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拳力练拳为什么不能以力求?

我在教学当中常常告诫和我学拳的人,练拳就好比修道。因为,道不以力求。力求而得者,皆非道也。故任何大成至圣都非乡野莽夫尔!道是从致虚极,守静笃中而获得!所以,道不以力求。太极拳亦复如是也! 道是什么?道是万物的本源,老子对其有曰:“道生一”
原标题:练拳为什么不能以力求?我在教学当中常常告诫和我学拳的人,练拳就好比修道。因为,道不以力求。力求而得者,皆非道也。故任何大成至圣都非乡野莽夫尔!道是从致虚极,守静笃中而获得!所以,道不以力求。太极拳亦复如是也!道是什么?道是万物的本源,老子对其有曰:“道生一”是也。这说的就是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道虽无形无相,却又无处不在。它就好像空气,看不到可是你不能说它不存在。而且它还相当的重要!道是一种境界,一个层次。不进入那个境界层次你感受不到它。它就好比天空中的无线电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你不用手轻轻的微调那个接收器,频段不调整的正好你就收不到。但是你不能因此就说无线信号不存在。在练习太极拳当中,道理也是如此。手就好比心,接收器就好比身。所以,有“先在心,后在身”,“身虽动,心贵静”这么一说。这也是“静中触动动犹静”这句话在体练范畴内的真实本意的所在。所以,练这种拳不能用力气,用力气你练一辈子也是白练。但又不是一点力量也没有。看着很矛盾是吧?可太极拳高就高在既矛又盾上了。因为它紧守着一个“中”字儿。我们许多人练太极拳,出就是出,收就是收。这就练的不对。练不出太极拳的那点玩意儿。出好似释放,但释放里还要藏着点收的意思;收好比回拢,但回拢中又得有敷在周身的意气。这在形体表现上就叫做“直中有曲,曲中求直”。在方式原理上又称为“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而这一切说的都是整体的收放,是整体的缩张,而不是我们习惯性的总以为这说的是胳膊那点事。什么时候你看古拳谱里说的那点东西,第一时间的意识形态就是整体观,或者腰腿上的感知,那就说明你练对了,你身上是真有东西了。古拳谱所载的内容基本是没有练法内容的。即使有也都是达到气练那个层次以上的内容。很多人体练都没有怎么样,就着急看书,就把古谱里气练的内容放到体练里那是不行的。这就好比楷书还没练咋地,就把草书的笔法用到楷书上去了的错误一样。练法这东西非言传身教而不可。写到书本上也没有用。这就好比上学。老师其实讲的就是书里的知识,并给你留作业做题。可同样的书和题,你自学起来可是不行。因为你做为一个小孩子,根本就没有这个自学的能力。在太极拳体练阶段,无论你是初学还是练了多少年,不会以及练的不对者在正确的练法面前都是小孩子。没有老师帮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你带着不存在问题的练法去练,那么你就没有登堂入室的可能。之前说到感知这个事。练这玩意你没有感知那绝对是练错了。你也练不出真正的太极拳。有感知就意味你不空,反之你空空如洗,可不是练一辈子也什么都没有呗!我们为什么常说太极拳乃心身合一之术?就是在于这个感知。你没有感知,怎么合一?其实,感知用现代人体运动学原理而言,就是人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替的作用。运动神经负责的是形体行为,感觉神经负责的是将运动的情况汇报给大脑,然后通过大脑做出命令来及时的掌控运动神经(行为)。这种掌控越好,运动就越适度。适度的动静开合所逐渐形成的劲儿就是太极劲。没有细腻的感知作用(身心合一)练的就是操。感知与支配都离不开神经。所以练这种拳第一要轻不要重,轻才能提升神经的敏锐感知力。第二要慢不要快,慢才能进行适度的神经掌控。所以,练这种拳做不到轻灵,缓慢是不行的,不对的。反过来说,不是为了轻灵而轻灵,为了缓慢而缓慢。而是为了实现感知和掌控下形成的那个劲儿不得不轻,不得不慢。有人或许会说,我也轻了,我也慢了,但是怎么仍然什么都没有呢?就是因为你越级了——体练都没有对,以为直接这么练就行。那怎么可能呢!王宗岳先师对此所言极是:“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小学都没有念,就想直接上中学,再好的东西给你你也装不到身上啊!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VP8Z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