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总是说找到你热爱的事情在上海骑电驴的外国人,他们最怕的事情是……丨现在上海

本文转自企鹅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 外国朋友第一次来到上海,“魔都”对于心灵的震撼,通常从无比发达的交通开始。 除了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再偏僻也能瞬间找到车的打车软件,还有一种神奇的交
原标题:在上海骑电驴的外国人,他们最怕的事情是……丨现在上海本文转自企鹅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外国朋友第一次来到上海,“魔都”对于心灵的震撼,通常从无比发达的交通开始。除了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再偏僻也能瞬间找到车的打车软件,还有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迷倒了一大片外国友人。这种交通工具比骑自行车轻松,又比骑摩托车“文雅”。阿姨爷叔欢喜叫它“电瓶车”。如果叫得洋气一点嘛,那就是“小电驴”!在上海骑“小电驴”,便宜又拉风。但最怕的就是车子不翼而飞。在这件事情上,谁没有付过几次“学费”呢?歪果仁踏电驴▼点击观看▼一当你在上海的十字街头等红灯时,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电瓶车当中,时常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一脸蒙圈地混在队伍里。他们双手紧紧地抓着车把,好像握着一份价值不菲的商业保险;略带惊慌的眼神在红绿灯与人流之间来回漂移,随时准备着和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一起呼啸而去。如果路口是一个朋友圈,你肯定想情不自禁地给他点个赞:真是一个融入异乡文化的高手啊!骑小电驴也可以很有范儿有时候,你会在永康路半露天的酒吧门口看见他们:几辆电瓶车朝路边一放,撅着屁股趴在窗户做成的吧台旁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以此来达到泡吧与健身的双重目的。还有那些集生猛、鲜活、便宜于一身的小菜场,也总让外国朋友们眼界大开。骑电瓶车去菜场买菜,已经成了他们在上海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多外国人在出行方式上已经入乡随俗了等到他们离开上海的时候,电瓶车成了想念上海的理由之一。于是有些电瓶车的洋粉丝把这样好东西带出上海,走向了世界。美国人张洋告诉我们,他有一个好朋友回到田纳西州后,就开了一家专卖电瓶车的商店。并且,每年都来上海参加展销会,发掘各种最新款式带回大洋彼岸的家乡。二2013年初,来上海工作的第一个月,德国人何金斯就买了辆电瓶车。那天,他在家附近的哈密路上散步,拐进路边一家电动车行,一眼相中了一辆挂着大头灯的亮橙色“小电驴”。老板告诉他,这辆车只需充电几小时,就能开上数十公里。而且,只要3000多元人民币。何金斯一听眼睛就亮了,立马把它拿下。德国人何金斯骑着他的亮橙色“小电驴”“我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生活过。除了德国,还有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等等。摩托车经常骑,但是从来没有骑过电瓶车。”他说。第一次来中国,何金斯就被这种温文尔雅的交通工具吸引了。“跟摩托车相比,电瓶车既不吵,也不臭,又没噪音,价格也不贵。戴上头盔更加安全骑着“小电驴”在上海寻找各种风味小吃,是让何金斯乐此不彼的事情。他知道澳门路礼拜五的清真集市,在那里能买到正宗美味的羊肉串。他还了解哪里的“biangbiang”面(西安小吃)有嚼劲,哪家小店的大馄饨最好吃。“在上海,只要有一辆电瓶车,你就能方便地找寻到各地小吃。尤其是那种非连锁的小店,更有生活气息。多吃几次,老板肯定认识我。”他说。三一辆3000元的电瓶车,折算成欧元大约是400欧。在奥地利人罗伯特(化名)看来,这样的价格简直便宜得感人。“在奥地利也偶尔能见到电瓶车,但价格要2000欧左右。在上海买一辆不错的电瓶车,价钱比奥地利一辆普通自行车更加便宜。”“小电驴”的价格对于外国朋友来说是相当诱人的跟何金斯相比,罗伯特的电瓶车生涯就比较坎坷了。在上海的8年里,他前后买过5辆电瓶车。这个记录可能超过了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其中,有一辆车本来好端端地停在小区的非机动车库。没想到邻居的电瓶车莫名其妙自燃了,株连一大片,罗伯特那辆刚换不久的新车也没能幸免。“就是‘火’了。”他举高双手比划出燃烧的情景,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努力解释说。还有一辆被罗伯特骑去虹桥机场附近办事。等他回来发现,这辆可怜的“小电驴”车锁被砸坏了,坐垫、车身面目全非,像一个受尽惊吓的小猫在风中瑟瑟发抖。虽然频繁地买新车,但罗伯特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情。“因为跟欧洲的价格比,上海的电瓶车真的便宜啊!”他说。在欧洲电动车的价格可能要比上海贵上好几倍况且,抱着入乡随俗的观点,他每次都会选杰宝大王、雅迪“小龟王”之类的大众化品牌款式。以前在欧洲,罗伯特的爱好是骑摩托车,时常飙到250码飞驰在公路上。如今,他成功转型为上海奶爸,有两个年幼的女儿。每次带她们去超市,罗伯特总是把“小电驴”骑得比路上的自行车还慢。以20码的龟速笃悠悠上街遛娃买菜,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十分满足。