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讲近代历史mp3讲给孩子的西夏历史(下)

在李元昊辉煌建国后,西夏又经历了李乾顺、李仁孝父子接连一百余年的安宁统治。接着就急转直下,惨遭成吉思汗灭国。
(接中篇)讲给孩子的西夏历史《下篇》李元昊去世后,他的另一个儿子李谅祚继位,成为西夏第二代国君。李谅祚统治期间,力图在宋辽之间取得平衡,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跟宋闹翻,保持两国友好关系,保住两国贸易往来,使得老百姓生活比较安稳,西夏的国力也达到了鼎盛。 可惜,李谅柞只活了21岁就死了,他的儿子李秉常继位。小皇帝年幼,就由他的母亲梁太后临朝听政,掌管国事。梁太后掌权期间,西夏和宋的关系又陷入了紧张,不再与宋友好。这是因为,梁太后是汉人,而西夏多为党项人,她怕与宋友好的话,党项人不认可她,从而威胁她的统治。所以她一开始掌权,就不断出兵攻打宋朝边境。 李秉常年幼继位,和他的母亲梁太后在朝政问题上意见不和,这一时期,西夏政权不太稳固。宋朝就想趁机把西夏给灭掉。宋神宗找了个借口,派出5路大军共36万士兵,打算一举灭夏。 请君入瓮这5路领兵的将领,不是宦官就是外戚,只有1个是上过战场的武将。一开始,夏国这边连连失败,丢掉了很多堡寨。此时,掌权的梁太后也有些着急,组织文臣武将召开会议,讨论该怎么应对。年轻的将领都赞同与宋朝决一死战,让宋军尝尝党项武士的厉害。只有一位老将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太祖太宗时代之所以多次打败宋军,主要是用游击战,敌进我退。不能跟他们硬碰硬,而是要诱敌深入,把他们放进来,咱们囤积重兵,再截断他们的粮道,让他们没有粮食,不战自溃。这叫“请君入瓮”。 梁太后听从了这位老将的计策,告诉各路将军,宋军一来,能战则战,不能战就跑,跑不了就投降。投降了也不问你们的罪,等到我们夏国大军反攻时,你们再回到自己阵营就好。夏军各路将领接到命令后心想,这还不好办,咱们就打开城门迎接宋军吧! 夏军这边完全不抵抗,宋军的进展非常顺利,尤其是其中一路由宦官李公公带领的宋军,一路上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还抓了1万多夏军俘虏。大军还没进入夏国境内,夏国守将就带着手下在城门外跪着迎接,大喊我们投降!但我们城内没有粮食,我们手下这几千号人就得由您管饭了! 李公公说没问题,你们既然已经投降我们宋朝了,给我们做向导,管饭是应该的。这些带路的俘虏总带宋军走瞎道,在沙漠里兜圈子。没过多久,宋军带的粮食和水就快吃完了,茫茫大漠,没水没粮,几天下来,不用打仗,宋军这一路几万人的军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第一路宋军不战自败。 第二路宋军的统帅是崇鄂,他率9万宋军进攻夏国的米脂,没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夏军,继续进攻下一个州县。下个州县也打开城门投降了。这本来就是夏国的计策。崇将军非常得意,继续进军,收复了银州。战报送到朝廷,宋神宗高兴坏了,立刻给崇将军加官进爵。 第三路由宦官王公公带领,行进缓慢,一直在沙漠边缘。王公公手下的大将们就按捺不住了,觉得崇将军那一路都立功了,咱们也得赶紧立功好拿赏赐。他们就撺掇主帅王公公加快进攻速度。王公公一路就冲进了宥州。进城后一看,宥州城内只有五百多老弱残兵。宋军把这些人统统杀掉,把攻破宥州的捷报传回朝廷。 第四路大军主帅是皇帝的舅舅高国舅。他听说其他几路都立功了,自己还没立功,回去无颜见皇帝,就抓紧时间行军。兵至西夏的一座堡寨,守将开城投降。大军继续进发,沿途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很多夏国州县。但他没意识到,这些州县内没见到一个夏国士兵,全都是空城。不仅如此,自己也没有得到一粒粮食。大军越往前走,越陷入无水无粮的困境。 第五路大军人数最少,只有5万,主帅是都总管刘昌祚。刘将军常年在边境作战,是和夏军交过手的。和一队夏军干了一仗后,刘昌祚继续北上,一鼓作气打到了灵州城下。