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乡愁在云南,有一种乡愁叫“赶集”!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是掰着手指算赶集天。 赶集可以吃到好吃的,可以买到想要的, 还记得那些年的赶集天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话说赶集天 数十年前,我们父辈祖辈购物, 都是背上背篓,走上十几里路去集市赶集。 逢场天,一大
原标题:在云南,有一种乡愁叫“赶集”!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是掰着手指算赶集天。赶集可以吃到好吃的,可以买到想要的,还记得那些年的赶集天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话说赶集天数十年前,我们父辈祖辈购物,都是背上背篓,走上十几里路去集市赶集。逢场天,一大早,炊烟一过,大家都早早锁门出发。那时的交通基本靠走,但丝毫不觉得累。更多的是一种兴奋和开心。现在条件好了,大多是骑上摩托车或者是坐个面包车赶集,当然还有拖拉机、马车......“赶集”不是每天都有,五十、四九、三八、二七等,个别地方逢周末赶集,也不知道是按什么而定,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提菜篮子的,也有空手纯粹去场上看热闹的,都是屋前屋后的熟人,隔老远就喊:今天你也赶集啊?有些人因为家里还有农活没有干完,所以就急急忙忙买着一筐筐的生活生产用品往家赶。把自己养的牲畜或种的包谷、麦子、谷子、蔬菜挑到集市上卖了以后再把自己需要的买回家。有的赶集是为了买所需的东西,有的顺便约亲友办事,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热闹。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赶集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的日子。热闹的菜市场赶集最多的就是菜,不同的菜,村民们把自家田地种的蔬菜带到集市上贩卖,天然无公害。虽然不用电子称,但用杆秤也不会缺斤少两。还有卖咸菜的,卖干菜的,农村的自己家里都有。摆个摊摊,卖花椒海椒等佐料的很多。现在有了超市商场之后,很难见到这种了在牲畜交易区都会有卖鸡的、卖鸭的、卖鹅的等等,应有尽有。很多人家里鸡生蛋了,但还是舍不得吃,都会背到街上卖。当然,少不了要买菜种子物美价廉的衣服集市上的服装摊,卖的不是牌子,价格便宜,爷爷奶奶还是舍不得买。那时候有一双这种绣花鞋,用现在的话说真的很高大上!纯手工的农具农具一般都是纯手工制作,质量没得说。这些竹制器都是“篾匠”一根一根慢慢编制的,都是好手艺。“铁匠”现在很少见了。不过铁制器械依旧是农村农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赶集天的美味小时候最喜欢赶集的原因便是吃,记忆中镇上吃的有很多很多:小笼包、巴儿、豆浆油条……想想都流口水,虽说现在也有这些吃的,但那种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无论你是来自哪个乡镇的峨山人,都应该会对这些画面感到熟悉而亲切,好怀念曾经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赶集的时候。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场,背过的背篼,记忆中仍然鲜活而生动......你还记得你老家的赶集时间吗?赶集你最喜欢买啥?吃啥?文中图片来源于峨山西门市场、小街集市、岔河集市、大龙潭集市来源:锦绣峨山及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1P264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