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短篇周末阅读|《疯狂的罗兰》:骑士传奇的诗歌译介

左为王军,右为罗马克 10月27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授王军带着译作《疯狂的罗兰》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66期的现场,与意大利学者罗马克(Marco Lovisetto)共同探讨翻译在重写文本时的忠实与背叛、回归与超越。 疯狂的罗兰
原标题:周末阅读|《疯狂的罗兰》:骑士传奇的诗歌译介左为王军,右为罗马克10月27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授王军带着译作《疯狂的罗兰》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66期的现场,与意大利学者罗马克(MarcoLovisetto)共同探讨翻译在重写文本时的忠实与背叛、回归与超越。疯狂的罗兰:一棵巨大的千年古树人文主义是指导文艺复兴发展的主流哲学思想,“爱情至上”是人文主义者最重要的追求之一。王军认为,《疯狂的罗兰》虽然以宗教战争为背景,却处处展现赞美爱情、追求尘世快乐。他以史诗第1歌第1节的诗句为例,“我歌颂儿女情、美人、骑士……”,这句诗明确表示了作品主题,男女之间的情爱被置于首位。在王军看来,“男女之间的情爱是对自然规律之间的尊崇,是人类情感和肉体的需要,是不可否认的自然本能。”《疯狂的罗兰》热情地歌颂人文主义者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与冒险精神。王军描绘道:“诗歌把许多惊心动魄的传奇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血肉横飞的战场,东方光怪陆离的城市……作品中还可以见到如法师、神君、巫女等魔法元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试图运用自主意识解释自身和大自然,面对仍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他们不再愿意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因而引入奇幻的魔法元素来诠释未知。王军提出,对魔法的追求预示了以观察事物为前提,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的诞生,“若无人们对神奇器物的幻想,何来现代的机械制造?”《疯狂的罗兰》以中世纪骑士传奇为内容,但在作品中却能隐隐看到近现代社会的影子。王军介绍说,诗歌展示的本应该是奔驰在陆地上的战马和骑士的形象,然而阿里奥斯托却采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航海场面,把“罗盘”“海图”等专业词汇嵌入诗中。“大量地描写航海,说明已经进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近现代航海时代,体现作者对人的伟大发现很感兴趣。”王军诗歌还采用了一种极具现代感的例题式叙事手法。王军谈到,“许多动人故事交织在一起,相互拉动、相互影响,就好像一颗巨大的千年古树,主干上分出了若干条枝干,宗教战争、罗兰等骑士对安杰丽佳的爱和追逐,这些形成了非常巨大而又复杂的树冠。”每当一个故事发展到关键的时候,如人物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致使读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时候,诗人总会突然停笔,随后转换话题,开始讲述其他的故事。间隔数歌,重新讲这个故事。王军说,“这种处理方法成为诗人手里一支魔棒,一方面诗人可以利用它避免自己的情感过于陷入其中,置身于故事之外能更好地操纵故事,使复杂的史诗内容更加合理地发展。”尽量少地背叛原文翻译《疯狂的罗兰》无疑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译者要面对的,不仅是显而易见但无穷无尽的语言表达差异,更有意大利文学和中国文学在文体上的巨大鸿沟。王军坦言,相较于小说,诗歌的翻译更为艰难。一来是因为诗歌的内容比小说更浓缩,语言更具有概括性。二则是因为诗歌对艺术形式具有严格的要求,由此诗歌译文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艺术形式。遵照原著的诗体形式,王军采用高难度的诗体翻译这部意大利文学作品。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翻译就是背叛,译者的努力,只是为了尽量少地背叛原文。而用诗体翻译《疯狂的罗兰》背叛得较轻,不是对原文形式的彻底背叛。”罗马克在选定了用诗体翻译《疯狂的罗兰》后,王军接着思考选定的格律“既要能被我国读者欣然接受,又尽可能少背叛原文艺术形式”。在经过对传统诗歌三言、五言、七言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考量后,王军最终选定了中国戏曲常用的十字句唱词的形式,在他看来,“戏剧唱词是中国文学中唯一一种长篇韵律叙事文学形式,它与西方的史诗具有相似的叙事功能,再则十字句唱词一般采用3+3+4的节奏,这种节奏也与意大利诗歌11音节的诗句相近。”翻译是一种重新诠释罗马克提出,翻译不仅是狭义的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而是广义上的重新诠释。“你从听到一个文本,到头脑中的解读,都可以放到翻译的理论内。时空性、文本互文性、社会政治性、理想读者、文本功能这五个元素构成了翻译理论的框架。”在罗马克看来,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社会,从西方到东方,王军对《疯狂的罗兰》的翻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对比卡尔维诺于1970年用现代意大利语重写的版本,“卡尔维诺的转写体现的是严谨的现实主义,像是一个机器精准的契合运作,同样也有着某种轻盈,王军的转写则更接近原文。”罗马克也看到了王军和卡尔维诺不同译者间的共性,“两个人都是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织网络上做文章,通过复杂的交织来引人入胜,让读者能一直被吸引着。”罗马克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有各自独特的世界观,在广义的重写作品中,每一位译者都能保持个体性,并且让读者能看见他们背后所蕴藏的世界观,这便是译者的可见性。罗马克提出,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罗兰》表现的是他对已经陷入危机的骑士精神和骑士世界的思考,而卡尔维诺的转写呈现的是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并且同时与阿里奥斯托的作品进行呼应。在阿里奥斯托笔下,虽然是宫廷精神和骑士精神衰落的时代,但仍然叙述查理大帝以及麾下的骑士征战爱情、征战的主题。当卡尔维诺处于现代的理性社会,考虑到现代读者普遍缺乏耐心,他选择抽离出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简化叙事。罗马克指出,每一个人物与作者有一定的关联,“简化后的人物不再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同一个个体不同的反射,这样最终都指向作者本身。”这样的理念也应和着罗马克的翻译观,即“重新叙述即翻译,翻译即背叛”。现场读者图文/思南读书会编辑/黄骞文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kyE1rX.html

(0)

相关推荐