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50了 一点积蓄没有中国下一代的悲哀:父母不管,老师不敢管

副校长和孩子对骂  齐齐哈尔一位学校的张副校长火了,  在教室里公开与学生对骂,  被人拍下视频,放到了网上。  视频中,副校长多次爆粗口:  “我X你妈!”、“X你妈!”  男生也不甘示弱,  梗着脖子和老师对骂:  “滚你
  副校长和孩子对骂  齐齐哈尔一位学校的张副校长火了,  在教室里公开与学生对骂,  被人拍下视频,放到了网上。  视频中,副校长多次爆粗口:  “我X你妈!”、“X你妈!”  男生也不甘示弱,  梗着脖子和老师对骂:  “滚你X的X了”、“你骂谁呢?”  副校长当即脾气上来了:  “我是这儿管事的,  我告诉你,我就是老师不当了,  我也不惯着你!”  乍一看,如果不了解现场情况,  对老师人品不熟悉的人,  肯定以为又是无良老师体罚学生。  后来在微博上,  有张校长带过的学生站出来说话:  “张晓华在二中这些年来一直都一步一个脚印,  人品正直,这是公认的,  就是因为这样的负责任的教师,  敢管别人不敢管的事,  才会让二中在歪风邪气中不受影响。”  也有学生称:“晓华老师人很好,  但脾气是众所周知的,  愿各位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武断下结论。”  不少张校长曾经的学生纷纷站出来,  为张校长说话。  这才使得事实真相出来。  张校长在下课时维持课间秩序,  纠正一位同学在走廊大声喧哗行为,  这位同学置若罔闻,冲撞校长,  导致冲突,由于学生不服管,  再加上张校长脾气比较暴躁,  发生了争吵,张校长爆口:  “校长不当了,也不惯你。”  后来这件事情被曝光在网络上,  最后的结果是,当地纪委介入调查,  责令教育局严肃处理。  张副校长党内严重警告,撤职调离;  该校校长党内警告;  教育局分管副局长诫勉谈话。  如此严重的处理结果,让不少老师心有戚戚。  于是,“终于,没有人再能敢管熊孩子了。”  在今天,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  朋友跟我说:  “其实张晓华这个事情,  教育局这么处理是得当的,  因为作为一个老师,  你再怎么生气,怎么能对学生爆粗口呢?”  我说:“是呀,她都知道自己是个老师,  那个学生得多混蛋,  才能让一个成年人,  不顾自己老师的形象,  当众爆粗口去骂人。  你不能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讲,  你也替老师想一想,  毕竟,对学生承担管理责任的,  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自己。”  张晓华并不是个例,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因为老师管学生,  发生冲突,老师因而受到教育局惩罚的事情;  例如前段时间,在广西南宁,  一位老师因为阻止男生在教师走廊上吸烟,  和学生发生冲突,  被告到教育局,  老师被辞退调岗。  我一个当老师的朋友说:  “现在的情况是,  学生敢犯错,而老师不敢管。”  怎么管呢?  说轻一点没用,  说重一点,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被投诉辞退调岗,还算是轻的。  来看一则新闻。  2011年11月4日,  湖北一位初中生,上课看小说,  被班主任发现了之后,  批评了几句,而且对他罚站。  结果这位学生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后,  直接从4楼跳了下去。  班主任当场就吓傻了。  “不就是批评了他几句,  要他认真学习吗?  为什么突然就跳楼了。”  事后,教育局、当地纪委、  学生家长,连警察都来了,  闹得学校人仰马翻。  朋友说:“你说说,这样的学生,  哪个老师敢管,哪个老师敢教?”  敢管的老师都被压制了;  想管的老师看了看真管的老师的下场,缩了缩头;  不想管的老师任由着他去,  于是,家长舍不得管,  老师不想管。  你的孩子越来越野,熊孩子越来越多。  