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黄陵荷花赫英婵——访彭泽黄岭古遗址

赫英婵作品 访彭泽黄岭古遗址 大圣塔 黄岭乡曾是古彭泽县城旧址,自古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至今还留有很多的古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其中,大圣塔和狄公祠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近年来,黄岭乡确定并围绕“山水乡镇,文化黄岭,县城卫星乡”的
原标题:赫英婵——访彭泽黄岭古遗址赫英婵作品访彭泽黄岭古遗址大圣塔黄岭乡曾是古彭泽县城旧址,自古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至今还留有很多的古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其中,大圣塔和狄公祠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近年来,黄岭乡确定并围绕“山水乡镇,文化黄岭,县城卫星乡”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快赶超步伐,全力做大旅游业。于此同时,《黄岭传说》一书也精心改编完成,正式成为黄岭中心完小的校本教材并作为别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在学校开展。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岭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访黄岭古遗址。五月的初夏,香樟树已经完成了新旧的交替,满树青翠,惹得鸟儿在树梢啼鸣婉转,不忍离去。空气中不时飘散发着香樟树醉人的芬芳,让人不禁感叹这美好的乡土气息。道路两旁的田野里,玉米苗顺着地势阶梯似的生长着,水稻田里耕地的机器正在哄哄作响,不远处几只白鹭正在田间觅食,好一派田园风光,真让人为之陶醉。师生们一路欣赏乡间美景,一边听当地的老师讲解大圣塔的来历:大圣塔原名旧县塔,在黄岭乡黄岭村西2000米左右的一片空旷之地上。据史料记载及考古发现,大圣塔始建于唐,重修与明,清朝乾隆年间陶渊明后人陶子仙再建,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一千五百多年云聚云散,古塔历经风雨沧桑,抗战期间又遭倭寇炮击,弹痕累累,幸喜至今仍傲然挺立,成为这旷野之中,古城遗址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贞观之治和日寇侵华的历史见证。师生们正听得起劲,不经意间已经接近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来到了大圣塔所在的旷野之上。在这里,五年级的小导游为大家讲解大圣塔为何无顶的神奇传说。《黄岭传说》里说到,大圣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六面楼阁式,高约十七八米,层层有独特花纹,十分神奇。今日一看,果不其然,而且塔身是用厚重青砖叠砌而成,无基座,塔身拔地而起,空筒结构的塔身收分较小,却给人以安定,古朴之感。南北开门,塔底内心置八角浮雕力士神相石一方。在塔身上镶嵌着“大圣塔”及“江西省古文物”的水泥石板,时刻彰显着他的魅力及价值。在历史的洪流中,很多古遗址已经陨落,而大圣塔却成为彭泽唯一幸存的砖塔,是保留较多唐代遗风的遗址,很有历史韵味。向塔顶望去,才发现这还真是一座无顶宝塔呢?看来故事虽是传说,但还是有所依据的。我们一步步地走近它,仔细瞻仰他古朴的容颜,仿佛正在接受天籁的洗礼。内心为之深深触动,看着塔身那斑斑痕迹,手指轻轻触摸着塔身独特的花纹,仿佛穿越到了贞观之治的唐朝,仿佛看到了贞观之治时期文化繁荣的世治局面,看见了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厉行节约的治国之道。