正准备一举拿下灵州,收到了高国舅的快马传信,让他原地待命,不要进军灵州。其实高国舅是想自己攻进灵州,好向皇帝邀功。 没多久,高国舅率领的第四路大军赶到了灵州,两路会师,一共十几万宋军。此时,灵州空城一座,只有几百个和尚道士。高国舅就对刘将军说,皇上说你不听我的命令,不按计划行军,已经将你撤职了,你已经不是统帅了。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高国舅还把刘将军这一路缴获的牛羊骆驼布匹物资全给没收了,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刘昌祚带领的5万士兵不满,大家都不再卖力干活了。 高国舅下令攻城,这才发现粮草、攻城工具都没带够。想要攻城,连云梯都没有,怎么攻?高国舅下令,把灵州周围的树砍了,制成云梯。士兵往四周一看,汇报说:这周围的树还没我们胳膊粗,都是小树,5岁孩子一脚都能踩断,哪儿禁得住我们?  高国舅又让士兵去背土垒墙。他想着,垒到和城墙一样高的时候,就可以爬进城墙。宋军这边折腾着垒墙,夏军已经汇集了数十万大军在灵州、夏州云集。一看宋军在垒墙,梁太后下令掘开黄河七星渠,以水代兵。大水咆哮着冲向宋军。宋军没有做好准备,还在那边垒墙,大水一冲过来,土墙一下就被冲垮了,十多万士兵也都被水淹没。有些士兵为了躲水,跑到灵州城下对着里面的夏国守卫大喊”开城门!我投降!快开门让我进去!” 高国舅打马就跑,心说我可不能死,我死了皇上少了一个舅舅!然后他告诉刘昌祚,你殿后吧,我先走了!刘昌祚只得收拾残兵,边战边退,伤亡惨重,一直退到了陕西渭州。 这两路大军败了。李公公那一路已经败了,崇鄂那一路行至夏州,军粮供应不上,士兵们饿的跪在地上哭。又遇上了暴风雪,9万多人还剩下3万,无力再战,只好狼狈撤回。王公公一看,其他4路都垮了,就剩我1路也没什么用了,咱收兵吧!这一路也撤了。 宋军兵分5路讨伐西夏,大败而归。宋神宗大为恼火,他命令大臣总结失败原因。大臣们就总结了,首要原因是战略部署失当。兵分五路、互不同属,被夏军各个击破。整体优势转化为局部劣势。而西夏正好相反。其次,兵分五路,如果都是能战之将统率也不至于太惨,但是宋军这次用错了将领,不是宦官就是皇帝亲戚,还有一个吹牛皮的。只有一个能打仗的,还被设置了很多限制。五路大军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将领。 失败之后,神宗皇帝也认识到了错误,很后悔。按道理,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损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应该好好休养生息。但宋神宗觉得很丢脸,他一定要把这个败局给扳回来。他就问这几个将领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打赢西夏?这些刚吃了败仗的将领们不想承认失败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行。李公公首先就对宋神宗说,这次失败不是我们不会打仗,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根据地,深入西夏国境就吃亏。这回咱们就一路大军去讨伐他,集中兵力,直捣西夏的鸣沙城(今宁夏中宁县)。我们以鸣沙城作为根据地,一定可以一举荡平西夏。 崇鄂听完,心想李公公都在皇上面前献计了,我也不能落后。他提出了相反意见:主张经营永乐地区。《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也建议在永乐筑城,隔断夏人越过沙漠的路。 皇帝听取了崇鄂沈括的建议。 被困永乐宋军准备在银州、夏州、宥州三州交界的永乐地区筑城,派了一个文官给事中徐喜到前线。徐喜到了前线,认为这里是天险,可以筑城。但是崇鄂却反对,说此地虽然山势险要,但是缺水。如果在此地筑城,大军会活活渴死。徐喜不听。其实他是一个纸上谈兵、不懂兵法的人。他坚持在永乐地区筑城,发动了20多万民夫,日夜不休,苦干了半个月,修了6个堡寨。宋神宗很高兴,给这些寨子赐名为银川寨,让徐喜率领部队驻扎在这里。