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驾校《新月》画册发布会,回望特殊年代的地下画展

【活动信息】 嘉宾:赵文量、杨雨澍 主持:苏伟、杨天歌 时间:2018 年 7 月 29 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单向空间·朝阳大悦城店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 101 号朝阳大悦城 F5 主办方:北京中间美
原标题:《新月》画册发布会,回望特殊年代的地下画展【活动信息】嘉宾:赵文量、杨雨澍主持:苏伟、杨天歌时间:2018年7月29日(周六)14:00-16:00地点:单向空间·朝阳大悦城店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F5主办方:北京中间美术馆单向空间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预先报名(限70人,凭二维码入场,谢绝空降)【活动简介】70年代初,北京开始出现一些地下的沙龙和艺术团体,一些热爱和从事文艺创作的青年自发聚集在一起,利用有限的资源探讨和交流艺术,“无名画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赵文量(1937年生于哈尔滨)和杨雨澍(1944年生于北京)是发起者和核心人物,他们的艺术生涯开始于50年代中后期。“文革”期间,他们坚持秘密的户外写生,举办地下画展,艺术成为他们在压抑的社会氛围与繁重的工厂劳动中唯一的喘息,也是他们一生的信仰。他们描绘瓶中的花、夜归的人、停泊的舟、残雪秋荷的浪漫景致,也在画布上展开不合时宜的色彩探索和个体表达。这些在现在(或彼时)被当作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小情绪、小方法,在当时严苛的环境下却无异于渺小个人的勇敢呐喊。然而,“无名”一语成谶,两位艺术家长久地作为艺术史和艺术界的“无名者”不为外人所知。随着“无名画会”的零落、80年代现代美术思潮的兴起,新的历史时期似乎没有留给他们过多的空间。赵文量和杨雨澍选择留在艺术的道路上,将自己献给艺术,也献给坎坷、困窘和无名。今年3月到7月,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了“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整理、研究并呈现了两位艺术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也从美术史的线索中勾连出两位老先生的创作与时代之间的微妙关联。如今,中间美术馆将展览画作与研究文章结集成册,出版了《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画册,并邀请耄耋之年的“无名”艺术家与观众对谈,听他们讲述作为“无名者”,如何从“艺术的素人”蜕变为新中国艺术史上最初的先锋艺术家。【嘉宾简介】▍赵文量&杨雨澍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松散绘画团体“玉渊潭画派”和诞生于70年代的“无名画会”的核心人物。1963年起,赵文量开始持续进行户外写生,并一直在文革中以各种方法坚持绘画和写生,带动了一批青年绘画爱好者。1974年12月31日晚,组织并参加了“无名画会”第一次地下展览,1979年和1981年,组织并参加“无名画会”第一次和第二次公开画展。1961年起跟随赵文量学画的杨雨澍也参加了这几次展览。1983年应刘海粟邀请,赵文量和杨雨澍参加诗人灰娃家中举办的“五人画展”,1984年在北京友谊宾馆德国友人处举办为期一周的画展。2004年,他们二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画展,2006—2007年参加无名画会回顾展(北京、上海、广州)。【相关作品】《玉渊潭北湖》,赵文量,1968年,纸上油画,20×15.4厘米“现在的画作千篇一律!”《高调子》,杨雨澍,1972年,纸上油画,18.5×28.5厘米“远离政治人群就是远离狼群。”《殉道者梦》赵文量,1974年,纸上油画,21.5×27厘米《偷听音乐-致爱丽丝》,赵文量,1975年,纸上油画,16.5×20厘米“我们不是应运而生,不是伤痕的乞怜,也不是国外画派的余音。艺术在你心里,而不是别人带来的。”《兰荷》,杨雨澍,1975年,包装纸油画,26×16.7厘米【相关图书】《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编著:苏伟、杨天歌、冯兮这本中英文双语出版物是在同名展览的基础上出版的,由“新月”展的策展团队编著。这本书回应了中间美术馆自展览筹备之初便面临的两大挑战:完整、真实地还原出生于1949年建国前的赵文量和杨雨澍两位先生的艺术之路;同时,如何从历史批判的视角来观看他们与权威框架的关系。这本书以展览的三个楼层的展览叙事为线索展开,以“抒情性”为线索,对两位先生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可以对话的艺术史线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呈现,也系统整理了两位艺术生涯横跨多半个世纪的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理路。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ELoo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