大圣塔历经一千五百多年,见证了历史上的一幕幕,虽然历史已成为过往,然而它留给我们的又何止一个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和这样一座无顶宝塔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师生们恋恋不舍离开大圣塔,带着故事,带着崇敬。准备前往下一个目标———狄公祠,路上要经过一座石板桥,名叫“仙人桥”,这是一座长一米左右的唐代穿方石板桥,桥不宽,两个人并排走刚刚合适,桥下是涓涓细流,桥两旁都被青草掩盖着,草地上开着几朵不知名儿的小花,给这座石桥增添了不少典雅与古朴之美感。过了“仙人桥”就来到了狄公祠脚下。狄公祠狄公祠坐落在半山坡上,两排小树掩映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路不太陡,顺着小路上去,狄公祠巍然屹立在眼前,大门左右两边各一尊石狮,威武雄壮。而“大雄宝殿”四个字更加凸显了它的神圣庄严。大门右侧树立着刻有狄公祠简介的水泥方碑。字迹虽已经斑驳了,却字字都彰显了古遗址的韵味。关于狄公祠的来历自然也是有它的历史,那是唐武后长寿元年春,一代名臣狄仁杰遭奸臣陷害,被贬到彭泽县任县令。当年,狄大人南下之时绿柳才黄,船到芳湖却是七月流火。而且,这一年彭泽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头年冬到翌年夏,没下过一滴雨。田无法栽禾,地不能种豆,百姓靠蕨根和葛叶充饥。可租税仍不能免,百姓生路无望,大半外出逃荒,县城所在地黄岭已是十室九空。眼看县民陆续外逃,狄大人忧心如焚。他不顾戴罪之身,上奏章向武后乞求免一县百姓的租税。狄大人说:“彭泽蕞尔小县,山多田少,就是常年,交完租税后,百姓仍缺半年粮食,眼下颗粒无收,他们哪有活路?”武后是一代英皇,懂得民为国之本的道理。她不但没有怪罪狄仁杰,反而嘉奖他有爱民之心,下诏免除了百姓租税。百姓奔走相告,纷纷返回故里,随后天降甘露,黄岭上空又升起了袅袅炊烟。狄仁杰不仅关心百姓生活疾苦,还公正清廉,狄大人发现前任县令对百姓用刑太苛刻,就连偷了富人坟地上一块砖,就要判三年监禁。狄仁杰十分气愤,为他们一一洗冤。眼看到了年关,县牢里仍囚禁了很多含冤的囚犯。因时间紧迫,一时来不及改判。除夕之日,狄仁杰把他们放出大牢说:“狄某无能,不能及时为尔等脱罪免刑,但可放尔等回去与家人团聚,限初二返回。尔等逃走也好,回监也罢,悉听尊便,狄某本就戴罪之身,不怕罪加一等。”众囚犯声泪俱下说:“感谢狄大人放我等回家,我等绝不忘恩负义,累及大老爷。”囚徒们果然信守诺言,大年初二所有人都准时返监,没有连累狄大人。狄大人在彭泽任县令期间,历行德政,深受人民爱戴,是历史唯一与陶渊明齐名的好县令。正因为如此,他走后,百姓没有送万民伞,而是在县治附近建了座狄公祠,请人画狄公像挂于堂上,世代享受香火。狄公祠是狄大人的生祠,为活人建生祠这在彭泽历史上只有狄仁杰才有这样的殊荣。星移斗转,潮起潮落,狄公祠香火依然长盛不衰。抗战时,狄公祠被日寇烧毁,我们现在的所见的狄公祠是一九八三年村民自发捐款在原址再建的。可见,无论是过往还是现在,无论时光怎样变迁,彭泽人民对狄仁杰的尊敬与爱戴之情从未改变。想到这些,师生们思绪万千,历史的印记及时代的影像刻在我们脑海久久挥之不去。狄仁杰的一生跌宕起伏,命运多舛,可依然能清廉正直,保持本心,真是像极了狄公祠下那一方池塘里的莲花,可谓“出淤泥而不染”。也许那方池塘里的莲花就有他赋予的灵气吧!回来的路上,我们在黄岭陶狄文化广场稍作休息,仰望天空,是初夏时节难得的天高云淡,丝丝缕缕的凉风拂面而过,感觉十分惬意!数不清的小楼鳞次栉比矗立在广场的四周,毫不掩饰地展现着黄岭人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这次活动让学生对《黄岭传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陶渊明及狄仁杰的故事及修建陶狄文化广场的重要意义,学生们都表示要努力学习,为弘扬陶狄文化,建设山水黄岭做出贡献。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GaKD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