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吴中凤:巧夺天工的宫廷绝技|赋能者说第27回

赋 能 Empower 者 说 第二十七回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爆红,一些借剧情与道具重回大众视线的文物与非遗也被各公众号深扒。这其中,葛老提到的神秘何家村宝藏便是让广大吃瓜群众颇感兴趣的一个梗。 大唐的最
原标题:吴中凤:巧夺天工的宫廷绝技|赋能者说第27回赋能Empower者说第二十七回最近这段时间,随着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爆红,一些借剧情与道具重回大众视线的文物与非遗也被各公众号深扒。这其中,葛老提到的神秘何家村宝藏便是让广大吃瓜群众颇感兴趣的一个梗。大唐的最高工艺?虽然剧情中没有直接出现何家村的神秘珍宝,但剧里已有的金制道具还是能给我们提供点想象线索的。无独有偶,非遗星球团队最近拜访了非遗传承人吴中凤老师,从她那里了解到了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蒙镶。来,小编借几张图带大家一窥吴中凤老师巧手打造出的宝贝~那么问题来了,蒙镶是啥?难道这就是“大唐最高工艺”?这么说《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宝贝现在还有人做?今天,小编决意将这门融合了蒙、藏、满等少数民族文化与装饰风格的京城绝技介绍给大家,由非遗传人吴中凤老师向大家蒙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北京的夏季,热气像网一样笼罩城市,除了躁与闷,其他都被滤得干干净净。非遗星球拍摄组来到吴中凤老师蒙镶博物馆所在地——温榆河畔的御码头。霞红拂晓,水清岸绿,要不是为了探寻这个被誉为“京城独一门”的老手艺,谁会想到京郊还会有这么一片与世隔绝的清凉之地呢?“做蒙镶需要心静,这里环境好,可以让我沉静下来潜心做出真正的艺术品。”自幼受道家文化影响,吴中凤老师为人为艺皆追求一种自然的回归,精致而不造作。传承蒙镶技艺近五十载,年过六十再度入世出山,为的就是这门濒临失传的老手艺能回到大众视线,在年轻一代人手中重获新生。吴中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镶工艺第四代传承人。16岁时,进入原北京金属工艺品厂学艺,师承赵秀英、宋智礼、康文生等老艺人。专攻金属錾雕工艺近五十载,作品有錾金镶宝九龙壁,无锡佛博物馆佛教系列复制作品,灵光寺佛舍利金塔复制品等。2011年,吴中凤的蒙镶作品《银鎏金镶百宝佛塔》在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上成为当天拍价最高的作品。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蒙镶技艺传承人吴中凤,非常感谢非遗星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学习非遗,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与蒙镶这一传统技艺的故事。蒙镶代表北京,更是京津冀地区独一门的手艺。据历史考证,这门手艺在1862年间就已经存在了,属于宫廷最高技艺。蒙镶技艺制作出的金银器皿等物什也往往作为宫廷重器供过去的达官贵人使用。可以说,蒙镶已不仅仅是一类艺术品,更是蒙藏宗教文化与中原宫廷文化相融合的具体体现。特殊时代下的特殊造就我与蒙镶结缘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还在车间工作时,非常幸运地遇到三位技艺高超的师傅并跟随他们学习蒙镶技艺。这一学,就是18年。教我的三位师傅都各有自己的品性、技艺、和艺术风格。我之所以在后来能做上九龙壁,这与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吴中凤老师与第一位师傅赵秀英)(蒙镶大师康文生)我的第一个师傅擅长用蒙镶技艺做各种兽类、动物,玩得生动极了!而我的第二个师傅宋智礼的作品就相对端庄、严谨一些。我的第三个师傅康文生不仅在錾刻技术上无人能比,也是所有艺术工匠中唯一一个能够做设计的。当时,我就曾与另外两个人一起跟随康师傅搞设计研发,制做出了麒麟、八仙形象的蒙镶艺术品。蒙镶这门技艺的魅力在于纯手工制作,锻炼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蒙镶的制作过程分为打胎、錾雕、攒活、焊活、抛光、鎏金、做旧、镶宝石等十几道工序,一件蒙镶作品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刚开始学习蒙镶,光是打胎铸模这道工序没个两年是下不来的,而这对人的体力更是有一定要求。那时厂里大多是男工,作为为数不多的女工之一,真要上手做锤敲之类的重活儿时我也参与其中。在制作大型壁画时,最累的时候甚至尿过血,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蒙镶中最难的是焊活。当时我做的九龙壁上面最薄的地儿可以达到拿针一扎即破的程度,要想与下面厚度完全不同的部件在一千七八百度的高温下焊接在一起,没有一定技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我能做出各种难度的蒙镶艺术品,与过去的这段学艺经历密不可分,也算是在特殊年代的特殊造就。