熊孩子的破坏力惊人  前阵子,一对中国夫妻带着6岁的孩子,  去美国洛杉矶度假,  结果上飞机之后,孩子一直在飞机上闹腾,  对旁边的日本华裔小哥拳打脚踢,  叽叽歪歪。  日本华裔小哥在几经包容之后,  礼貌地请求孩子的父亲能否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结果父亲直接无视。  后来实在是忍无可忍,  日本小哥痛骂了一顿熊孩子,  该父亲居然和日本小哥扭打了起来,  熊孩子还是在一旁闹腾。  乘务员暂时将他们分开。  这才安静下来。  飞机落地,迎接他们的却是FBI全副武装的执法人员,  以及边防警察、机场安保等人员。  原来冲突发生之后,乘务员任就立刻和地面机场联系了,  警察一到,直接把熊孩子一家和日本小哥带走了,  经过调查,是熊孩子飞机上闹事,  且该父亲率先动手打人,  于是熊孩子一家三口都被遣返回国了。  你知道遣返回国意味着什么吗?  知乎专业人士是这么回答的:  “遣返回国属于驱逐出境,在申请各国签证时,  都会先查核该申请者是否有被拒绝或驱逐出境的纪录,  如果有的话,基本上,如无特殊原因,  你就别想去其它任何一个国家,  即便是获得外国公司录取或只是去旅游,  也不可能了。”  2014年6月8日,  在江苏省江阴市,  两个熊孩子在家闲着没事,  把放在天台上的杂物一一向外丢下,  一块砖头击中一位新娘的头部,  新娘当刻殒命。  还有,2011年的时候,  两个熊孩子埋伏在高速道路两旁,  把路边的石块扔向来往车辆,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妻子被石块砸到,  石块击破挡风玻璃割破左额动脉,  当场流血过多身亡。  这是见诸报端的,  没被报道的事例更是多。  这就是熊孩子的闹事能力。  熊孩子熊的根本原因是意识不到错误成本  那么,熊孩子为什么这么熊呢?  麻省理工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艾瑞克做过一份小实验,  简单来说,他找了一些年龄相当,  尚未入学的孩子。  把孩子们分为三批。  艾瑞克先给他们一些很好吃的糖果,  然后把糖果收回。  然后设置了一场游戏,  每个孩子身上都绑定一个电子计数器,  他让孩子们去通关这个游戏。  不过必须要遵守规则,  每一次犯规,  电子计数器上的糖果数量都会减少,  最终他们到终点,  电子技术器上显示的数字,  就是他们可以领到的糖果数量。  三批孩子设定不同的惩罚规则,  第一批孩子,犯规时,  电子计数器的数字减少量会随着他们犯规的次数增加,  也就是说,犯规越多,  每次减少的数字都比上次减少的数字更多;  第二批孩子,犯规时,  电子技术器的数字减少总是一样的;  第三批孩子,犯规时,  一开始犯规就予以重罚,电子技术器的数字直接减掉三分之一,  不过随着犯规次数的增加,减少量逐渐减少。  最后的实验结果发现:  第一批孩子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游戏,  并且拿到较多的糖果;  第二批孩子能顺利完成游戏,  但拿到的糖果数量较少;  第三批孩子孩子很多根本无法顺利通关游戏,  并且到后期大吵大闹。  艾瑞克说:“同样的孩子,  在不同的场景下,会乖,  也可能会熊,关键看你怎么向孩子传递错误成本。”  很多人认为,熊孩子之所以熊,  是因为没有意识到错误成本,  其实不然,熊孩子之所以熊,  是因为家长和社会没有正确地向孩子传达犯错成本。  第一批的孩子,由于惩罚力度是逐渐增加的,  他们对规则会愈加敬畏,  同时之前的惩罚作为已经失去的错误成本,  会让他们珍惜已有的糖果;  第三批的孩子,由于一开始惩罚力度就很大,  但他们对规则又不是很熟悉,  所以难免会再次犯规,  而惩罚力度又会逐渐减少,  会在他们心里形成规则不重要的印象,  所以,他们在后期犯规会越来越频繁,  通关不过游戏,于是自暴自弃,  甚至挑战更大的规则,  那就是游戏规则本身的科学性。  这也形成我们眼中的熊孩子闹事的形象。  其实,绝大部分熊孩子闹事,  都是家长和社会错误地传达犯错成本。  只有老师才能教育好熊孩子  这个实验还能得出一个结论:  只有老师才能管好熊孩子。  我一个做过幼师的朋友,  按照幼儿园的那一套教育规则来教育她的小孩,  每次看到因为惩罚,孩子掉眼泪,  都会心疼,把惩罚力度降低。  她说:“其实父母是代替不了老师这个角色的。  