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筛 找对帮手用对方法_诊断_共识_检查

众所周知,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重视肺癌的筛查?肺癌早筛有哪些“新潮”的方法?它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

众所周知,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重视肺癌的筛查?肺癌早筛有哪些“新潮”的方法?它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简称《共识》)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

《共识》围绕肺癌早筛高危人群范围,无创检查、有创检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及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给出了具体介绍和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良安教授为《共识》编写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等为《共识》的专家顾问。

近年来,我国肺癌治疗取得了很多进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已从16.1%提高到19.7%,但仍有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被发现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

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这一观点已成为业内共识。其中,早期诊断又是重中之重。

40岁以上应做早筛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超过44岁的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但在45岁及以上人群中快速上升。《共识》建议,肺癌筛查的最低年龄应为40岁。同时,《共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人口预期寿命数据,将肺癌早筛的年龄上限设定为80岁。

《共识》将40~80岁同时合并有以下任意1条的人群定义为肺癌高危人群:1.累计吸烟指数≥20包年;2.环境或职业暴露(氡、硅、石棉、柴油烟雾、煤烟、放射性元素等);3.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4.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5.既往恶性肿瘤史;6.长期吸入二手烟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炒、煎、炸等烹饪方式)。《共识》强调,上述肺癌高危人群均应进行肺癌早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亚洲国家女性的吸烟率较低,但肺癌发病率比欧美国家高。广泛使用煤炭和生物燃料、被动吸烟和吸入烹饪烟雾等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女性罹患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共识》建议,对具有上述环境烟雾暴露因素,且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即使不合并吸烟史、家族史、既往恶性肿瘤史或肺部疾病史等,也要进行肺癌筛查。

早筛方法有讲究

无创检查方面,对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共识》推荐使用胸部低剂量CT,并不推荐胸部X线用于肺癌筛查。

我国开展的社区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胸部CT筛查结果显示,肺结节阳性率高达22.9%。对于复诊或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结节,《共识》推荐应用胸部薄层CT+结节三维重建,也可使用定量CT分析与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AI)辅助评估肺结节诊断。对于未定性的,直径超过8毫米的实性或亚实性结节,可行肺纵隔平扫+弥散加权成像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

《共识》指出,AI对肺部病灶的检出非常快捷,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率,需要人工阅片确认以减少漏诊。AI在用于判断病灶恶性风险时,可为临床提供辅助依据,但目前仍无法替代人工诊断。同时,由于国外AI平台的数据库数据并非来源于我国样本,故不适用于我国肺癌早诊的临床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AI诊断平台仍需全国多中心的大样本数据支持和验证。

除影像学检查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标志物检查、呼出气检测等也是目前常用的肺癌检查手段。

有创检查方面,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肺内结节等肺外周病变,《共识》推荐采用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对于疑诊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患者,推荐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必要时结合荧光支气管镜、窄谱成像支气管镜及超声支气管镜等技术,明确早期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

《共识》强调,导航支气管镜及相关技术可显著提高周围型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可结合机器人技术进行。导航支气管镜提供了三维仿真“路线图”,使医生能够通过支气管树的多个分支,看到肺部远端的目标病灶。其相关技术用于早期肺外周病变活检的诊断率在70%左右,与传统支气管镜相比,有效提升了周围型早期肺癌的诊断率。与此同时,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在3%左右,安全性显著优于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等。

新技术大有可为

目前,基于AI的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整合了肺部影像几乎所有可能的结构测量需要,包括叶间裂、肺叶、肺段、支气管、肺血管、肺实质等结构,还包括肺结节的具体特点,如位置、大小、密度、形态、轮廓、与周边结构的关系等。《共识》编写专家一致认为,AI与大数据技术可显著提高肺结节诊断敏感性,同时结合呼吸内科、胸外科、放射科及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可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

具体来看,AI和大数据分析在肺结节诊断方面体现出多种优势,包括:提高肺结节识别敏感度,提高阅片效率;可自动化分析和处理图像定量数据;可将影像组学数据与临床、生物组学数据融合分析,提升诊断敏感性。不过《共识》也指出,由于数据产生、获取、分析过程中的异质性,AI和大数据分析在肺癌早期诊断领域还未能获得完全符合临床需求的可广泛应用的核心诊断模型,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物联网技术在近些年非常受关注。物联网技术能否帮助诊断早期肺癌?答案是肯定的。《共识》提到,物联网医学平台可对无症状的肺结节患者进行广泛筛查、精准诊断及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偏远地区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水平。

总体来看,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及胸部低剂量CT的普及应用,非高危人群中肺结节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增高,如何快速精确地将恶性结节从数量庞大的结节群中筛选出来,仍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共识》编写专家表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将不断推进肺结节和早期肺癌诊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优化早期肺癌诊断流程,助力提升我国早期肺癌的诊疗水平,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文:健康报记者 夏海波

编辑:夏海波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l4yB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