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题目命题出错从高考政治科命题要求看教与学

从高考政治科命题要求看教与学 阳志乔 求新、求活是近年来高考政治科命题的基本走势。命题要求考生不仅要准确透彻地理解基本知识,而且要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都对
从高考政治科命题要求看教与学阳志乔求新、求活是近年来高考政治科命题的基本走势。命题要求考生不仅要准确透彻地理解基本知识,而且要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都对高中政治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今年高考政治典型试题的命题要求谈谈对教与学的启示。第一,试题注重对知识理解的考查,因而教师要讲透知识点,学生要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这是教与学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上,而是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地说明。如采用比较法区别易混知识点,使易混知识点之间“泾渭分明”,避免相互之间张冠李戴、似是而非;采用例证法深入浅出地说明知识点,使观点易懂明白,便于掌握;采用归纳法“一针见血”地点出知识点的“穴位”,使观点简洁鲜明,重点突出;采用“对症下药”法,针对学生关于知识点的”盲区”、“误区”进行“挑灯领航”,使学生回到准确理解的轨道上来。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满足于对知识的泛泛理解,而是要“求甚解”,即通过设问、置疑和联系实际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多方位的“侦查”,以求达到“求其形,更求其神”的理解境界,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现成字句的记忆。第二,试题对知识考查的跨度增大,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对知识要做到“活学活用”。如要求辩证法与唯物论相结合:“学之”是由难到易转化的条件,说明辩证法要以唯物论(客观条件)为基础;又如关于“转基因产品问世所带来的两种不同态度”表明了哲学三个部分的观点:一是关于认识论中实践检验标准的观点,二是关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制约这一唯物论观点,三是关于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又如要求用唯物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辩证法“一分为二”的方法论来回答某地发展战略所体现的哲理。考查知识跨度增大,且强化了哲学思维方法在答题中运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相关的知识点以其内在属性串联起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覆盖整个考查内容,并且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同时要站在哲学思维的高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知识分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切不可把知识看成是支离破碎、互不相干的“大杂烩”,生吞活剥地死记硬背,而要沉下心来,细心琢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只要克服浮躁心态,以辩证思维为指导,静思默想,在心中构筑起纵横相联的知识“大厦”,并进行适度的思维训练,就一定能攻克看似复杂坚固的“保垒”。第三,评分标准“从其它角度回答或答出某些观点可酌情给分或加分”的规定,大大拓宽了答题的发挥空间,其目的在于鼓励考生创新,不拘一格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作为学生要树立自信心,不拘泥教材(但要遵循教材的基本观点),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畏首畏尾,不赡前赡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答题。在“放开”答题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扣题,不能与试题要求风马牛不相及;二是要涉及本质内容,不能以一些肤浅的东西任意堆砌;三是尽量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切忌毫无根据地空想、乱想。第四,不回避热点问题,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考查是高考政治命题的显著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把热点、重点和难点结合起来,尤其在后期复习中,要着重用所学重点、难点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不同方位地分析说明。这样既加深了对这“三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点子”上,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不可“四面出击”,把“战线”拉得太长、太宽,更不能沉溺于“题海”之中,疲于应付繁杂的试题,否则其结果只能是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第五,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是适应高考命题要求的必备素质。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提高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试举例说明思维能力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题例:要求选择“眼见不一定为实”的主要原因。选项“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容易误选。如果逻辑思维不严谨,则容易形成如下推理: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眼见的不是本质的东西→即是表面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可选择。其实,D选肢是认识的程度问题,本身不直接涉及“实”还是“不实”的问题,因而该选肢与题干需加上条件“眼见到的是现象,而现象有真象、假象之分”,才能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又如对“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粮食耕种面积”的认识,要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才能理顺答题思路:一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但耕地有其自身的条件和要求,不能人为地任意扩大”,体现了唯物论的要求;二是关于“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重点论和唯物论(认识论)意识(认识)的反作用的要求;三是“从全局观点看,要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要求。又如对“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惟一力量”的认识,可从哲学思维展开思路:一是认识论认为,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统一于实践(应用),所以知识要应用才能成为现实力量;二是从辩证法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知识为先进阶级和集团掌握和运用,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反之为阻碍力量;三是从辩证法全面看问题的观点来看,除知识外,其它精神因素也是重要力量。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面对上述命题就会陷入茫然的境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授鱼”的层次上,而是要更进一步“授渔”,在适当的时机对思维方法进行点拨并注意对思维方法的归纳、整理,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做到在灵活巧妙的命题条件下,以不变应万变,迎接各类命题的挑战。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要养成用科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尤其要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哲学常识的知识,既要把它看成一门学科,又要把它看成是科学的方法论,并以之为指导,观察和分析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力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要靠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运用。此外,从高考命题要求这可以看出对教学的以下三点启示:①高考试题答案简洁明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讲得过深、过宽和过偏,更不能以繁琐晦涩的语言讲解中学政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要以通俗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基本知识的确切含义,使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真正抓住基本知识的“要害”,从而在答题时做到表述准确、精炼。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回答问题要答到“点子”上,切不可冗长拖沓而又仅触及“皮毛”,或与设问“不沾边”。②高考命题设计一般有三个联系:联系重点、难点,联系时政热点,联系考生薄弱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上述“三点”有的放矢,不泛泛而谈;学生要注意上述“三点”的结合,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查漏补缺,不留“死角”,坚决攻克难关。③热点问题考查的是一年来国内、国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中以考查国内时事为主,而国内时事又以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考查为主。因此,在热点问题的学习中,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时事,学习不可漫天“撒网”,平均用力,而应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按上述侧重点进行重点突破。另外,对热点的学习应了解时政内容的背景,不可简单机械地记忆。高考命题总的来说,体现了着重考查能力的要求,因而高考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试机制与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其导向机制将引导中学政治课教学走上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发展轨道。鉴于此,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和搞“题海战术”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教与学的方法将失去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命题要求,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子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Glqz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