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美斋粤北扶溪禾斋节:祈福与感恩,古夏人从没有过的忘怀!

粤北有个“古夏村”,位于韶关仁化县扶溪镇,全村百分之九十都姓李,原是唐朝名将李晟后裔,南宋时为了躲避元兵来此建村,已经有800年历史。 这个村庄虽然偏僻,但因为每年举办的“禾斋节”而名声在外,这一天很多游客前往同村民一起感受古老的农耕文化和
原标题:粤北扶溪禾斋节:祈福与感恩,古夏人从没有过的忘怀!粤北有个“古夏村”,位于韶关仁化县扶溪镇,全村百分之九十都姓李,原是唐朝名将李晟后裔,南宋时为了躲避元兵来此建村,已经有800年历史。这个村庄虽然偏僻,但因为每年举办的“禾斋节”而名声在外,这一天很多游客前往同村民一起感受古老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的舞狮、舞龙和巡游等庆祝活动。“禾斋节”,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吃稻谷的节日,作为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的古夏人,深知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重要,一年的劳作,盼的就是丰收,期待的就是这激动人心的稻穗沉甸甸时刻。这个节日是全村最重要的日子,其规模和重视程度要超过春节。这一天家家要清扫房屋、院落和街道,男人们去耍狮舞龙,女人们做各种糍粑,孩子们跑前跑后,整个村子还要斋戒三天,心诚至极。禾斋节是每年农历六月初二这一天举办,全村在外打工和做事的人都要回乡,这是一个全村共乐的节日,人们汇集一起,舞龙、耍狮、巡游,祈祷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国泰民安。举办“禾斋节“是从明代就开始的,距今已经有快600年历史,现在依然完整保存着古老的习俗,这鼓声、这锣声村民太熟悉了,而神灵更不陌生,这就是古村落之魂,也是古夏人深厚的历史文化之根,看着这老者铿锵有力,舞蹈搬的敲鼓,不觉感慨传统文化的魔力与魅力是那样不可抗拒。这一对古董大铜锣直径0.67米,是明朝留下来的。据说明朝中期古夏李氏十世祖带川公出任江苏常熟县令,由于为官清廉,政绩突出,受百姓爱戴,后提升为后补知府。他告老还乡时带回来这一对出巡时用的铜锣,也成了禾斋节的主角,这对铜锣外形一样,但音质有差别,这应该是国内还在使用的不多的明代铜锣了。2018年7月14日(农历六月初二)这天一早,村民敲锣打鼓,舞龙耍狮,先去南台庙接请龙母娘娘等诸神,感谢神灵一年的保佑庇护,要与神灵一起巡游祈福,在这丰收时刻,神仙也是最开心的。欢快的村民组成长长的游行队伍,走乡串户,引来了全村人观看,他们将喜悦、将福音带给每家每户。巡游队伍走过的这座石桥建于乾隆三年(1739年),非常精巧和独特,虽然历经270多年风吹雨淋,山洪与雨水冲刷,依旧完好,当游行的人们走上此桥,历史的沧桑感油然,但古夏人的情怀未变。巡游队伍走在田野上,感谢大地对人们慷慨馈赠。大片的稻田金灿灿丰收在即,等着收割,这一刻古夏人有理由高兴庆祝,龙舞起来、狮耍起来,整个村庄沸腾起来。“禾斋节”是祈福的节日,更是乡村版的感恩节啊!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WAOw4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