蒙镶里的精气神就像人一样,蒙镶这门手艺也有它的精气神。(吴中凤老师作品:蒙镶狮纹银盘)(吴中凤老师作品:蒙镶银槎)蒙镶之精华不仅在于其贵重的原材料,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玩蒙镶玩的就是金银,所需原材料多为金、银、铜片、宝石等。可以说,它代表的就是宫廷艺术的最高级别,是蒙镶艺术品所有者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所以当时我做的九龙壁,所使用的金银材料就是自己买了三十公斤纯金纯银首饰熔化而得的。由此可见,蒙镶之精华中的有一部分就在于它真金白银的成本投入。除了贵重的材料外,蒙镶还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信仰寓意。蒙镶金属錾雕起源于蒙藏的土维尔民族,在明清时期发展达到顶峰。同治年间,全国范围内大批寺庙修建,在京的錾铜艺人与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们还在雍和宫附近创办了“荣和铜佛铺”,专门制作寺庙佛像和宗教法器。而这些法器和佛像雕塑,就是主要由蒙镶工艺制作而成的。这也使得蒙镶艺术品在造型与设计风格上,不仅融合了蒙、藏、满等少数民族文化,更有丝路文化所带来的佛教元素在里面。如此多元、深厚的内涵让蒙镶之“精髓”超越其华丽外表,更深入到文化内核当中。(吴中凤老师在蒙镶博物馆为我们讲述蒙镶历史)在我的北京蒙镶金银器博物馆中,随处可见富有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蒙镶艺术品。馆内珍藏有我及我的团队多年来为国家各博物馆、各宗教机构以及私人订制的蒙镶工艺品,每件工艺品都映衬着其时代的历史背景、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蒙镶博物馆外景)(蒙镶博物馆内展品)(蒙镶博物馆内展品)(蒙镶博物馆内展品)(蒙镶博物馆内展品)因为蒙镶艺术品一般贵为宫廷重器或宗教器皿,大家一般只能在像《长安十二时辰》《国家宝藏》之类的热播剧和电视节目中看到。而蒙镶金银器博物馆则开蒙镶工艺对外展示之先河,将浓缩了秦汉、隋唐,明清至今朝,的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与文化精髓的蒙镶艺术品集中展现于此。(吴中凤老师作品:蒙镶坛城)蒙镶里的“气”是手艺人赋予的。手艺人的气一方面是由父母给予的,另一方面更是从自然中获得的。为什么我会选择在这里建立工作室传承这门手艺呢?正是因为我觉得做蒙镶这门手艺需要人能静下来,回归自然。在一个不受社会污染的环境下,调节好宇宙间阴阳之气,才能做出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这个“气”中还包括手艺人的和气。非遗传承人门派各异,各家有各家所长。既然大家都对非遗保持热爱,那就不要作为对手,要吸取各自的长处,然后取长补短;最后手艺人自己的骨气。选择继承蒙镶这门手艺,那它就是你一生的标杆。在工美行业中,工匠人要自尊自爱,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这样你的作品才能以独特的品格流传于世。(吴中凤老师作品:蒙镶曼达)手艺人的传承本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这也让我相信蒙镶是一种有精神、有灵魂的东西。想要制作蒙镶,一些精神上的事物如果不给它捋顺,我是进入不了艺术创作状态的。所以我觉得制作蒙镶能给你带来一种关于自我的感觉,一种神灵的东西,它能给你指明人生的走向。让你在与他人分享蒙镶独特魅力的同时,自己也活得更纯粹。▲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不疯魔,无以成传人(工作中的吴中凤老师)现在社会上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可这个精神是什么呢?通过近五十年潜心制作蒙镶,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就是一个人一生的信仰,它不是财富之类有形的东西。这个信仰是我愿意付诸一生追求的一件有意义的事儿,是我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做一门手艺,就和演员入戏一样,你需要完全将自己放进去,与你的作品融为一体。如此一来,它的气质也就变成了你的气质,而你的任务便是将这种气质表现出来,打动观众。▲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当时在做那件九龙壁的时候,我将近四个月没有下楼,完全进入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当我在錾每一条龙时,都要想尽办法将它们的姿态表现得足够传神。龙是九种动物的结合体——蛇身、鱼鳞、虾眼,然后牛犄角、鹰爪等等,所以要是想把握好龙的姿态与神韵,就要深入了解、体验这九种动物的形态。想要做好鹰爪,你就要尝试去体验鹰爪的劲,思考怎样显现出它的力量;想要做好盘龙的蛇身,就要去体验蛇。我当时最怕蛇一类的软体动物,但为了让做出的龙形态更加生动富有灵性,我就要把自己融进去观察、想象盘蛇转起来的姿势和动作。最入魔的时候,我甚至梦到被大蟒追到香椿树上。