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典故|宋词鉴赏-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王以宁)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王以宁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 杖策拥羊裘。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举酒一觞今古,
原标题:典故|宋词鉴赏-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王以宁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赏析王以宁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王以宁从鼎州借来援兵,解太原围。建炎中以宣抚司参谋兼襄邓制置使,升直显谟阁。后因事被贬台州、潮州。至绍兴十年(1140)复右朝奉郎,知全州。这首词是为献给知汉阳军事而写的,“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敬称。这位汉阳军的长官,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逢了,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慷慨的词。全篇词感情豪迈粗犷之中见真情,作者再现了大别山纵横辽阔、莽莽苍苍的雄浑境界,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起句“大别我知友”,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情感意识。大别山成了词人的“知友”,“突兀起西州”句,笔势突然跃动,呈现大别山的挺拔耸立;这里“西州”指汉阳军。在突兀雄壮的大别山前,激起心灵深处的感情波涛:“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阔别了十年的山色,景色依然清秀如故亲切自然。十年前作者曾游此山,连及当年邀陪游山之人:“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寥寥几笔,朋友的豪放性格又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鲒碕,又称鲒碕,山名,在今浙江奉化县东南。此“鲒碕狂客”指“汉阳使君”,点出其籍贯。“狂客”二字,从唐朝贺知章自号的“四明狂客”而来。四明宋时称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鲒碕山在其境内,故称“鲒碕狂客”,显然以贺知章为比拟,写出这位汉阳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拥羊裘”,通过拄杖披裘的艺术形象,表达十年前朋友相逢时一块儿雪后?汉山的快乐的情致。衬托了大别山雪后的迷人的凌晨景色:“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千仞群山,配以一轮残月,同时月光照着清澈的湖水,水光又反映入楼台,真是一派景色优美,感情飘逸的山光月色。“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的《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王以宁袭用诗语,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雪天月夜的大别山,景色清秀明澈,两位挚友登山,逸兴与山月水色一起充满宇宙。词的下片,作者以飞动的笔调,把久别相逢的激荡豪情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十年的漫长岁月,个人的宦海浮沉,犹如黄粱一梦。“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过片承上启下,与上阕的“常记鲒碕狂客”相衔接,这次重游大别山,是作者在经历了打击、折磨之后,但没有使词人颓丧消极,反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比十年前更加成熟深沉。这里的“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句,与上片“邀我登楼雪霁”遥相呼应,过去是雪后“杖策拥羊裘”登上山头,这次老友之间因偶然的机会相逢,“相逐飞步碧山头”但是彼此豪兴仍不减当年。“碧山头”指大别山巅。巍峨的大别山,又一次迎接这两位老朋友,他们在“碧山头”举杯痛饮,畅谈今古,两人都壮志未遂,悲愤填膺。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生死之友“举杯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这一句写重游大别山的种种感慨,叹息过去“英雄骨冷”,现在想来清泪难收。古代如此,现在又怎么能改变得紧接着从汉阳鹦鹉洲的眼前景致联想到祢衡作《鹦鹉赋》的故事,因此作者以“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结束全词。表现了作者的事不随愿,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在这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只有满腔遗恨!他借《鹦鹉赋》为喻,道出了胸中的郁积:“飞步碧山头”的激烈情怀,在面对鹦鹉洲的怀古幽思中,又逐渐地趋于低潮,陷入沉思之中。词意是“呈汉阳使君”,记叙作者与老朋友汉阳使君的深厚情谊。王以宁对两次游览大别山的描写,文笔飞动:第一次逸兴遄飞,壮志满怀,但还没有经受过压抑的痛苦;第二次“飞步碧山头”,是在仕途险阻、人世变迁之后,感情转入苍凉深邃但词人的心理却更加成熟。词篇所展现的,是豪迈而细腻的感情体验,是壮阔宏大的突兀山峰,是千仞丛山中的月色和令人深思的“残夜水明楼”,是芳草萋萋析鹦鹉洲的怀古幽怨。词人在强烈动荡的思想情绪中,动用动静相结合的艺术手段,将大自然的环境与作者的感情波澜和谐地统一起来,“相逐飞步碧山头”,这句是写朋友邂逅相逢的万千感慨,极其激动,在翠碧的山峰上飞步相逐,情趣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界;本来是静悄悄的大别山的黑夜秀色,大别山头的月夜群峰,亦为词家一阵阵飘动的情绪狂澜所掀动所感动。动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词篇音调飞扬,顿挫有力,笔飞墨动,纵横豪石,独具异彩。来源:文言文典故|宋词鉴赏《踏莎行·杨柳回塘》;典故|宋词鉴赏将进酒(《小梅花》)·城下路;典故|宋词鉴赏《行路难(小梅花)·缚虎手》;典故|宋词鉴赏《行路难(小梅花)·缚虎手》;典故|宋词鉴赏《凌歊·铜人捧露盘引》;典故|宋词鉴赏《台城游(水调歌头)·南国本潇洒》;典故|宋词鉴赏《国门东(好女儿)·车马匆匆》;典故|宋词鉴赏《梦相亲(木兰花)·清琴再鼓求凰弄》;典故|宋词鉴赏《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典故|宋词鉴赏《琴调相引·送范殿临赴黄岗》;典故|宋词鉴赏《芳草渡·留征辔》;典故|宋词鉴赏《点绛唇·一幅霜绡》;典故|宋词鉴赏《画眉郎(好女儿)·雪絮雕章》;典故|宋词鉴赏《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典故|宋词鉴赏《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典故|宋词鉴赏《减字浣溪沙·闲把琵琶旧谱寻》;典故|宋词鉴赏《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典故|宋词鉴赏《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典故|宋词鉴赏《西江月·携手着花深径》;典故|宋词鉴赏《诉衷情·寒食》;典故|宋词鉴赏《诉衷情·宝月山作》;典故|宋词鉴赏《南柯子·忆旧》;典故|宋词鉴赏《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典故|宋词鉴赏《摸鱼儿·东皋寓居》;典故|宋词鉴赏《临江仙·信州作》;典故|宋词鉴赏《临江仙·绿暗汀州三月暮》;典故|宋词鉴赏《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典故|宋词鉴赏《秋蕊香·帘暮疏疏风透》;典故|宋词鉴赏《风流子·木叶亭皋丁》;典故|宋词鉴赏《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典故|宋词鉴赏《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典故|宋词鉴赏《还京乐·禁烟近》;典故|宋词鉴赏《满江红·昼日移阴》;典故|宋词鉴赏《忆旧游·记愁横浅黛》;典故|宋词鉴赏《西平乐·稚柳苏晴》;典故|宋词鉴赏《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典故|宋词鉴赏《浣溪沙·楼上睛天碧四垂》;典故|宋词鉴赏《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典故|宋词鉴赏《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典故|宋词鉴赏《苏幕遮·燎沈香》;典故|宋词鉴赏《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典故|宋词鉴赏《风流子·枫林凋晚叶》;典故|宋词鉴赏《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典故|宋词鉴赏《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典故|宋词鉴赏《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典故|宋词鉴赏《少年游·并刀如水》;典故|宋词鉴赏《望江南·游枝散》;典故|宋词鉴赏《四园竹·浮云护月》;典故|宋词鉴赏《氐州第一》;典故|宋词鉴赏《庆春宫·云接平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Wjp4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