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羞愧感和内疚感的区别

内疚感和羞愧感这两个词我们天天听,但是它们到底有何不同呢?对我们认识自我和他人、对心理治疗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1. 公众/个人隐私的区分 有时候,人们似乎需要在他们做错事,又未真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糟糕之前被抓包。想想那些玩弄女性的
原标题:羞愧感和内疚感的区别内疚感和羞愧感这两个词我们天天听,但是它们到底有何不同呢?对我们认识自我和他人、对心理治疗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1.公众/个人隐私的区分有时候,人们似乎需要在他们做错事,又未真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糟糕之前被抓包。想想那些玩弄女性的政客们,他们在私下里还在继续进行着他们的勾当,只有在被发现的时候他们才会说自己做了很不合适的事情。在这种例子中,哪种情绪似乎没有被激发出来,是内疚还是羞愧?内疚感:是一种”由于人们认为自己做错了或不道德的事情而自我责备的痛苦感觉”(韦伯斯特新世界字典,1982年)。羞愧感:是“由于自己或他人的不当行为、无能等而失去他人的尊重的痛苦体验”(韦伯斯特新世界字典,1982年)。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内疚感似乎是一个更好的答案,因为它不依赖于别人是否知道自己的错误。从定义上看,羞愧感似乎与公众评价有关。它也是人类极其重要的一种情感。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没能做好的事情会被众所周知——即使我们的内疚感觉很微弱,我们都会体验到羞愧的感觉。当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觉很糟糕的时候,不管别人是否知道这件事,我们都会产生内疚感的体验。而只有当我们的错误行为被别人知道的时候,羞愧感才会出现。所以,感到羞愧的能力会让大多数人遵循道德准则。2.内疚/羞愧感中自我的角色内疚与羞愧之间的公众/私人的区别也许是最明显的,但却不是唯一的区别。至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别需要考虑,它使得区分羞愧感和内疚感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时候个体在私人场合也会出现羞愧感。在每个人的相对角色中,内疚和羞愧常常是不同的。内疚和羞愧都带有个体对自身一定程度的负面评价,但内疚的时候,自我通常不是核心焦点,而感到羞愧体验时,自我通常是个体的核心焦点。那个有内疚感的政客会说:“他背叛了他的妻子”。那位感到羞愧的政客则会说:\"是他背叛了他的妻子\"。所以,即使在私密的情况中,如果这个自我与不道德的行为所牵连,我们也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羞愧,(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内在的”羞愧,以将它与更直接地由公众的曝光而引起羞愧感相区别,我们称之为“外在的”羞愧)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解释为什么羞愧感而不是内疚感往往会更令人厌恶和难以驾驭。认为自己是有缺点的、是劣势的和有缺陷的可不是什么好玩有趣的体验,而这种自我评价可能会对个体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3.所以总的来说,内疚感和羞愧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内疚感是一种因为相信自己做了错事或不道德而自我责备的痛苦感觉,不管别人是否知道自己的过错,个体都会产生内疚感的体验。尽管内疚与消极的自我评价有关(毕竟是自己做了错事),但这种感觉的核心焦点通常是错误的行为,而不是与行为相关的坏自我。而羞愧是一种对道德错误或应受责的行为的回应。羞愧感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感觉,因为它与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关,而不仅仅是我们的社会角色或形象。羞愧感来自于我们对道德标准的看法或行为,以及我们对自身念头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一个衡量标准。所以,羞愧感往往指向个体自身,内疚感则与个体行为或行为有关,与责备和懊悔的情绪体验有关。羞愧说:“我很坏。”内疚说:“我干了件坏事。”如果我们的言行不符合标准而我们又没有注意到,我们可能会感到“羞愧”。同样,如果我们的缺点是我们自己的错的话,我们也会感到羞愧。最后,我们有可能感到羞愧,也就是,别人和我们分享的东西而感到羞愧,或者为她感到羞愧,特别是当她与我们紧密相连或与我们联系在一起时。面对同样的情况,高自尊的人更容易感到内疚而不是羞愧,更有可能采取纠正或挽回的行为。自尊心较弱的人往往会对自己更苛刻,也更容易感到羞愧。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用责备或轻蔑的态度来抵御感到羞愧的感觉,通常是对那些让他们感到羞愧的人。然而,个体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应对方式,最终可能会导致更深的羞辱体验,甚至导致自身更低的自尊感。虽然压倒性的羞愧可能是毁灭性的,但温和或适度的羞愧感主要是一种正义的力量,激励我们在更有道德的生活中前行。羞愧和内疚常常相伴而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常常会感到困惑的原因。例如,当我们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伤害到别人时,我们经常会为这样做(内疚)而感到难过,同时,也会感到自己不够好(羞愧)。然而,内疚和羞愧是截然不同的情感。羞愧是自我冲突的,也就是说,与个体的自我形象以及自我的需求、目标相冲突,而高层次的羞愧与心理功能失调有关。特别地,饮食失调和许多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羞愧感,也可以理解为自恋,即是说对羞愧感的防御。另一方面,内疚是自我协调的,也就是说,个体自我形象和自我的需要、目标是一致的。而且除非让自己陷入全面崩溃的状态,否则与心理功能失调是无关的或相反的。Additionreadings(延伸阅读):1.Braithwaite,J.(1989).Crime,shameandreintegration.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Cohen,T.R.,Wolf,S.T.,Panter,A.T.,&Insko,C.A.(2011).IntroducingtheGASPscale:Anewmeasureofguiltandshamepronen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00,947-966.3.Gilbert,P.(1998).Whatisshame?Somecoreissuesandcontroversies.InP.Gilbert&B.Andrews(Eds.),Shame:Interpersonalbehavior,psychopathology,andculture(pp.3–38).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4.Smith,R.H.,Webster,J.M.,&Parrott,W.G.(2002).Theroleofpublicexposureinmoralandnonmoralshameandguil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1,138–159.5.Tracy,J.L.,&Robins,R.W.(2006).Appraisalantecedentsofshameandguilt:Supportforatheoreticalmodel.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32,1339–1351.6.NeelBurton(2015)HeavenandHell:ThePsychologyoftheEmotions.翻译&编辑:郑子玲来源:PsychologyToday微信原标题:《深度谈情绪——羞愧感和内疚感》-------------------------------------------------------------------------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4zM0d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