梦醒,再去做龙,它的刚劲之态呼之欲出;再看自己做出的龙,感觉这个东西真的就在你眼前流动了,好像活了一样。那段时间,我整个人真的就像没了魂儿一样,神经几近崩溃。但到了今天,年纪也大了,我也再不能定神去做这一类的蟠龙,也不敢相信自己曾经是怎么做出这东西来的。(吴中凤老师作品“錾金镶宝九龙壁”鉴定书)(吴中凤老师作品:铜深龙出海盘)我想这或许就是蒙镶这类手艺的魅力,它会慢慢进入你的生命,让你在追求艺术极致的过程中慢慢耗尽你的生命,然后最后让你带着艺术给予你的满足、成就感身心很平和地走,而不会被太多俗世中的杂念与恐惧所困扰。与时俱进唤新生传承蒙镶技艺近50年,如今的我也年过六十了。之所以选择现在才出山,是因为我看到了蒙镶及其他传统手艺与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艰难处境,意识到了我不光要做一个艺术家,还要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将蒙镶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吴中凤老师教授学员錾刻工艺)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有很多需要向年轻人学习的东西,比如如何通过新媒体来向更多人介绍蒙镶、传播文化。但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机会通过传授蒙镶这门古老技艺带更多年轻人长大,让他们具备一些机器所不能替代的技能和价值。现在,我也在这里开设了蒙镶学习班,按照初级、中级、进阶划分,学习时间可根据学生个人时间安排和需求自由选择。年轻人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可以暂时离开城市喧嚣,到我这里来潜心学习一门手艺。就像我之前说的,蒙镶的学习是内修的过程。我希望能在传承一门手艺的同时,帮助年轻人沉静下来,让他们像我当年一样,通过体验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在这个点上不断地去挖掘、去修炼。毕竟人这一生真的一晃就过去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在体验蒙镶艺术的同时,感悟到关于人生的一切。记在最后:一部剧带来的热度足够燃起大家对于一些非遗的关注,但若想将这些历经千年的文化财富请出博物馆展柜,以新的生命重新回到我们身边,靠的则是我们每个人长期的行动与投入。大唐盛世难穿越,非遗盛景仍可续。小编希望包括蒙镶在内的非遗能指针不停转,在长安十二时辰过后继续绵延出未来千万年的盛世传奇。星球连线Q作为北京蒙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A如今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道蒙镶,但应该都对“金镶玉”这个概念比较熟悉。“金镶玉”又称“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是对在玉石、琉璃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工艺的总称。明清时期,乾隆皇帝对这项工艺爱不释手,当即将金镶玉定为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有钱难买金镶玉”的典故由此而来。金镶玉中融合了战国青铜器中的设计元素、汉代的玉、西藏的天然宝石…这样一个综合了多元文化的艺术作品拿给外国人看,它不是单一的,是人类文化与天然力量的融合。因此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在未来五年里重新恢复金镶玉技艺,把这最传统最经典的东西传承下来,并让它影响新的一代。Q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过很多镂空香囊啦、发簪啦之类的金银器,大家很感兴趣~小编帮大家问问,您还做这类的小件工艺品吗?A由于蒙镶艺术品本就是皇宫重器,所以我之前的作品大多是被博物馆收藏的复刻品。不过现在我也会接受一些私人订制产品,比如最近我看《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香囊很受人欢迎,也会以1:1比例还原制作一些,量不多,一个五百元左右。每种样子的艺术品我一般每次就做两三个,除去自己存留的一个做纪念外,其余的卖完就不再做同类型的了。星球互动在现今社会中,像蒙镶一类的非遗要怎样才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迎合市场需求呢?快来跟星球君分享你的想法与建议吧~关注并评论有机会获得星球君送出的精美小礼品哦!大家如果想要找吴中凤老师定制蒙镶艺术品,或报名参加她的私教课程,欢迎后台勾搭星球君(微信号:GSDNA001)哦~END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非遗星球和分享者所有转载或引用文字和图片请联系我们星球邀请REC抵达自我的深度人文体验扫码加入非遗爱好者社群投稿邮箱:contact@greatseed.com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N9bD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