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夏季】夏至养生攻略,助你健康一“夏”_馄饨_习俗_小时

夏至 夏季养生攻略 助你健康一“夏”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至者,极也,最也;夏至是北半球地区全年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也是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阳历6月21日至22日之间,今年的夏至从6月2

夏至

夏季养生攻略

助你健康一“夏”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至者,极也,最也;夏至是北半球地区全年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也是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阳历6月21日至22日之间,今年的夏至从6月21日22时58分开始,到7月7日16时31分(小暑)结束,长达15.731天,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长的。

夏至物候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周朝《礼记月令》

一候 | 鹿角解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二候 | 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 | 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物极必反,在炎热的仲夏,阴气上升,阳气消退,马上就要迎来濡湿的暑期,所以这个时候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养生事宜

“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忌冒西北之风,邪气犯人。勿杀生命。”——《遵生八笺》

古诗云:“郁蒸仲暑月”。

“郁蒸”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在这种闷热的环境下,是皮肤病和一些流行疾病的高发期,因此生活作息方面有诸多需注意的地方。如:

(1)不可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汗为心液,大汗损心阳、耗心阴);

(2)汗后不宜任湿衣黏身,须擦干身体,换上干衣(腠理尽开,湿邪易入);

(3)汗后绝对不能冲冷水澡(腠理尽开,寒邪立侵);

(4)不可贪凉,当风露宿(寐时阳入于阴,卫外御邪力弱,易受风寒);

(5)不宜生嗔心,行杀业(违背了夏三月的养长之道,所以古时候都是“秋后问斩”)。

“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养生纂》

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最宜静养。

所谓静养,不是指在屋里睡觉枯坐,而是指在心行上,首先“不可以热为热”,因为闷热而心生焦躁,就更觉得热。同时在娱乐、房事等诸欲望方面要有所节制,饮食也宜清淡。

另外,适度的户外活动也是必要的,如登高望远有益于宽心抒怀,有条件的也可以去清凉之地避暑休养。

一年的夏至,对应一日的午时(午时一阴生)。夏至的午时,尤其要注意静养,静养以护持这微弱的一阴,午时休息得好,能将这初长的阴气给养好,晚上也会睡得好。“子午觉”对于保养我们的心脏是有重要意义的,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13:00间宜小憩,以0.5-1小时为宜。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夏至……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京师之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帝京岁时纪胜》

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正好是新麦上市的日子。民间有夏至日吃面的习俗,亦是应季尝新之意。

各地吃面的习俗也有所不同。北方多吃凉面(冷淘面、过水面)。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还保留着吃面片(面条最原始的造型)的习俗。面片放在绿豆汤里煮,就叫“绿豆棋子”,具有清暑的作用。

南方有的地方吃面,有的地方则兴吃馄饨。为什么要吃馄饨呢?馄饨者,混沌也。馄饨形如鸡蛋,蛋白和蛋黄象征阴阳,所谓:“天地混沌如鸡子”。馄饨取天地混沌之象,亦是阴阳交接之象,与夏至日阴阳交接的气机是相合的。同样,冬至日也有吃馄饨的习俗,背后也是这么一个文化含义。

顺时食养

夏至之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气候炎热时导致人体出汗过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湿热最重的季节。

夏至汤推荐——清心排湿汤

材料:

绿豆30g 赤小豆30g 薏苡仁50g 白豆蔻10g 粳米50g(血糖高者舍去)。

做法:

将食材浸泡、洗净,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滚约1个半小时,加入冰片糖为甜汤,或调入适量食盐为淡汤。可供3~4人用。

功效:

清心祛暑、健脾利湿。

# ONE

稿件提供:中医科 李波

页面编辑:宣传中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yEM46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