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止泻散止泻敷脐散治疗小儿秋泻,见效迅速

展开全文第 1181 期作者 / 曾清井 福建省德化县中医院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钱秀华从1989年以来从1989年以来,笔者自拟中药止泻敷脐散,应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29例
展开全文第1181期作者/曾清井福建省德化县中医院编辑/许红⊙校对/钱秀华从1989年以来从1989年以来,笔者自拟中药止泻敷脐散,应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6岁;病程3~5天者29例,6~10天者18例,10~15天者5例。患儿每日腹泻数次或十数次,严重者数十次,伴呕吐。治疗方法止泻敷脐散由吴茱萸60g、炒苍术60g、公丁香15g、白胡椒6g、木香6g组成。将上述诸药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密封备用。每次取药粉2~3g,用热稠米汤或醋调匀,将调好的药糊温敷于脐部,外加塑料薄膜隔湿,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每24小时换药1次,连用3天。主要适用于腹泻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偏于虚寒者,包括风寒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治疗效果敷脐治疗后,见效迅速,其中敷脐1次腹泻停止者8例;2次停止者22例;3次停止者16例;腹泻逐渐减少者6例,经4次敷药后均基本好转;无1例无效。典型病例陈某某,男,2岁,因患上腹泻7天而于1995年12月8日来我医院就诊。患儿于8天前受凉后开始出现腹泻,刚开始的时候大便为稀便,然后转变成为蛋花样大便,每日大便量达10余次,经用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等抗感染、补液治疗,腹泻次数未见减少。刻诊:患儿肠鸣漉漉,腹满,大便为稀水蛋花样,时作哭闹,神萎乏力,恶心不纳食,渴不欲饮,尿少,舌苔薄腻,脉弱无力,指纹淡红。证属虚寒泄泻。用止泻敷脐散3g,以热稠米汤调敷脐部,当天晚上腹泻次数即显著减少,第2天泻止而愈。体会婴幼儿脏腑娇嫩,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风寒外袭,脾胃健运失司,升清泌浊失职,故发为泄泻。止泻敷脐散取中药吴萸、白胡椒、丁香以温中祛寒、理气降逆;木香行肠胃滞气,健运胃气,使清升浊降;苍术健脾燥湿强胃。诸药合用,使中焦得温,气机升降正常,脾胃健运,泄泻自止。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国民间疗法》1999年第1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B7lZr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