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烧香顺序2018国庆漫游永济篇:普济寺里看《西厢》鹳雀楼上眺斜阳

《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哪里?登高望远的鹳雀楼在哪里?蒲津古渡在哪里? 都在晋西南的运城,都在永济。永济市是山西省运城市下辖的县级市。 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王实甫的笔下,普济寺就是上演这个故事的原生地。 永济古称蒲州、蒲坂。普
原标题:2018国庆漫游永济篇:普济寺里看《西厢》鹳雀楼上眺斜阳《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哪里?登高望远的鹳雀楼在哪里?蒲津古渡在哪里?都在晋西南的运城,都在永济。永济市是山西省运城市下辖的县级市。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王实甫的笔下,普济寺就是上演这个故事的原生地。永济古称蒲州、蒲坂。普救寺位于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东距现在的永济市中心只有十几公里。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南、北、西三面都是沟壑。10月2日,下午,风和日丽。远远望去,普济寺的标志----莺莺塔在艳阳的映照下,高傲地俏然独立,泛着金色的光泽。普救寺始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因元代的一出《西厢记》而声名远播,院中的佛塔也成了莺莺塔。从一定的角度望过去,莺莺塔还真有女子盈盈的娇躯,纤体柔身,玲珑环佩,美若仙子,巧若天成。其实,莺莺塔还是一座能传出“普救蟾声”的世界奇塔。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并称中国四大发声奇塔。游人在塔西以下相击,可听到从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蛙鸣声。这一奇异效应使游客留恋往返,赞叹称绝。一些声学专家还把莺莺塔的“蛙鸣”与缅甸掸邦的摇头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誉为世界六大奇塔。西轩是张生张君瑞赶考时,借住在普济寺的居所。东边与之十几米之遥的梨花深院则是崔莺莺一家临时避难之处。墙里墙外发生的故事在中国已经尽人皆知,不再赘述。西厢房里居住着聪慧娇羞的莺莺小姐和泼辣率真的丫鬟红娘。这天,在老太太居住的上房屋里,正实景演出经典剧目片段《拷红》。老太太怒目相向,鸡毛掸子助威,小红娘跪在地上伶牙俐齿奋力抗争,终于成就了一段奇缘佳话。“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普济寺里,我们共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离不弃,百年好合。永济旅游大道的一头连着普济寺,一头连着鹳雀楼,中间还有个蒲津古渡。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就在现在的遗址公园铁牛馆里。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间的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唐开元年间,李隆基令全国炼铁,并用十几万斤铸就了铁牛铁人铁山子等巨型镇锚器物,拉起锁链,架起长桥。当时这一工程耗费了全国四分之三的铁。后因黄河改道等原因,这些巨大的器物被淹没的河道黄土之下。直到1989年,这些珍贵的文物才重见天日,见证着历史的功绩。到永济,不能不登鹳雀楼。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鹳雀楼的声名鹊起,完全归功于唐朝诗人王之涣。王之涣能让人记住的诗歌也仅仅这一首,但一首足矣,千古流传,经典绝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斗转星移,今非昔比。现今的黄河已不在原址,现今的鹳雀楼亦不在原址。黄河不在原址是因为改道,鹳雀楼不在原址,是因为已不知原址在何处。在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中,鹳雀楼是最晚复建的。现今的黄鹤楼复建于1997年12月,建成于2002年9月,占用的是原古蒲州城西城楼的位置。从各个方向望过去,四檐三层的楼宇都是仿唐的风格。内部的装饰,也讲述着盛唐的故事。鹳雀楼西边面朝黄河,东边背靠中条山,南边遥望着华山。可能是因为现今鹳雀楼和黄河位置关系的移动错位,抑或是王之涣登临的时节在深冬。总之,目睹斜阳西倾的全过程,都无法复原白日依山尽的意境风情,只见中秋时节的夕阳,慢慢躲藏进正西的天际,那里是黄河以西漫漫的冲积平地。也许,到了隆冬时节,白日方可按照诗人描述的轨迹,落向西南,落进华山的万仞山间。但今天不管白日是否依山而尽,诗人笔下那壮阔、壮丽、壮观的风景,诗人心中那激动、激情、激越的情怀,我已尽收眼底,我已感同身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G1Q4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