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什么职业容易生儿子龙的九个儿子都从事了什么职业?

“龙生九子”是一个汉语成语,一般用来比喻同胞兄弟各有所长、爱好各不相同。这个词的出处在明代。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当然,“九”在古代一般表示极多,并非真的就是九个。九是虚数,也是贵数,所以人们
原标题:龙的九个儿子都从事了什么职业?“龙生九子”是一个汉语成语,一般用来比喻同胞兄弟各有所长、爱好各不相同。这个词的出处在明代。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当然,“九”在古代一般表示极多,并非真的就是九个。九是虚数,也是贵数,所以人们用“九”来描述龙的儿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究竟哪九种动物是龙的儿子,历来说法不同。现在一般以年份偏老,并且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为参考。《中国吉祥图说》中的龙之九子分别为:老大囚牛、老二睚眦(yázì)、老三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suānní)、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xì)、七子狴犴(bìàn)、八子负屃(fùxì)、老九螭吻(chīwěn)。话说,这九子的爱好还真是各不相同。仔细一看,人们发现音乐、建筑等艺术上居然都有它们的身影。①囚牛:天生的艺术家囚牛是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的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所以琴头上便刻有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刻有龙头的形象,被称为“龙头胡琴”。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刻有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艺术品鉴官微”清末腾冲洞经音乐提胡②睚眦:战神传说睚眦是老二。传说生得豺首龙身,平生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常把它刻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更添加了摄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③嘲风:殿角排头兵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嘲风便是“仙人”后面的第一位。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震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故宫太和殿戗脊走兽④蒲牢:声震寰宇的胆小鬼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传说蒲牢原来居住在海边,虽然为龙之子,但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妄以此赶走鲸。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北京大钟寺“蒲牢”⑤狻猊:这个杀手不太冷狻猊,又名金猊、灵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虽然相貌凶悍,但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所以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艺术在汉地已经传播得非常普遍,这种造型后来经由我国民间艺人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风格。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宋影青狻猊盖香熏高15.2cm西泠印社2016秋季拍卖会成交价:3,220,000RMB⑥赑屃:亚历山大的苦力青年赑屃,又名霸下,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在上古时代,常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惹祸,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北京东岳庙碑林⑦狴犴:正义的守护神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形象的威风凛凛,因此除了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匍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查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古时牢狱的大门上,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狴犴造型门环⑧负屃:爱书法的文艺青年负屃,身似龙,头似狮,排行老八,平生好文,是龙子中另一位好风雅的——专爱书法。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负屃十分爱好碑文,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赑屃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东岳庙碑林“负屃”⑨鸱吻:称职的消防队员鸱吻,又名鸱尾。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身,它的形态最早出现在汉武帝修建的“柏梁殿”上。当时,有大臣建议说:大海中有一种鱼,尾部好像鸱(也就是猫头鹰),它能喷浪降雨,不妨将其形象塑于殿上,以保佑大殿免生火灾。武帝应允。等到大殿建成之时,群臣争相询问殿脊之上为何物,汉武帝不知如何作答,便以它长得像鸱的尾巴给起名“鸱尾”,后来渐渐演化成了谐音的“鸱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艺术品鉴官微”鸱吻高150cm重150kg现藏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龙是中国的“图腾”。虽然“龙生九子”只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但它体现着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而这些超自然的神话形象经过演变,最终则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no7v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