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小字字帖|欧阳修《集古录跋》行楷小字

《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27.2厘米,横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 。 编辑 | 赛+ 来源 | 网络 | 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 / 点击进入 《集古录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27.2厘米
原标题:字帖|欧阳修《集古录跋》行楷小字《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27.2厘米,横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编辑|赛+来源|网络|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点击进入《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27.2厘米,横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欧阳修为北宋文物鉴赏风气的引领者,尝利用公职之便,广泛观览公私收藏,更收集到历代金石拓片达千卷。其中可正史学缺误的作品,由欧阳修亲题跋尾,也为作序,序文则请蔡襄书写,后集跋為《集古录》十卷。此作中四跋可能即为欧阳修所留存的少数自题跋尾,而蔡襄所书的序文今已不见。欧阳修喜以枯笔书写,虽露锋却不流浮,沉著有力,如苏轼所评:“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用笔精谨,线条爽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故苏轼云:“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欧阳修评颜真卿语:“其字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从这些字的写法,可知推崇之外,欧阳修本身也以颜书为楷模。“孝武”於《集古录》中改为“建武”,“建武”为汉光武帝年号,而“孝武”则不见于两汉之世。《集古录》作“此所谓集灵宫者,他书皆不见,惟见此碑。则余之集録不为无益矣。”与墨迹本文字稍有不同。款“治平八年(1064)闰月十六日”於《集古录》中改为“治平八年闰五月十六日”。《集古录序》写于嘉祐八年(1063),早于此跋一年,故知成书时间并非序成之时。此墨迹书于有格线的纸上,与其他三件不同。《集古录》将此墨迹文字收为别本,书中所收正本作“鸿渐自撰,茶之见前史”,可知在成书时又加以修改。《三希堂》匾额《三希堂法帖》内容法帖共分32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历代书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囊括了当时宫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迹珍宝。阅古楼内石刻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一部大型书法丛帖,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无古人,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故此,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真迹都有集于此。“三希堂”内部照片自魏晋至明末书法大家的名帖尽收其中。按年代顺序编次的一部书法通史。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集中国传世法书之精萃。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史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书友强烈推荐:《三希堂法帖》绸面精装珍藏版《三希堂法帖》绸面精装珍藏版原价:1580元/套粉丝回馈价:299元/套3、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m44Xd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