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案试参:“云岩扫地”公案

​ 试参:“云岩扫地”公案
​试参:“云岩扫地”公案——并与举说此公案之作者商榷云岩扫地次,道吾云:“太区区生!”【议:此谓:以用显体之举。即在:以此语言之用,泯却其“法见”,禅宗行人观心之历程须到“能观之我所观之心一时销殒(简称:“能所双亡”)”方谓究竟之理。即:古德以“四棱著地”喻之“大自在大休歇大安乐大解脱境界”,方谓稳妥。道吾此举,即是在以“驱耕夫牛”的举措为人也。因此时之道吾禅师之见地已达究竟之理,所以以智悲双运之道力,接引云岩悟入佛法究竟之理。】岩云:“须知有不区区者。”(议:此属不错用心,但非究竟之理。为何如此说呢?因佛法是实相无相,一法不立的不二之法。于此,对其说“有”道“无”,岂不谓好肉上剜疮?!不见道:“莫道心空便是道,心空犹隔一重关。”)吾云:“恁么则有第二月也!”(议:道吾禅师此举,谓:令其悟入“根本智”——“第一义谛”。)岩提起扫帚云:“这个是第几月?”(议:云岩此举,亦谓不错用心,但亦非究竟之理。不见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之警语乎?!此属住着于法见,所以说,亦非究竟。)吾便休去。(议:道吾禅师“休去”之举,谓:以“无说之说”彰显佛法究竟之理。因“无说之说”方谓究竟,即符《金刚经》“如来无所说”之旨也。所以说,道吾禅师的见地,要比此时云岩的见地要“略高一筹”。即是在以此举,化导云岩悟入佛法究竟之理之施为也。所以说,“禅,离言说,绝对待。”即此义也。)后学对举说此公案之作者所谓:“上引之中,云岩将扫帚竖起,问道吾‘这个是第几月’,意谓除自己本来面目之外,是否尚有另外一个自己,旨在令道吾觉醒‘本来之自己’。或谓此则公案亦显示云岩忙中有闲之生活情致;盖凡悟道之人,无论扫地捣米、搬柴运水,当下即是所行所事之三昧,忙中有闲,悠悠其境,既不干涉任何其他之景物、心念,然又含摄森罗万象于此一当下三昧中。”之语提出商榷:此公案属“主看宾”。即:道吾禅师是已达究竟之理的明眼禅师,而此时之云岩只属在参禅修法路途之“半拉子”。道吾禅师为救度有缘,时刻不忘菩萨悲心大愿,是在履行自觉觉他之职责。此公案是道吾禅师锻炼钳锤时在作“保任”功夫的云岩之范酬!而本文举说者,却将此则“主看宾”的公案看颠倒了,这就是知见不正导致的错谬,禅法关系到众生的法身慧命,不可妄断公案,以免在修行的道路上引盲引盲,自误误人,这是要承担因果的,所以,我人修法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古德说“知见不正,开口即错”!随喜邪知见,岂能得正果?!所以说,参禅修法,应“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究竟不依不究竟。”在此,后学以古德警示语云:“人之患,在好人师。”只要认识到错误,即是好行人。知过必改,善莫大焉!切不可一意孤行!否则,将给自己的修行路上增设障垒!何苦来哉!?若言辞中有不恭之处,望海涵是盼!谢谢!后学:曹文贤法名:明贤2018年7月26日上传至“百度网站”——《弘善佛教》网之“禅宗公案”栏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Ea39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