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被《自然》撤稿后再称创造室温超导_研究_迪亚斯_的材料

科学家找到梦寐以求的室温超导了吗?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在实用条件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但该团队此前声称破纪录的室温超导一直存在争议,半年前甚至遭遇论文撤稿,因此新的研究结果或将面临严格审查。 超导是指在特定低温条件

科学家找到梦寐以求的室温超导了吗?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在实用条件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但该团队此前声称破纪录的室温超导一直存在争议,半年前甚至遭遇论文撤稿,因此新的研究结果或将面临严格审查。

超导是指在特定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特性以及具备完全抗磁性的材料。一个多世纪前,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第一次在约-268°C的汞中发现了超导。也就是说,只要冷却到极低温度,很多材料可以变成超导,能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流。一些超导可以在温度更高的条件下工作,但必须施加极高的压力,因此这个方法并不实用。

而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据称他们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

研究人员将氢、氮、镥组成的材料混合在金刚石压砧中,施加不同的压力,测量电阻。在21°C的温度下,材料失去电阻,不过仍然需要约大气压力的10000倍下才能实现材料的超导性能。但这已经远低于在室温工作的超导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迪亚斯表示,“这是可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材料的开端。”

如果研究得到证实,这一革命性突破将使得超导门槛大幅降低,它可以大幅减少电力损耗,显著提高电子产品性能,甚至可以帮助人类寻求宇宙的起源等科学问题。

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临严重质疑,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期发表的文章声称在15°C下发现了一材料的超导性。2020年10月,《自然》杂志报道了迪亚斯联合内华达大学等团队在室温超导领域的突破,实现了15℃温度下的碳氢硫化物超导。但去年2月,《自然》在该论文中附上了一份编辑说明,表示正在调查数据问题,建议读者在引用时要谨慎。9月,《自然》不顾迪亚斯及其合著者的反对,撤下了这篇报告。

这次撤稿的不寻常之处在于,《自然》编辑不顾9位作者的反对采取了强制撤稿行为。迪亚斯表示:“我们坚持我们的研究结论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验证。” 该研究的合著者、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物理学家Ashkan Salamat则指出,撤稿声明并没有质疑研究结论最关键的部分——超导体电阻的下降。他说:“我们对《自然》编委会的决策感到困惑和失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澎湃新闻、杭州日报等

责编 | 冷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ZzOzr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