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区老房子转让苏报谭丨挖掘好古城“老房子”的新价值

苏 报 谭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既然大范围成片改造已经不太可能,那么从实际出发,多一些像端善堂这样的改造利用尝试,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 苏报评论员 金根 近日,位于大儒巷48号的清代“老房子”端善堂旧貌变新颜,成为
原标题:苏报谭丨挖掘好古城“老房子”的新价值苏报谭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既然大范围成片改造已经不太可能,那么从实际出发,多一些像端善堂这样的改造利用尝试,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苏报评论员金根近日,位于大儒巷48号的清代“老房子”端善堂旧貌变新颜,成为了时尚的符号——分散式精品酒店。这是当下苏州古城区住宿业的最新业态,被业界称为民宿的“升级版”。“苏州文旅·姑苏小院”,仅听听名字就文化味十足,料想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会差。回过头来看,苏州对古城“老房子”保护与利用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譬如,经过修缮的“老房子”变身博物馆、旅游景点、居民活动场所,等等。不过,受到种种因素限制,就总体而言,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还比较单一,可持续性不够强。因此,端善堂的改造利用新尝试很有启发意义:一是这样的改造同样达到了保护的目的,从外观看姑苏小院跟周遭的环境有非常奇妙的关系,房屋的外形和错落的布局,与原本的市井并无二致,室内和院落的布置又与寻常人家不同,设计感极强,舒适度很高;二是在价值挖掘方面明显高于原来的道道,分散式精品酒店的呈现样式令“老房子”身价陡升,也就是说改造投入的资金有了回报的希望,是可持续的;三是在客观上有助于促进苏州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复兴。放眼苏州古城区,“老房子”的数量十分庞大。它们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记忆,无疑是宝贵的资源。不过,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以“直管公房”形式出现的“老房子”,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调查资料显示,这些“老房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分隔成许多小间分配给居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老房子”居住的舒适度没有现代成套住宅高,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本地居民陆续搬出“老房子”,将古宅出租给大量外来打工的低收入人群。这些低收入人群本来对“老房子”的保护意识不强,加之为生活所迫,随意改造、搭建、破坏“老房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卫生、安全问题也相当突出。可以这样说,“老房子”的出路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大局。从现实情况来看,既然大范围成片改造已经不太可能,那么从实际出发,多一些像端善堂这样的改造利用尝试,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国有资本也好、民间资本也罢,只要在规划和规则范围内,都允许尝试。目标只有一个,共同挖掘好古城“老房子”的时代新价值,为苏州古城区“城市更新”尽心尽力。原载于2018年11月21日《苏州日报》A08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PGbB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