永乐地区对于西夏来说是个军事要地,梁太后听说宋军在此筑城,就派大将率领20万夏军把永乐城团团围住。 城筑好后,徐喜留下一员大将曲真,率军万人防守,自己回到50里外的米脂休整。部下几次来报,说西夏大军要夺永乐。徐喜才半信半疑的派兵增援。临行前,一员部下跟他说,永乐城小,又没有水源,不宜驻守。徐喜不听,执意带领大军来到永乐城。登上城头一看,天哪,夏军真来了!二十万夏军,刀枪耀眼,铁甲争鸣。又有一员武将提议说,趁着夏军还没列阵,我们赶紧发动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要是等夏军列好了阵,我们就打不赢了。 徐喜冷冷地瞪了这员武将一眼: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懂什么?我们天朝大军正义之师,就得两阵对峙堂堂正正的打!说完他就走上城头指挥战斗。 说话间,夏国的铁鹞子骑兵就开始过河。曲真建议徐喜,兵法有云“击敌于半路”,咱们趁他们过河到一半的时候赶紧进攻! 徐喜依然是听不进劝,非说咱们讲仁义,不做趁人之危的事。一会功夫,夏国的铁鹞子兵就过了河,兵马一冲上岸,宋军就抵挡不住了,很快败退下来。徐喜带着部下狼狈退回永乐城内。 西夏军轮流攻城,宋军不得喘息。没过多久,粮草已经消耗完。更可怕的是,正如当时崇鄂担心的,这里连喝的水都没有。 没办法,徐喜只能下令打井。打下十丈才见到一点水。水一打上来,徐喜下令按职位高低喝水。这个时候,士兵们都开始喝人血充饥了,搅马粪喝马粪汁,好不容易见到水,哪还管什么职位,为了一壶水开始自相残杀。城里乱成一团,随时可能被夏军攻破。曲真劝徐喜,趁现在士兵还有力气,咱们得突围出去。再耗下去大家都得死。 徐喜却说,我身负皇命,镇守此地,逃跑对不起天子。我决心以死报国,与城池共存亡。夏军就向城里的宋军喊话,说赶紧投降吧,你们城里连一滴水都没有了!徐喜站在城楼上,举起自己的水壶给夏军说:谁说没有水?瞎了你们的狗眼!说完,哗一下倒了半壶。 城下的夏军哄堂大笑:您就这么一点水了,别撒给我们看了,您喝了多好啊!这么点儿水您还好意思撒!夏军对永乐城围而不攻,故意耗着城里的宋军,知道他们已是瓮中之鳖。几天后,李元昊下令攻城。永乐城转眼就被攻破了。这时,一开始劝徐喜趁敌人没列好阵就进攻的那位老将,准备冲出去和夏军决战。他的孙子也在军营里,抱着他的腿哭着说,爷爷你趁乱赶紧走!老将军仰天长叹:我年已七十,跟夏国打仗从来没失败过。今天落到这步田地,身受皇恩,理当以死报国。说完,纵马冲出去,就再也没回来。其他的宋军将领也纷纷迎战,有的被俘,有的被杀。曲真换上小兵的衣服,狼狈逃走。徐喜不知所终。 宋朝这一次又犯了择将非人的错误。这一次损失将领二百多人,精兵万余,筑城的民夫也大多死于乱军之中。消息传到朝廷,神宗皇帝难过的哇哇大哭,吃不下饭。第二天上朝,皇帝对着文武百官又是大哭一场。下面一帮官员低着头不敢看皇帝。原打算在永乐城扳回一局,没想到败的更惨,花费的钱财无数,死亡的将士民夫多达60万。 永乐之败后,皇帝知道了,西夏真是不好对付,自己的将领们能力也不行,神宗一朝,再也不想和西夏打仗了。附录西夏与宋五次战役形势(本图表为李白小筑原创)(点击图片更清晰) 由盛转衰西夏这边,虽然打赢了,但也消耗很大,民不聊生。直到梁太后去世,她的孙子崇宗李乾顺继位,采取了依附于辽,且与宋和好的策略,发展生产,休养生息,才渐渐恢复了因连年战争而遭受损失的国力。 平时,崇宗李乾顺经常与他的同父异母弟弟查歌讨论兵法。查歌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力气很大,能一箭射穿三重铠甲。查歌就对李乾顺说,为什么咱们和宋朝打仗总是失败呢?论兵器的精良程度,咱们的铠甲宋朝人射不穿;咱们的宝剑削铁如泥,宋朝人得到一把都引为至宝,宋朝皇帝佩戴的都是咱们夏国宝剑;咱们的弓也天下闻名。平地打仗,咱们有骑兵,山地打仗,我们有步兵。但为什么咱们还经常打不过宋朝呢?就是因为我们太墨守成规了。几十年下来,打仗的方法一成不变。咱们一列阵,宋朝就知道咱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就知道怎么抵挡。所以咱们必须学习宋朝的长处,改进咱们的不足。宋朝有什么长处呢?他们在所有的边境、险要处都建堡寨。这些堡寨,易守难攻。