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汪曾祺的评价文学名家汪曾祺(二):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受戒》是作者“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这个梦里的世界
原标题:文学名家汪曾祺(二):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受戒》是作者“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这个梦里的世界是作者理想的精神家园,这里的一切都是安静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小说中透过两个孩子的眼睛展示了一个桃源般的世界,在这个如梦的世界里,没有俗世的骚扰,没有一点污移杂质,自然景物纯朴、原始,氛围和谐静溢,两个少年纯净的爱情自然而然萌动,景与情浑然天成。这样一个温馨虚静的世界,是汪曾祺人生理想世界的寄托。汪曾祺是一位具有独特美学追求的作家,究其原因,与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的创作目标切切相关。关于和谐,汪曾棋自己说过两句非常重要的话:“我朴素的观念是: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以及“西方现代派的痕迹在我现在的小说里还能找到,但是我主张把外来影响和民族传统溶合起来,纳外来于传统,我追求的是和谐。”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内容主题的表达上还是个人创作而言,他都倾向于一种和谐平淡的美学思想,而这在《受戒》中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首先是内容主题上,文章的题目虽然是受戒,但开头就写了几个破戒的和尚,小说从明子的视角介绍了庵赵庄的荸荠庵,老师父普照是个枯寂的人,是这里最“和尚”的人了;大师父仁山是住持方丈,但是他们不叫他住持也不叫他方丈而叫他“当家的”,因为他在这里管的不是修行,而是生计;二师父仁海是个有老婆的人,他老婆每年夏秋会来庵里住;三师父仁渡很聪明,打牌总是赢的那个。他们也吃肉,并且不瞒人,年下就在大殿上杀猪,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老师父会给猪念往生咒超度。在这个地方,出家不叫做出家,叫做当和尚,和当农民、当木工一样没什么区别,只是一种职业。读到这里,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荒诞,在这样的地方,佛门清规没有了,森严戒律没有了,遁入空门不问红尘的清净没有了,崇高的普度众生的信仰没有了,社会礼教没有了,一切全凭着人的天性,尤其是对比着后文里明子去受戒的善因寺来看,这个地方毫无章法,混乱不堪,一群和尚就在佛祖的眼皮子底下开荤戒,开色戒,并且完全不会受到这里的村名们的指责,该是怎么样荒唐的一幅图景,但转念一想,同那些嘴里念着经,面上道貌岸然,因束缚和规矩而心中充满愤懑,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本性,没有坚定的信仰也不知该去向何方的人们来说,到底哪一种才是荒诞?或许荸荠庵的世俗,和尚们清净无染的心性,他们的“不生思虑,直指本心”才是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活,才是世间的和谐与圆满。整个故事的背景庵赵庄很小,人家不多,住的还很分散,过着朴素天然的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格局下看起来就像一个桃花源,尤其是写到小英子家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氛围的时候,与文明社会的工整冰冷不同,这里是一种恬淡和谐的感觉。在这里,人与自然环境是和谐共生的,滋润的水土给了他们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在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切都是合乎自然的,没有做作的痕迹。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又是率性自然的,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主人公小英子,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她有着自然的欲望、纯真的情爱,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焦虑或受压抑的阴影,她可以说没有受到任何“忌讳”的约束。小英子初次见到明子,就很自然地把半个莲蓬扔给他吃。以后熟悉了,明子也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小英子的母亲斥责明子时,径直叫他“儿子”,后来干脆把他认作了干儿子。明子帮着小英子姐妹画绣花,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一起踩水,一起捞荸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秩序在这里被彻底打破了,少男少女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滋养起了一种最自然的相互依恋的情感。明子在善因寺受完戒,小英子驾船去接他。她不让明子将来去当方丈,也不要他当沙弥尾,明子都答应了。小英子接着更是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要给他做老婆,已做了和尚的明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呆呆的答应了。《受戒》的结尾没有对明海和英子的爱情进行具体交代,而是用一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代替了空白,景色的渲染呈现的是欢快的氛围,留下的是纯美爱情的余味。在这里,爱被表述为一种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小说自始至终渲染的这种古朴淳厚的民风在小英子和明子身上得到了升华与深化,“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这里表现地和谐而清新。从本质上来看,这里的明海和荸荠庵都只是一个意象,一种理想。他在《受戒》一如既往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国,一个乌托邦。作者的本意并不在于写出人物形象或历史真实之类,而在于借助这个意象,这片伊甸园,曲折含蓄地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与追求。这里无所谓神人之分、男女之别、僧俗之隔,而是众生同乐,天地共谐。今日话题汪曾祺的作品中有许多唯美语句,你都听过哪些呢?来留言区交流一番吧~▼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语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z3Pb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