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3探测器应设置在固定结构上。4探测器的设置应保证其接收端避开日光和人工光源直接照射。5选择反射式探测器时,应保证在反射板与探测器间任何部位进行模拟试验时,探测器均能正确响应。十六、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探测器在保护电缆、堆垛等类似保护对象时,应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2设置在顶棚下方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至顶棚的距离宜为0.1m。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要求;探测器至墙壁的距离宜为1m~1.5m。3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每个光栅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要求。4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场所有联动要求时,宜采用两只不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组合。5与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连接的模块不宜设置在长期潮湿或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十七、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6m;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可超过16m;采样管网安装高度超过16m时,灵敏度可调的探测器应设置为高灵敏度,且应减小采样管长度和采样孔数量。2探测器的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3一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不宜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采样孔总数不宜超过100个,单管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25个。4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4m。5吸气管路和采样孔应有明显的火灾探测器标识。6有过梁、空间支架的建筑中,采样管路应固定在过梁、空间支架上。7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8采样管网应按经过确认的设计软件或方法进行设计。9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故障信号等信息应传给火灾报警控制器,涉及消防联动控制时,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还应传给消防联动控制器。十八、感烟火灾探测器在格栅吊顶场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不大于15%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下方。2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大于30%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上方。3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为15%~30%时,探测器的设置部位应根据实际试验结果确定。4探测器设置在吊顶上方且火警确认灯无法观察时,应在吊顶下方设置火警确认灯。5地铁站台等有活塞风影响的场所,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为30%~70%时,探测器宜同时设置在吊顶上方和下方。十九、本规范未涉及的其他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按企业提供的设计手册或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必要时可通过模拟保护对象火灾场景等方式对探测器的设置情况进行验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O95R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