咱们花费很大力气攻城略地,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宋朝人多,死一万不算啥;咱们可死不起。所以咱们也要修堡寨,采取守势。 崇宗听了弟弟的建议,给他兵权让他去安排。崇宗皇帝重新设立国学,学习中原文化,西夏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宋朝这边,神宗去世,徽宗继位。宋徽宗是个不务正业、不懂治国理政的皇帝。他听信奸臣童贯的计策,为了显示自己国力强盛,出兵伐夏。 童贯派大将刘法率领2万宋军从统安城出发进军夏国。夏国应战的将领是皇帝的弟弟查歌。查歌看到宋军到了,就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三层,步兵往前攻,骑兵绕到宋军背后与宋军激战。激战了七天,宋军打不过,刘法下令撤军。宋军一退就没了章法,一撤军就是溃退逃跑。 士兵们一跑,刘法也跟着跑。但是太倒霉了,他从马上掉下来,摔到山崖里,摔断了腿,被一个夏国小将追上来,砍掉首级,献给了夏国统帅查歌。 查歌看到刘法的首级特别惋惜,说:刘法将军几次在边境战役中打败我,天生神将,我很崇拜他,虽然他是我的敌人,但是我很喜欢他。没想到他今天死的这么窝囊。 这一路宋军大败,统安城就被夏军占领了。 崇宗李乾顺在位时间长达54年,成为西夏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君主。 左右逢源崇宗死后,他的儿子仁宗李仁孝继位。李仁孝在位期间,信奉儒家思想,发展文化教育。他让贵族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儒学教育,建学校让他们上学。尊孔子为文宣帝,夏国各地设立孔庙。仁宗还大力发展纺织业、印刷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西夏内部稳定发展,但是外部还受到强大的威胁。这个时期,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兴起了,这就是来自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金强大以后,先把辽消灭了,之前宋、辽、夏鼎立的局面就成了宋、金、夏鼎立。 面对强势兴起的金国,夏仁宗一直俯首称臣。金国短时间内换了三个皇帝,不管换谁上台,仁宗都是毕恭毕敬。金世宗上台时,李仁孝派人打造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帐子送给金世宗。金世宗特别喜欢,对李仁孝很是宠爱。后来西夏遭遇危机的时候,金世宗还向他们伸出援手拉了西夏一把。 对宋朝,也是进贡各种金银珠宝,与宋使臣不绝。与宋交好也是为了防备金。这说明,这个时期西夏的外交已经很成熟,不再动不动就动粗,而是学会用策略了。对内加强皇权巩固地位,爱护百姓;对外该服软就服软,只要对西夏有利就行。讨好金,通好宋。 仁宗在位也是54年,和他父亲崇宗一样,是西夏统治最久的皇帝。崇宗仁宗统治期间,西夏国力达到鼎盛。 但也是在仁宗统治期间,出现了外戚干政,把国家折腾的四分五裂,最后在金的帮扶下,诛杀了判乱,回归了平静,但西夏的国力也从此由盛转衰。 走向灭亡仁宗去世后,夏国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这时,蒙古的成吉思汗已经崛起于漠北,建立了大蒙古汗国。成吉思汗野心勃勃,他已经不满足于成为草原上的霸主,他还要依次灭夏、灭金,甚至灭掉宋朝政权,一统天下。 这时,西夏皇帝和金国皇帝都昏聩无能,两个弱小的势力不仅不联手对抗成吉思汗,反而打的不可开交。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就这样,夏金两国还没跟成吉思汗交手,就自行消耗了很大兵力。 西夏东接金国,北临蒙古,控制东西方经济要道,是文化汇集地和中转中心。由于西夏的重要位置,蒙古人第一个要消灭的就是它。灭了西夏,再挥师东进,一举灭金。所以无论如何,蒙古灭西夏是势在必行。成吉思汗决定从黑水城攻破西夏。 西夏北方重镇黑水城是军事重地,西夏在这里布置了很多军事堡垒,把这里视为国家北大门,常年有重兵守卫。