因为父母,就是父母,是有血缘关系在的。”  让有血缘关系的父母,  充当职业教育者去管熊孩子,  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错位,  正如艾瑞克所说,  这会错误地向孩子传递犯错成本。  因为父母总会降低犯错成本。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若真的按照这句话来,  恐怕绝大部分的孩子,  都会是别人眼中的熊孩子。  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和子女是一体的,  父母作为教育者,没有办法像老师那样,  以第三方身份存在,客观教育孩子。  也不会忍心。  如果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是让孩子懂得基本的社会规则,  那么与父母相比,  老师这个角色,离社会更近一些。  教育学家孙忠育先生说:  “现代教育之所以摒弃私塾,  让孩子进入学校。  就是以为私塾是私学,  而学校是公学。  私塾是熟人关系社会里的产物,  而现代学校是契约社会的产物。”  换句话说,现代学校,  比以前的私塾,更像一个社会,  孩子们进入学校,  熟悉并遵守学校的规则,  更有利于以后他们进入社会,  熟悉并遵守社会规则。  你不忍说的,老师不会不忍说;  你不忍罚的,老师不会不忍心;  你不忍管的,老师不会不忍管;  你不好管的,老师不会不好管。  熊孩子如果是父母惯出来的,  最好的办法,是让老师去管!  给老师管的权力,  让熊孩子意识到,  学校就是社会,违法社会规则,  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如此,规则意识才会深入他心。  给老师敢管的权力  张晓华副校长的处罚通知下来之后,  我朋友圈里的老师们一篇哀鸿遍野,  大部分人都在说:  “好了,那我以后不管了,  你闹事你闹好了,你考不上大学,  你犯事蹲监狱,你杀人放火,  你被判无期徒刑死刑,随你去,  我一个月拿我几千块钱的工资,  乐得清闲。”  的确,虽然这位副校长骂人不对,  但处罚结果如此之重,  让很多老师凉了心。  家长惯着,老师不管,  熊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  事实上,在欧美韩国等国家,  都有针对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  赋予老师作为社会角色的代表,  向孩子传递规则意识,  并让他们意识到,触犯规则要收到惩罚。  例如在最为尊重个性的美国,  也是允许适当体罚学生的,  对于极个别的熊孩子,  美国有少年法庭,  会让他们承担法律责任;  韩国则是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  对不听老师的反复训诫和指导,  无端孤立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超过学校规定的罚分学生,  允许体罚。还对体罚工具做了规定,  对小学、初中生,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  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  长度不超过60厘米。  当然,也可以用给学校的义务劳动,  来代替体罚。  总之,发达国家,  都明确规定了对熊孩子的惩罚措施,  并给予教师敢管的权力。  但无论怎么样,首先,要给予老师敢管的权力。  一个老师都需要战战兢兢对面犯错学生的社会,  一个老师无法在学生面前挺直腰杆告知他错了的社会,  必然熊孩子满地,  也必然不会是一个有教养的社会。  父母可以是孩子的人格榜样,  但父母永远无法代替老师,  成为社会规则的捍卫者。  所以,正如孙育忠先生说:  “别把老师置于不敢管的境地,  因为你的父母偏袒你,  如果老师再偏袒你,  未来,社会会加倍刺痛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nqVOrm.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