四美国黑人小伙杨超在上海的“小电驴”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来上海之前,他在北京、广州、重庆都生活过。他待过最久的地方是郑州。因为一身黝黑的皮肤,时常有粗糙的大老爷们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好奇地用手捏捏他的臂膀。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杨超都忍不住吐出一句相当标准的河南话:“你弄啥呢?”由于自带北美洲热情阳光的气息,杨超在郑州交到了不少好朋友。朋友们看他天天乘出租车开销大,便送了他一辆二手电瓶车。3年前,杨超从郑州搬来上海,特意找了一个搬家公司,把那辆电瓶车连同其它家当,一起运到了松江大学城附近的一个小区。停在十字街头举目望去周边常常都是电瓶车搬来两个月后,有天他回公寓取东西,把电瓶车停在楼外的空地上,只随手上了车身自带的锁。等电梯的时候,他还不断探出头张望了几眼自己的电瓶车,美滋滋地想着“还在呢”。结果才几分钟的功夫,等他下楼时,车已经不见了“后来我去物业管理处看监控录像,视频里一个人蹲在车旁边,只拨弄了三两下,就把车开走了。”这一“高超”的偷窃技术让他目瞪口呆。要知道,防盗可是在上海骑电瓶车的必备技能。到目前为止,上海是杨超在中国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他在这里有自己的乐队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上海这座开放的城市让他觉得,离自己的音乐梦想更靠近了。外国朋友不仅学会了骑电动车还学会了违章……他尤其喜欢上海的阳光和公园。“不过,我白天不去逛公园和小区绿地,只有晚上去。”肤黑齿白的杨超告诉我们,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被晒黑。唯一让杨超有点遗憾的是,“在上海,大家都太忙了,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朋友。在地铁里,所有人都在看手机,走在路上也是。”好在,他觉得自己最近有望交到不错的新朋友。“6月的一个晚上,快要凌晨了,我演出回家,走到楼下时,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台阶上,就着风喝闷酒。我过去跟他说:‘你等等我’。”“我跑去24小时便利店买了四瓶啤酒,坐在台阶上陪他喝。”“他跟我讲工作的压力,和女朋友吵架的烦恼。我很开心在上海这个地方,有人能和我聊这些。”五15年前,德国人刘碧娜和家人一起来到上海。那时,她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电瓶车会成为她“忠实的朋友”。初到上海时,刘碧娜觉得,满大街的电瓶车看上去好像很“危险”。在她眼中,能够在电瓶车上挂满大包小包,并且在滚滚人潮中优雅地保持平衡,甚至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这简直像表演杂技般不可思议。“大家都骑得那么慢,竟然还不会倒,太神奇了。”她说。刘碧娜曾经觉得骑电瓶车是件“很危险”的事当时,她做着半职的工作,生活重心是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再加上丈夫公司给他们派了车,所以她从来没想过要“挑战”电瓶车。然而,来到上海的第8年,刘碧娜的丈夫突然去世了。生活的重大转折让她措手不及。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没了,轿车也没了。那时家里三个孩子年龄还小,已经45岁的她,不得不重新开始,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家。她把半职工作调整为全职,并且为了方便买菜、购物等出行,她终于下定决心买下一辆电瓶车。“第一次骑电动车,我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连儿子都嘲笑我。那天我在小区里练习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敢尝试慢慢地骑到马路上去。”现在刘碧娜骑电瓶车已经很娴熟了很快,这辆电瓶车就为她拉开了一幕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幕布。除了每天骑去上班外,她开始对家附近各种便利店、超市、菜场熟门熟路。电瓶车还帮她找到了许多深藏在小马路尽头的风味小吃。爱吃兰花干、油豆腐、豆皮等各种豆制品的她,成了麻辣烫小店的常客。这些年,刘碧娜的孩子陆续回到了德国。去年,和她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黑色拉布拉多“摩卡”也因为生病过世了。刘碧娜为喜欢热闹的摩卡选择了和其他小猫小狗们一起群葬。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回德国,依然一个人留在上海生活?刘碧娜说:“我喜欢在上海教书的工作,也喜欢上海。我喜欢早上吃稀饭,也喜欢骑电瓶车到菜场去买榨菜和兰花干。”“在菜场里,我总是固定在几个摊位买菜,小贩也有一点认识我,知道我爱吃什么,还给我推荐新鲜上市的菜。”刘碧娜喜欢上海小菜场里的各种豆腐她说,有时候的确会想念远方的家人,也想念已经离世的亲人和摩卡。但在上海,工作与生活的日常给了她精神的寄托。6月的一个下午,和每个普通的日子一样,刘碧娜从停车场取出装有塑料遮阳伞的电瓶车。她穿过好几个十字路口,在一个看起来杂乱又富有生气的小菜场里,买了榨菜和三四种不同样的豆腐。然后骑上电瓶车,把菜放在脚边,和路上所有骑着电瓶车的人一起,驶入布满烟尘与暮色的街道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QJB46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