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夺取黑水城,黑水城被毁。后来俄国的考古学家在黑水城附近发掘,带回去大量的西夏文物。今天很多西夏重要文物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黑水城遗址)占领黑水城后,成吉思汗完全控制了漠北通往中原的交通枢纽。在蒙古大军猛烈的攻势下,西夏已无回天之力,只能走向灭亡。 成吉思汗垂涎河西走廊的物质财富。黄河九曲唯富一套。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灭掉西夏,蒙古可以得到很多的财富和牛羊,以战养战。 还有个原因,蒙古人驰骋在大草原上,没有攻打宋朝城市的经验。西夏这个地方就成为蒙古人灭金亡宋的练兵场。在打金打宋之前,先拿西夏练练手,在这样的战争中,蒙古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和战争技巧。 公元1225年,蒙古发动了对西夏的致命一击。成吉思汗找了个理由,宣布伐夏。一路上蒙古军攻城夺地,攻破了西夏的许多城池。夏献宗被活活吓死了。献宗一死,大臣们拥戴献宗的侄子为帝,这就是夏国末代皇帝。 这时,成吉思汗率大军从西凉(甘肃武威)一路直进,进攻灵州。西夏派出最后的十万精兵,由名将嵬名令恭指挥,迎战蒙古大军。决定西夏命运的一刻来到了。可惜,嵬名令恭苦战不支,十万夏军全军覆没,嵬名令恭战死沙场。一仗下来,夏军尸横遍野。西夏大势已去。都城中兴府被团团围住。成吉思汗留下部分蒙古军围城,他自己率军冲入金国,占领了很多地方。此时,西夏除了首府中兴府以外,其他地区全部沦陷。弹尽粮绝、死伤惨重之余,西夏首府不断发生地震,西夏末代皇帝觉得这是天要亡夏,于是开门投降。成吉思汗在打仗中患病,临终前发出最高指示:“我死了以后,秘不发丧。西夏末帝如果投降,你们就假装接受。等他们打开城门后,立即攻入,遍屠中兴府军民人等。尤其是西夏皇族,要杀的一个不剩,以绝后患。说完成吉思汗就死了。”当夏国军民投降的时候,并不知道成吉思汗已经死了,一开城门,蒙古军一拥而入,大肆砍杀,城中军民百姓被屠杀殆尽。夏末帝全族全部被杀。自此,西夏彻底灭亡。附录西夏兴衰历程(本图表为李白小筑原创)(点击图片更清晰) 雁过留声从李元昊称帝算起,西夏一共经历了10个皇帝,196年。西夏灭亡之后,党项人就被汉、藏、蒙古人同化了,所以党项没有发展成现代民族。我国现在的56个民族中并没有党项族。学者们研究,现在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带的裕固族可能是包含着党项、回鹘、蒙古血统的新民族共同体。现在的四川、河南、安徽、河北,还有党项人的后裔,但西夏的大部分后裔已经被其他民族同化了。西夏这个由党项民族建立的,崛起于西北沙漠之中,曾经幅员万里,与宋辽金成鼎足之势,有着196年历史,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下,于公元1227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雁过留声。如今,我们还可以从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存世的6000个西夏文字、统万城遗址和黑水城文物中,去寻找西夏王朝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完) 邀你共读·我的代表作1妈妈学习| 爱情以外——林徽因陆小曼传记中的育儿启示2读给孩子| 西北行记1-讲给孩子的丝绸之路3自我修炼| 你是脾气不好,还是控制不了情绪?4读书写字| 育儿经:宋氏三姐妹之母倪桂珍5科学护肤| 美容|因循自然的护肤之道 2018,做更优秀的自己。“为宝宝而成长”是一位普通妈妈的原创自媒体空间。我是李白小筑。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e8pj6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